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防守第一课就是时间。三角动物的顿悟时刻。爱因斯坦曾经安慰已故的友人的家属:
他说现在他又比我早一点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是对我们物理学家来说,不管时间多持久,过去 现在 未来的之间的分别,只是持续存在的幻想。
时间这个概念串联了我们节目的头与尾。它是我们最亟待破除的习性,,也是我们应该说最基本的一个防御点。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写《当下力量》的作者,艾克哈特 托勒。他说: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的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你就会感受到本体。这里面有很多大词,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的体验,就是开悟。
我曾经推荐过、强烈推荐过、反复强烈推荐过这本书,以至于大家觉得我品味有问题。
后来我看了一下,为什么我品味有问题,我就上了一下豆瓣,豆瓣上的评论是这样的,很有代表性的评论:灵修之类的书,三五年前我甚至可以给它打三星 五星,,顶破了打到一百星但是现在过了一段焦虑期,在别处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心智更加成熟,不需要了。不要看这类书,都是拾哲学牙慧的一些玩意儿。
“活在当下”这个口号,被我们反复的提倡,以至于“活在当下”成了一种非常庸俗的建议。
为什么说非常庸俗呢?我们都知道,一说我都懂过去不过是当下的记忆,未来不过是当下的期待,都懂,
但是当我们去践行活在当下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在干什么?
“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当下,然后通过它达到一个美好的未来,或者说需要有一个美好的当下,通过它来回避不堪回首的过去”。这是我们的目的。
如果你需要有一个参照系,来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不管这个点叫当下还叫什么,那你就相当于优先承认了参照系的存在。
所以佛家讲得很通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一旦被造作出来,现在心本身就已经失灭掉了。这样的庸俗的见地,它让我们错失了真正的关键,
真正的关键是念头,我们今天要从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你绝对没有在别的地方听过的角度——来切入念头这件事情。念头太重要了。
我们知道,念头的主要形式,是我们的内心的OS,内心的对话,内心的对话是由什么构成的?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的基础是符号,我们今天的这个非常刁钻的思路,就是用符号学的思路,去理解“活在当下”这个太屌了。符号学里面有一个……怎么没有给点反馈?讲的好累。
符号学里面有一个研究分支,叫“符号自我”专门研究我们的内心对话的,符号学机制,它能从一个非常理性,没有任何什么本体,乱七八糟的这种玄幻的概念的这个帮助下从非常理性的角度帮我们理解我们的内心对话是如何帮助我们构建起我们的自我认知又是如何把我们拽入时间的长河。
符号自我理论有一个非常基本的认识就是我们的内心对话本质上是一种三边对谈,是当下我向未来我谈论着过去的我。
大家已经懵了,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懵了,什么叫当下的我向未来的我谈论着过去的我。人格分裂吗?这个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洞见解释给大家看、但是先铺垫一个基本的知识,为什么一定要铺垫呢,因为假粉太多了。符号三要素这是符号学的一个基本的基石假设,一个符号 "苹果"也好 "汤质"也好"杭州"也好,它想要完成表意的功能,一定要具备这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个是符号本身,就是记号(sign)我们可以理解为记号(sign),
就是"苹果"这个词,或者是"苹果"这个词的音,或者是它的字的这个形状,就是一个记号本身。记号本身可以理解吧,它不指任何东西,它就是一个"苹 果",pingguo的发音 这个发音,或者是这个写出来一横一竖的这个图形。
然后就是对象(object),或者叫客体 一个意思,
对象就是苹果那个东西,这个不用太多解释了。
重要的是解释项(Interpretant),符号加上客体苹果的音加上苹果没有意义,
它在不管是你内心OS也好,还是你跟某一个人说什么什么苹果也好,它在对方的脑子里面唤起的心理内容,唤起的解释项才是意义所在。
《关于说话的一切》看过没有?看过,点头的人稍微多一点功利性强一点的节目,大家都会去看,我花最大力气做的那个辩证法(逻辑终章)没人看,烦死。
这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有没有发现,它有一个自我循环的机制,苹果的解释项,是会衍生出新的记号(sign)的
比如说,我们要解释苹果:它是一个蔷薇科的水果,你要解释蔷薇科和水果,解释水果的时候,又会引发新的符号,唤起新的新的心理内容,它是植物的果实,这个糖 水很难解释,植物的果实,植物是什么东西,植物继续得到解释,它是一种什么真核生物。生物还可以继续解释,什么意思各位,你要解释苹果,你需要用到人类所有的知识,这还只是解释作为植物的苹果,作为水果的苹果,如果你想要解释苹果公司这个苹果,亚当夏娃智慧的苹果,你用穷尽人类所有的知识,都解释不了。神奇吗这就是符号学为我们揭示的意义展开的机制,叫无限衍义性(unlimited semiosis)。符号产生新的解释项,新的解释项产生新的符号,一直往下走,永无穷尽的解释项。这三个要素大家可以理解,
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接下来的话很难理解,符号自我论的理论家认为,他说:这三个东西,这三个要素,分别对应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心理时间性。
这个非常难理解,我必须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是我现在真实的内心OS:“我是不是没讲清楚”,“我是不是表现得不够好?”
好。提问:这个符号它所指的对象是什么?
跟着我的思路:它指的每一个对象:“我”、“讲清楚”、“表现好”,所有的符号指向的对象都是我记忆中的。
比如说这个“我”,一定是一个连贯的叙事自我,记忆中的那个“我”,“清楚” ,我必须在过往的经验中,对“讲清楚”这件事情有认识,我有过判断,“表现好”也是一样的,我知道我“表现好”是什么样子,现在表现太糟糕,慌的一批。
好,重点来了,自我是一个符号,这个是符号学的一个论断。当下的我是什么?各位当下的我是什么,按照符号学三要素的分解,当下的我是什么?你们这个互动,
当下的我是一串记号,就是这个声音、形状,如果你升起的是心里的意象的话,它就是这个形状,如果你内心是一句OS的话,它就是那串声响,wo shi bu shi mei you,这串声响。它没有任何意义。
意义在哪里,意义在未来,意义在未来,意义在于我如何解释这件事情,我如何理解这件事情。
但是问题来了,解释需要更多解释来解释,解释需要更多解释来解释。所以符号学告诉我们的观点就是,意义永远来自于未来,
然后你会觉得不对。我当下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瞬间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将这个观念)这个拧转过来,需要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
我们想象一种状况:有一个人他得了一种怪病他不能想象未来,他不能期待自己在未来的任何事情。他没有想象未来的能力,然后除此之外 其他一切正常,其他一切都是正常的。
然后,有一个人对他说:你是不是没有讲清楚,你表现不好,或者说他内心OS,我是不是没有讲清楚,我表现不好,他会如何理解这句话?
一个没有未来的人,无法想象未来的人,他会如何理解这句话?他会觉得so what?啥意思?能怎么地?
他没有办法(像正常人那样)理解这件事情,没有未来的人没有办法理解这件事情,所以你跟我说这个有什么意思吗?我不懂。
有未来的人,完蛋了。有未来的人会这样想:哪里不好,具体是哪里不好,看来我准备不充分,完蛋了,我睿智的人设要崩了,我的前途没有了。我们经常这样想,一件小事发生我的前途没有了,只有有未来的人才会这样想。
没有未来的人不会这样想,所以它能解释一个心理现象,就是理想越丰满,我们能衍生出来的解释项,就什么越庞杂。
这个怎么说呢,叫过度规划会导致焦虑,怎么克服焦虑?更多的规划,对吗?然后就陷入了一个愚蠢的回路。
通过这些知识我们能翻转一个我们习焉不察的常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吗?在“事”的层面它对的,就是我们要有长期的规划,但在“心”的层面,在精神的层面,在我们这个精神的符号动力学的层面,这句话应该反过来,人无远虑 则没有近忧。所有的近忧都是远虑导致的。可以这样翻转,在“心”的层面可以这样翻转。
所以怎么一回事呢?就是我们心里冒出来一段话,然后这段话所有的素材,都来自于过去,然后这句话,所有的解释都来自于未来,但这句话是来自于一个毫无意义的当下。素材来自于过去,
「解释」来自于「未来」
「这段话」来自于毫无意义的「当下」
「当下的自我」只是一堆「空符号」而已
这个是符号学的经典,诺伯特-威利(Wiley)的一本书:自我是一个符号实体,不仅意味着自我运用着各种符号,还意味着自我本身就是一个符号。
我们第一个重要的观察是什么呢,就是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期望,它不是我们召唤来的心理内容,它是使我们能理解当前的心理内容的一个基本框架。脱离了记忆和期望,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任何一句话。不是我们召唤来的,这个思辨能够区分开吗?不是我们召唤来的,它已经在支撑着我们了。过去和未来支撑着我们。
我们重新解释一下“语境”:在我们今天的语境中,
“语境”是由提供理解材料的过往记忆,和提供解释空间的未来的期望,所挤压而成的语义空间。
这个语义空间对我们来说太关键了,理解这样的语义空间对我们来说太关键了。
我们的精神的发育史,精神世界的成长史、扩张史,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是一个在不同的语义空间中,不同的未来和过去,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期许之间挤压出来的(语义空间中)一个回答保安三问的历史,就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永远在未来,他能回答的资源永远在过去,答案永远在未来,这几个问题不可能得到回答,不可能得到回答。你永远有新的答案,你永远有新的指向的对象,自我就在这两个空间的挤压之下,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中,白驹过隙,然后我们就是在每一个瞬间中,喋喋不休的那个人类。好苦 真的好苦。
所以它是一种三元关系,人们同时存在于三种时间领域:当下 过去和未来,而不用被迫从当下,扩展过去和未来,因此我们说人是三角动物:其中一个在当下、另一个在未来,还有一个在过去。这种观点只有在将人理解为符号,对话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下面这个类比十分关键,注意 类比十分关键,
我们体验到的"临在当下"的感觉,我们暂且这样描述的临在当下的感觉,和我们脱离语境,理解一句话的感觉是很像的。
什么叫脱离语境理解一句话,你有没有办法,把上面所有的内容,看成一串毫无意义的符号,它就是一个图形,你有没有办法,把我现在正在说的话听成一段毫无意义的声响,把我现在说的话听成一段毫无意义的声响,如果你能做到,你就没有办法理解这句话,同时什么这句话也没有办法影响你。
你刚刚试着把我这句话,理解成毫无意义的声响的,那一个刹那,就是你自己的刹那,就是当下的刹那。
这个弯转得过来 转得过来,就你要把,我是不是没有讲清楚理解为&…………&,理解成这种东西,理解成一个你无法理解的玩意儿,如果能把它看成一串图形,能把我现在的话,听成一串毫无意义的声响,你就是在如实观照你的经验,你就是在如实观照你的经验,而不是在幻象中理解你的经验。
能不能把我这句话听成无意义的声响?有人疯狂点头,那就是听懂了,如果你真的没有听懂,你应该无动于衷,你在说什么?
我们一定要点头,因为我们觉得应该配合讲师,讲师不容易,或者说我不点头会不会别人觉得我傻, 反应慢是吗,我们不断地在这样忧虑,我们当下的我在利用过去的资源,向未来表达忧虑 表达忧虑。我们的人生有无数种这样的忧虑,导致我们错失了当下的时刻,我们错失了多少个当下的时刻,无穷个。你真的……还在点头 还在点头,不要点头了,这个时候可以不点头。
秒懂是一种诅咒,秒懂是一种诅咒,就如果别人说一句话,你心里冒出来一个念头,你就秒懂了,你就是一个反馈的机器,你就是一匹马一抽就跑了。不能秒懂。
符号衍生解释项,解释项衍生出符号,进入一个无穷的循环。我们的生活由无数眼下的瞬间构成,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些,或者说很少在这些瞬间中生活过,这个是生命最残忍的真相,这个东西(现在)被遮蔽了这个东西(现在)被遮蔽了。
海德格尔——黑话大王,他生造过一个词。我觉得这个词生造得很有必要,叫……不会读 不会读,叫「瞬间时机之所」,有孙周兴老师翻译的很好,「瞬间时机之所」,就是在瞬间的时机中,开辟出来的本真存在之场所,就是我们刚刚描述的那种状态。
如果你不能进入这样的时机之所,你就会进入这样的未来,进入这样的未来,我觉得表现不好,我人设要崩了,我前途没有了 我前途没有了,如果你能够进入时机之所,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串毫无意义的符号,你就是阻断了解释项,阻断解释项就是阻断未来。不是阻断想象中的未来,是阻断某一种,可能会真实发生的未来,
我不那样想"我的前途没有了"。我是不是就有前途了不一定,但是有前途的概率会大一点。
没有未来会不会令我们感觉恐慌,我们会不会认为,没有未来会让我们感觉恐慌?是这样的,没有好未来会让我们感觉恐慌,同意吗?有一个好未来会让我们更焦虑,同意吗?所以我们说没有未来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如实观照我们的经验。这个实是什么,这个实不是我们习性中的那个实。
齐泽克有一句话说,尽管现实是通过,现实检验来确定的,但现实的框架却总是通过虚幻的,幻象剩余物来架构,最终给予我们现实意义,最终保障的只能是我们屈从于,幻象框架所体验到的那个现实。现实地位的框架十分不稳固,它依赖于现实检验,与幻象框架之间的微妙平衡。
现实检验和幻象框架,就可以对应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我们未来的期待,易碎之现实,它们架设出来的是一个易碎之现实,我们要经过一种训练,把那些令我们很emo的事情,那些令我们很恐惧的符号权威,某个权威人士,想办法把他们看成一推无意义的符号。一个虚空的记号,这个就是修行的人追求一种境界,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双手握无限,刹那即永恒。
现实检验
幻象框架
经验
期待
现在再回《看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它其实切中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但是可能经验性的断言太多了一点,往往会让我们产生误解,但是他说的事情真的非常重要。
他会这样说:你在倾听那种声音时,你不要有任何评判,各位 这一段话,如果要有槽点的话,槽点在哪里?(评判)
评判 已经把我们拽入了语言的交互之中,我们说评判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已经理解了这件事情,其实更究极的说法是不要理解,不要理解,去训练自己,念头升起来你可以理解,但是你要马上把它看成一串无意义的符号,这个东西是可以训练的,如果有所谓的前面讲的那种开悟时刻的话,就是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不是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是体悟到这件事的时候,一个人一旦体悟到,他不是他的念头,他就“开悟”了,问题只不过在于我们的反向修行,猛得很,所以我们要抵御。
增加一下大家的信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学者,《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他有一本书叫《今日简史》,这个书不是特别火,但是它里面有一章,几乎是一个章节,在讨论冥想对他的帮助,我就不分享自己的经验了,因为我的经验没有他的经验这么丰厚
他说:少年时代我觉得整个世界的莫名其妙,人生的各种大问题也得不到回答,读了很多哲学书,智识的乐趣无穷,但是无法提供任何真正的见解,这太叫人沮丧了,后来他的好朋友让他去做一个内观禅修,然后这个老师一直提醒他,什么都别做,别去控制呼吸,只要观察现在的状况不管状况如何,然后等你不再专注的时候,思绪回到了幻想中的时候,你就意识到,我现在的思绪在幻想中了,他说这是我听过的,别人跟我说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觉得这十天的所学,已经超过了自己对人类知识的所有所学了。赫拉利说,没有这样的专注的这个认识能力和清晰的眼界他不可能写出《人类简史》 《未来简史》。我引用他的话 也是想说明,就是如果没有当年的十年之前看的《当下的力量》,我可能也做不出来《看本质》,至少我讲不出来前面的那些内容,因为你没有这一份洞见,你没有这份认识。
这个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作者说的一句话,是不是真理,
刺激反应之间隔一段距离,我们要如何利用这段距离,决定了我们的成长。
但是关键在于,它中间隔着什么你得说,隔着什么,隔着记忆,念头和解释,隔着过去的记忆,当下的念头和未来的解释,隔着语言和符号,它们的基本材料都是什么语言和符号,这个是我想通过这个分享给大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启示。
我们的思维的内容,是语言化的,是符号化的,我们如何能有所作为呢?如何能展开在我们的这个最基本的时间点上展开防御呢?就上面讲的内容,我认为最最关键的答案,最最关键的答案之一。
当然你不能听了这个就能如实观照把它们观照成符号了,需要大量的修行。
但是,活在当下还不够,很多人认为活在当下还不够,太无聊了,当下太无聊了。
我们还要去创造些什么,还要去成一些事儿,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人间攻略 不是出家攻略,“人间”这个限制条件,是一定不能丢的,因为它会让这个话题变得非常难聊,但是非常有意思。我们很容易在聊我们如何对治一个烦恼?我们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就一下就聊到这个宗教的究极解决方案去了,这个好是好但是大多数人做不到,你真的要完成防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出家,物理防御,百毒不侵,但是我们总不能,我们没有那样的出离心,等你遇到事儿了,遇到那种你过不去的事了,你就会有那样的出离心,那个时候这个课就是狗屎,你就直接就入定就行了。
我们寻求的是一种,相对low一点,但是没有办法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要离苦得乐,我们要在现实中碰到了问题,碰到了障碍,然后赶紧到这个清明的思境中,寻求启发,然后得到启发了,赶紧出来再造作……造作完又遇到障碍又回来启发,这样循环往复,循环往复 离苦得乐的循环,直到挂掉。也许到最后都没有真正的结果,但是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轮回。
如果要聊到成点事就能引出下一个话题了。知与行如何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