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处:Youtube
分段:大典;
字幕:OoooMG69
##1 同理心概念
什么是同理心?为什么说它和同情心非常不同?
同理心激发连结,而同情心造成疏离。
特丽莎·怀斯曼对同理心很感兴趣,作为一名护理学家,她研究了很多种与同理心相关的职业,提出同理心的四种特质:换位思考(这是以他人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能够承认别人眼中的世界也是真实的)、不下定论00:39.210-00:44.060、了然他人的情绪、接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理解。
同理心是感受别人的感受。
我总是把同理心看成这样一种秘密空间:当有人深陷洞下呼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承受不来!”然后我们看到了,说:“嘿”,接着爬下去说:“我知道在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同情心则是:“哇!真糟糕啊,对吧?呃..说错了,你想要个三明治吗?”
同理心是一种选择,容易受伤的选择。为了懂你,我不得不触碰心中可以明白你那种感觉的部分。
##2 同理心回应
有同理心的回应极少(如果真这样过)会以“至少...”来开头。
是啊!可我们总这样干,这是因为...,你们知道原因?别人告诉我们很痛苦的事情,我们却总试着要用“一线希望”去美化它。我不认为那是个动词,但我要把它当动词用。我们总是想用“一线希望”来安慰别人的不幸。
所以当人说:“我流产了。”“至少你知道你能怀孕。”“我觉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至少你有段婚姻。”“John要被学校退学了。”“至少 Sarah 是个优等生。”
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当我们在面对非常难受的对话时,就是,我们试图让事情看上去更好一些。
如果我跟你分享某件非常难过的事,我宁愿你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很高兴你愿意告诉我。”因为,真相就是:回应不太可能会让事情好转,同感才能让事情变得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