如何从大量的文字中找到知识点
如何明确记笔记时该记录什么
讲习题「万有引力定律」
讲习题「光的反射定律」
讲习题「最大的余数」
如何判断不同知识点的细微差异,避免产生错误期望
控制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实现清晰写作的关键。最清晰的表达方式是先提出总结性的观点,然后再提供具体的细节。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的思想,并假设这些思想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如果你没有提前说明这种逻辑关系,读者会自己寻找关联,从而将思想进行归类以理解其意义。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很难准确地解读你的思想组合。实际上,如果你不提前说明这些思想之间的关系,读者可能会误解这些思想之间的联系。即便他们能够正确解读,你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难度,因为他们需要自己找出未说明的逻辑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我在酒吧里对你说:
上周我去了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城市。我们在一家户外餐馆吃午饭,15分钟内我至少看到15个留胡须的人。
这段话传达了一些信息,但没有明确说明我为什么提到这些信息。你可能会猜测我在暗示苏黎世的保守性有所改变,或者准备比较苏黎世和其他城市,甚至认为我对胡须有特殊兴趣。无论你的猜测是什么,你的大脑都在等待更多相关信息。而当我接着说:
而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一家办公室周围转转,几乎所有人都留着胡须。
现在,你可能会猜测我在比较城市中的白领职员,而不仅仅是胡须,还包括各种面部毛发。你可能认为我不喜欢男人留胡须,或者我对不同办公室职员的蓄须方式感到好奇。你模糊地回应了我,于是我不得不继续解释:
当然,面部蓄须早在伦敦街头就很常见了。
这时,你可能会以为我在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更早。你告诉我你的理解,但这不是我想表达的。我真正的意思是:
你知道吗?我惊讶于在商业圈子里,男人的面部毛发已经如此普遍。在苏黎世...在纽约...还有在伦敦...
一旦你知道每句话之间的关系,你就能更容易理解我的意思。读者在摄取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结构来连接这些信息。为了确保他们找到你想要的结构,你必须提前告诉他们结构,否则他们可能会发现错误的逻辑关系,甚至无法找到任何逻辑关系,浪费双方时间。
再看下面这篇关于男女同酬问题的文章开头,它是读者找不到逻辑关系的例子:
即使享有同酬待遇,妇女的处境也可能比以前更差——也就是说,女性和男性的平均收入差距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对雇主来说,同酬指的是对相同的岗位或相同的工作价值支付相同的报酬。
采用任何一种解释都意味着:
迫使雇主为自身利益采取行动;或者通过男性员工结束限制性措施。
尽管作者认为自己是“自上而下”展开论述的,但这些思想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你是不是绞尽脑汁试图找到这些思想之间的联系,最终却因为实在找不到而放弃?这种思维负担是很重的。
无论读者的智商多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一部分用于解读词语,另一部分用于找出思想之间的关系,剩下的用于理解思想的涵义。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减少读者在前两项活动上的时间,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的思想。相反,如果读者必须不断寻找上下文中的联系,这种表述顺序是不合适的,大多数读者也会对寻找逻辑关系感到厌烦。
在原文里划划“重点”,抄抄原文,并未充分「通过材料理解结构」,而是「记忆文字材料」了。
信息推测:由「讲解结构」推测「理解难度」
输入空间:{所有可能的讲解结构},细分维度:
总结性观点的位置
不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输出空间:{所有可能的理解难度}
映射关系:先提总结性观点,再具象的讲解结构$→$低理解难度
先提总结性观点的讲解结构$→$低理解难度;不提总结性观点的讲解结构$→$高理解难度
句子间无逻辑关系的讲解结构$→$高理解难度;句子间有逻辑关系的讲解结构$→$低理解难度
推测目标:推测「读者对某个讲解的理解难度」
应用/决策:
为了易于理解,讲解中先提总结性观点,再具象
为了故弄玄虚,不提总结性观点,随意安置不同句子
输入空间:{所有水的温度}
输出空间:{对皮肤的所有可能影响}
决策:
远离开水
拿开水泼坏人
描述:先提总结性观点,再具象的「讲解结构」$→$低「理解难度」
例子:想到哪说到哪$→$听者迷惑;先提“商业圈里胡子很普遍”的总结性观点$→$立刻明白
例子:虽先提“即使享有同酬待遇,妇女的处境会更差”的总结性观点,但后续句子并不是观点的具象$→$意义不明
先提总结性观点,再具象,且彼此有逻辑的「讲解结构」$→$低「理解难度」
想到哪说到哪$→$听者迷惑;
先提“商业圈里胡子很普遍”的总结性观点$→$立刻明白
虽先提“即使享有同酬待遇,妇女的处境会更差”的总结性观点,但后续句子并不是观点的具象$→$意义不明
从众多概念中,找出「核心知识」。围绕「核心知识」,我们可以:
精准地描述知识
明确知识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能在「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编程语言」之间切换
能知道「目标知识的特性」,对症下药
能分析出「最佳学习方式」
能知道如何「分解」和「组合」「知识」
能知道如何「搜集」「学习材料」
能知道如何「记笔记」
能知道如何「画思维导图」「画概念地图」
能知道如何「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
记录「抽象描述」
明确「信息推测」的「输入变量或空间(推测依据)」
明确「信息推测」的「输出变量或空间(推测目标)」
选择性描述二者的「映射关系」
记录「具象例子」
「输入常量」与「输出常量」的对应关系;也叫情况
请针对「牛顿万有引力」回答以下问题:
该知识的输入空间是什么?
该知识的输出空间是什么?
该知识的映射关系是什么?
该知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知识的推测目标是什么?
推测任务: 这个知识属于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到「它们之间的引力」的推测。
输入空间: 所有两个物体质量和距离组合的集合,包括以下维度:
物体1的质量($m1$)
物体2的质量($m2$)
两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r$)
输出空间:所有物体间引力($F$)的集合。
映射关系:$F=G∗(m1∗m2)/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数。
适用范围:能被判别为该定律语境中「物体」「质量」「质点」「距离」概念下的所有现象。
预测目标:两物体间的引力。
请针对「光的反射定律」回答以下问题:
该知识的输入空间是什么?
该知识的输出空间是什么?
该知识的映射关系是什么?
该知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知识的预测目标是什么?
推测任务: 这个知识属于从「入射光线和反射面」到「反射光线方向」的推测。
输入空间: 所有可能的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组合的集合,包括以下维度:
入射光线的方向
反射面的位置
中介概念:法线(由输入计算得来,故并非输入)
输出空间: 所有可能的反射光线方向的集合,包括以下维度:
反射光线所处平面
反射角大小
映射关系: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处于同一平面
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大小
适用范围:可以被判别到「入射光线」「反射面」概念下的所有现象。
预测目标:反射角的信息(所处平面和角的大小)
请针对「最大的余数(小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该知识的输入空间是什么?
该知识的输出空间是什么?
该知识的映射关系是什么?
该知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知识的预测目标是什么?
推测任务: 这个知识属于从「正整数除法中的除数」到「最大的余数」的推测。
输入空间: {所有可能的正整数除法中的除数}, $D={d∈Z∣d>0}$
输出空间: {所有可能的最大的余数},$R={r∈Z∣r≥0}$
映射关系: 最大的余数 = 除数 - 1,$f:D→R,r=f(d)=d−1$
适用范围:所有可以被判别到「正整数除法中的除数」概念下的所有现象。
预测目标:最大的余数
「输入」是「推测依据」
「输出」是「推测目标」
掌握「空间」「变量」「常量」与「概念的外延」「概念」「外延的对象」的关系
理解「概念的外延」「概念」「外延的对象」
自然语言 | 数学语言 |
---|---|
思维过程、认知过程 | 从输入到输出的关系(信息推测) |
对象(推测依据) | 输入常量(输入空间的元素) |
对象(推测目标) | 输出常量(输出空间的元素) |
仅对单一情况有效的关系 | 对应关系 |
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的个别关系(一个情况) | 从输入常量到输出常量的对应关系(有序对) |
概念(推测依据) | 输入变量 |
概念(推测目标) | 输出变量 |
推测依据的概念外延 | 输入空间 |
推测目标的概念外延 | 输出空间 |
对一类情况有效的通用关系 | 映射关系 |
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的通用关系(一个知识) | 从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关系(模型) |
一个知识的适用范围 | 映射的输入空间 |
可拆分成多个子概念的概念 | 多维向量 |
[相关知识点](https://www.modevol.com/episode/wshq39q53umbc053b03mn8o0#k=%E5%AD%A6%E4%B9%A0%E8%A7%82%E5%BF%B5&):摒弃「在客体层面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什么」的思维习惯,改用「在主体层面上,现象可以被我们以哪些方式编排」的思维
今天,我们学习「情感公众号的标题」
情感公众号的标题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吸引眼球: 标题往往采用一些容易引起共鸣的关键词或短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如,“惊人的”、“最好的”、“受益终身”等。
直接明了: 标题一般简洁明了,直接点出文章的核心观点或要传递的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
情感共鸣: 标题中常包含与读者情感相关的词汇,如“自律”、“爱情”、“独处”、“生活态度”等,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阅读欲望。
引发思考: 标题往往会提出一个问题或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如“为什么一定要多见世面?”、“独处,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等,鼓励读者思考。
实用性: 标题常包含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或总结,如“这5个惊人的爱情真相,越早知道越好”、“改变你人生的10条规则,读完受益终身”等,提供实际的生活指导。
数字和列表: 使用数字和列表的标题格式,容易让人感觉内容具体、有条理,如“这5个惊人的爱情真相”、“改变你人生的10条规则”。
正面积极: 标题倾向于传达正面的、积极的信息,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如“收得住情绪,留得下福气”、“你的自律中,藏着你的运气”等。
这些特点结合起来,使得情感公众号的标题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
常用标题:
你的自律中,藏着你的运气
为什么一定要多见世面?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独处,决定了你人生的层次
这5个惊人的爱情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改变你人生的10条规则,读完受益终身
你的身材,出卖了你的生活态度
收得住情绪,留得下福气
自己明明学习了「情感公众号的标题」,为何还是「不会写“情感公众号的标题”」。
「判别某现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推测
输入空间:{任意现象}
输出空间:{情感公众号的标题,非情感公众号的标题}
推测目标:是否可被归为“情感公众号的标题”
#t 反例
输入常量:我国空间站高性能难熔合金研究取得多项新发现
输出常量:非情感公众号的标题
仅知道“知识是一类事物(概念)与另一类事物(概念)之间的通用关系”等「映射关系的描述」,没用,需要打牢「整套概念体系」的基础

输入变量:「手的触觉信息」「刀、菜板、菜的位置的视觉信息」「刀碰击菜板的听觉信息」
输出变量:「控制肌肉的神经信号」
输入变量:「手的触觉信息」「刀碰击菜板的听觉信息」
输出变量:「控制肌肉的神经信号」
输入变量:「行为」
输出变量:「是否为正当防卫」 输出空间:{正当防卫,非正当防卫}
映射关系:共有属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