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目传心的头像

藏象学说之心(系统)3

心(系统)生理功能
1
心(系统)生理功能
心主神明
2
心主神明
心与脑
心与脑
心主宰生命活动
心主宰生命活动
是心还是脑
是心还是脑
起源视角
起源视角
文字视角
文字视角
生理视角
生理视角
五行视角
五行视角
医家阐述
医家阐述
说文阐述
说文阐述
道家阐述
道家阐述
李梴之解
李梴之解
无效的概念之争
无效的概念之争
无需另立
无需另立
条文一
条文一
条文二
条文二
政官体系之象
政官体系之象
heart
heart
心与脑在一起
心与脑在一起
主宰全身
主宰全身
主宰全身之常态
主宰全身之常态
主宰全身之病态
主宰全身之病态
癫痫
癫痫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藏象学说之心(系统)3

11-06
14 次观看
会目传心的头像
会目传心
粉丝:19
主题:4
描述:3
例子:1
其他:17
字数:8937
会目传心的头像
会目传心
粉丝:19

心(系统)生理功能

心主神明

心与脑

思考 是心还是脑

所以大概有四个神,我们这里讲其中两个。但是这里会出问题,这是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按照现代人的知识,我不管你对从全身的调控作用也好,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好,那是脑的功能,中医为什么放到心?而且后面你发现奇恒之腑又一个脑。比如说你平时下意识的讲我有心事,我用心想,你指的是这个心吗?不是啊,实际上你下意识那个心还是脑啊,这有点像以心代脑的那个感觉,所以等于说这个是不用讲的。

思考 起源视角 是心还是脑

我觉得古人其实,你考究一下,他这个来龙去脉还挺复杂的。中医的心藏神应该脱胎于古代的“心灵论”,但你看这两个字一放在一起,心跟灵,灵指的是什么呢?灵气,或是神灵,这种不管你灵气也好,灵明也好,大概都是偏到无形的。实际上它变成了,这个,这个讲那个,那个从心灵论脱胎过来,所以你说它跟血肉之心是一回事,似乎是讲不过去。那么换句话,古人讲的这个心主神的时候,可能跟血肉之心有点撇不清,但是不完全指的是血肉之心。

未找到“心灵论”相关资料,有待补充。

「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摘自明代王守仁所撰《大学问》)

思考 文字视角 是心还是脑

然后你再往下,你看我们中医是这样,我前面讲过是先有医学经验,然后医学经验再慢慢上升为理论。有理论之前肯定先有文字,你看我们中国文字,凡是跟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的字,不是竖心旁,就是心字底。

思考 生理视角 是心还是脑

实际上在古代,我感觉这个心是双肩挑的,从习惯上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血肉之心,这是一个,这毫无疑问。但是在习惯上又受心灵论影响,也习惯把那种什么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这类功能也归到一个符号的心。而问题是这两个心的关系似乎确实有点暧昧,为什么呢?你看中医讲藏象的,当你心理活动一过分,或是我们精神一紧张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呢?心跳,然后面色改变,然后脉率加快,然后出汗。心其华在面,然后在体合脉,在液为汗,所有的都指向了心系统。那么换句话来讲,生理上那个血肉之心跟神志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还有一个,你讲回大脑,我们人体所有器官,对血依赖性最强的就是大脑。所以人体一缺血,你其他脏器可能耐受的时间长一点,大脑就不行,他对血的依赖大,所以这两个的关系就变得更密切。

思考 五行视角 是心还是脑

那么更麻烦的就是你还来一个五行学说,五行的火,你看那个心脏就像个泵,火的形状就是一股一股。我前面讲卦的时候讲过,它是这个卦,离卦,离为火。离卦你看,中空,为什么呢?火烧起来中间是空的,所以离卦是中空。火烧起来也是中间空,心脏也是空。火烧起来一股一股,你心脏搏动也是在股()。那么首先血肉之心是离卦,那神明之心呢?更加是。五行之中只有火最不具形质,无形的,而神是无形。还有一个,神的特征,我前面讲过,要你几秒钟停下来不思考都做不到,非常活跃,活跃也是火象。所以变成了五行也好,卦象也好,进一步把他们的关系搞得,变成你这两个符号不结合起来都不好意思,似乎变成了邦联制或者是联邦制。

思考 医家阐述

但是当他们差不多结合的时候,就像小说一样,凡是有情人差不多成的时候,就有人出来棒打鸳鸯的。什么时候呢?到了明代,明代有个叫李梴的,然后他是第一个出来澄清,有血肉之心,有神明之心,这两个是不一样的。那么你能不能说从李梴才发现?不是。我觉得古人他大概是这样,比如说他心中明白没讲,就好像刚刚同学讲的,我用心思考,我不能说你,诶同学你搞错了啊,不是用这个心了,你本来就不是说这个心。我觉得古人一直沿用下来,反正无所谓,习惯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李梴呢,可能比较较真,我是刻意把它讲出来了。

「梴」一字有(chān)及(yán)两个读音,百度百科上选用了chān读音,潘毅老师选用了yán读音,具体有待求证。

「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万物由之盛长,不着色象,谓有何有?谓无复存,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然形神亦恒相同。」(摘自明代李梴所著《医学入门·内集·卷一·脏腑·脏腑条分》)

这里有什么反证呢?有。你比如说内经,头为精明之府,那么精气神明,至少是知道大脑跟精神意识有关。而真正写成文字说大脑有关的,这个是张仲景。张仲景那个《金匮玉函经》里面第一次提到,头是管元神,里面有人神所在。跟着是隋代的杨上善,唐代的孙思邈,都有类似的提法——大脑跟神有关。

「头者,精明之府。」(摘自《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

「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摘自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摘自清代张志聪所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三·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经北宋治平年三年(1066)校正医书局整理得以传世。目前学界所用的《金匮玉函经》是清代陈世杰本,系陈世杰从清代学者何焯处得手抄宋本后校讹整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刊行。参考文献:朱石兵, 付阳, 沈澍农. 《金匮玉函经》流传考 [J] . 中华医史杂志, 2020, 50(1) : 28-32. DOI: 10.3760/cma.j.issn.0255-7053.2020.01.005.

「头是心神所居。」(摘自隋代杨上善编注《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六·寒热·厥头痛》)

「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摘自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针灸上·灸例第六》)

「额为神庭。属心部。」(摘自元代赵良仁衍义,清代周扬俊补注的《金匮玉函经二注·卷十五·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思考 说文阐述

除了医学之外,其他百家注解,比如说汉代的《说文解字》,这个思考的思,是从这个字转过来。上面这个什么字?囟(xìn)门,下面是个心,那么换句话,囟门就是脑,下面就是心了,他认为这个思是心脑合一产生的结果。,那个是汉代的。

「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摘自东汉许慎所著,北宋徐铉等校订《说文解字·第十卷》,中华书局影印陈昌治刻本)

思考 道家阐述

另外一个,比较关​‌​‌​​‌‌​​‌‌​​‌‌​‌​‌​​‌‌‌‌‌​​​‌‌​​‌‌​​‌‌‌‌​‌‌‌​‌​​‌‌​​‌‌‌‌​‌‌‌​‌‌​​‌​​‌‌​‌​‌‌‌​‌​​‌‌‌‌​‌​​​‌​​‌‌‌‌‌‌​​‌‌‌​‌‌​​‌‌​‌​‌​​‌‌‌‌‌‌​​‌‌​​​‌​​‌‌​​‌‌‌‌​‌‌‌‌‌​​‌‌​‌‌‌‌‌​‌‌‌​‌​​‌‌‌​​‌‌‌​‌​‌​‌​​‌‌​‌‌‌​​‌‌​​‌‌​​‌‌‌‌‌​​​‌‌‌​‌‌​​‌‌‌​‌‌‌‌​‌‌‌‌‌​​‌‌​‌‌​​​‌‌‌‌‌‌​​‌‌​​‌‌​​‌‌​​‌‌‌‌​‌‌‌​‌​​‌‌‌​​‌​​‌‌​​‌‌​​‌‌‌​​‌​​‌‌​​​‌​​‌‌‌‌​‌​​‌‌‌​​‌​​‌‌​‌​‌‌‌​‌‌‌‌‌​​‌‌‌‌​‌​​‌‌‌​​‌‌‌​‌​‌‌‌​​‌‌​​‌‌‌‌​‌​‌‌‌‌‌​‌​​‌‌​​‌‌‌​‌‌‌‌​‌​​​‌​​‌‌‌‌‌‌​​‌‌‌​​‌​​‌‌​‌‌‌​​‌‌‌‌‌​​​‌‌​‌‌‌‌‌​‌‌‌​‌​​‌‌‌‌​‌‌‌​‌​​‌‌​​‌‌​‌​‌‌‌​‌‌‌​‌‌‌​‌​‌​‌​​‌‌​‌‌​​​‌‌‌‌​‌​​‌‌​​‌‌‌‌​‌​‌​‌‌‌​‌‌‌​‌‌‌​‌​‌‌​​​‌‌‌​‌‌‌‌​‌​​​‌​​‌‌​‌​‌‌‌​‌​​​‌​​‌‌​‌‌‌‌‌​‌​​‌‌​​‌‌​‌​‌​​‌‌​‌​‌‌‌​‌‌​​‌‌‌​‌‌‌​‌‌‌​‌‌‌​‌​​‌‌‌‌​‌​​‌‌‌​​‌‌‌​‌​​‌‌​​‌‌‌​​‌​​‌‌‌‌​‌​​‌‌‌‌​‌‌‌​‌‌‌‌​​​‌‌​‌‌‌‌‌​‌‌‌​‌‌‌​‌​​‌‌‌‌​‌‌​​‌‌‌​‌​​​‌​​‌‌‌‌​‌‌‌​‌‌‌​‌‌‌​‌‌‌​‌‌‌​‌​​‌‌​​‌‌‌‌​‌​​‌‌​​‌‌‌‌​‌‌​​‌​​‌‌​‌​‌‌‌​‌‌​‌‌‌‌​‌​‌​‌‌‌​‌‌‌‌​​​‌‌‌​​‌​​‌‌​​‌‌‌‌​‌‌‌​‌​​‌‌‌​​‌‌‌​‌‌‌​‌​​‌‌‌‌‌​​​‌‌‌​‌‌‌‌​‌‌‌​‌‌‌​‌‌‌​‌‌‌​‌‌​​‌​​‌‌​‌​‌‌‌​‌​‌‌‌​​‌‌​‌‌​​​‌‌‌‌​‌‌‌​‌​‌‌‌​​‌‌‌‌‌​​​‌‌​‌​‌​​‌‌‌‌​‌​​‌‌‌​‌‌‌‌​‌‌​‌‌‌‌​‌‌​​‌‌‌​‌​‌‌‌‌‌​‌‌​‌‌‌‌​‌‌​‌‌‌‌​‌‌‌‌‌​​‌‌‌‌‌‌​​‌‌​‌‌‌​​‌‌‌​‌‌‌‌​‌‌​‌‌‌‌​‌‌​​‌​​‌‌​​‌‌​​‌‌‌​​‌​​‌‌‌​​‌​​‌‌​‌​‌‌‌​‌‌‌‌‌‌‌‌‌‌‌‌‌‌‌‌‌‌‌‌‌‌‌‌‌‌‌‌‌‌‌‌‌‌‌‌‌‌‌‌‌‌‌‌‌‌‌‌‌‌‌‌‌‌‌‌‌‌‌‌‌‌‌‌‌‌‌‌‌‌‌‌‌‌‌‌‌‌‌‌‌‌‌‌‌‌‌‌‌‌‌‌‌‌‌‌‌‌‌‌‌‌‌‌‌‌‌‌‌‌‌‌‌‌‌‌‌‌‌‌‌‌‌‌‌‌‌‌‌‌‌‌‌‌‌‌‌‌‌‌‌‌‌‌‌‌‌‌‌‌‌‌‌‌‌‌‌‌‌‌‌‌‌‌‌‌‌‌‌‌‌‌‌‌‌‌‌‌‌‌‌‌‌‌‌‌‌‌‌‌‌‌‌‌‌‌‌‌‌‌‌‌‌‌‌‌‌‌‌‌‌‌‌‌‌‌‌‌‌‌‌‌‌‌‌‌‌‌‌‌‌‌‌‌‌‌‌‌‌‌‌‌‌‌‌‌‌‌‌‌‌‌‌‌‌‌‌‌‌‌‌‌‌‌‌‌‌‌‌‌‌‌‌‌‌‌‌‌‌‌‌‌‌‌‌‌‌‌‌‌‌‌‌‌‌‌‌‌‌‌‌‌‌‌‌‌‌‌‌‌‌‌‌‌‌‌‌‌‌‌‌‌‌‌‌‌‌‌‌‌‌‌‌‌‌‌‌‌‌‌‌‌‌‌‌‌‌‌‌‌‌‌‌‌‌‌‌‌‌‌‌‌‌‌‌‌‌‌‌‌‌‌‌‌‌‌‌‌‌‌‌‌‌‌‌‌‌‌‌‌‌‌‌‌‌‌‌‌‌‌‌‌‌‌‌‌‌‌‌‌‌‌‌‌‌‌‌‌‌‌‌‌‌‌‌‌‌‌‌‌‌‌‌‌‌‌‌‌‌‌‌‌‌‌‌‌‌‌‌‌‌‌‌‌‌‌‌‌‌‌‌‌‌‌‌‌‌‌‌‌‌‌‌‌‌‌‌‌‌‌‌‌‌‌‌‌‌‌‌‌‌‌‌‌‌‌‌‌‌‌‌‌‌‌‌‌‌‌‌‌‌‌‌‌‌‌‌‌‌‌‌‌‌‌‌‌‌‌‌‌‌‌‌‌‌‌‌‌‌‌‌‌‌‌‌‌‌‌‌‌‌‌‌‌‌‌‌‌‌‌‌‌‌‌‌‌‌‌‌‌‌‌‌‌‌‌‌‌‌‌‌‌‌‌‌‌‌‌‌‌‌‌‌‌‌‌‌‌‌‌‌‌‌‌‌‌‌‌‌‌‌‌‌‌‌‌‌‌‌‌‌‌‌‌‌‌‌‌‌‌‌‌‌‌‌‌‌‌‌‌‌‌‌‌‌‌‌‌‌‌‌‌‌‌‌‌‌‌‌‌‌‌‌‌‌‌‌‌‌‌‌‌‌‌‌‌‌‌‌‌‌‌‌‌‌‌‌‌‌‌‌‌‌‌‌‌‌‌‌‌‌‌‌‌‌‌‌‌‌‌‌‌‌‌‌‌‌‌‌‌‌‌‌‌‌‌‌‌‌‌‌‌‌‌‌‌‌‌‌‌‌‌‌‌‌‌‌‌‌‌‌‌‌‌‌‌‌‌‌‌‌‌‌‌‌‌‌‌‌‌‌‌‌‌‌‌‌‌‌‌‌‌‌‌‌‌‌‌‌‌‌‌‌‌‌‌‌‌‌‌‌‌‌‌‌‌‌‌‌‌‌‌‌‌‌‌‌‌‌‌‌‌‌‌‌‌‌‌‌‌‌‌‌‌‌‌‌‌‌‌‌‌‌‌‌‌‌‌‌‌‌‌‌‌‌‌‌‌‌‌‌‌‌‌‌‌‌‌‌‌‌‌‌‌‌‌‌‌‌‌‌‌‌‌‌‌‌‌‌‌‌‌‌‌‌‌‌‌‌‌‌‌‌‌‌‌‌‌‌‌‌‌‌‌‌‌‌‌‌‌‌‌‌‌‌‌‌‌‌‌‌‌‌‌‌‌‌‌‌‌‌‌‌‌‌‌‌‌‌‌‌‌‌‌‌‌‌‌‌‌‌‌‌‌‌‌‌‌‌注神的是道家,因为他讲修炼的,大概在魏晋时代,他已经提出个“泥丸宫”,泥丸宫就是里面,脑,是人神所在。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峰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东晋魏华存所著《太上黄庭内景玉经·至道章第七》,正统道藏本)

「夫泥丸天帝三一者,乃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体方受物,脑宫员虚而适真,万毛植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太玄,故名之曰泥丸。泥丸者,体形之上神也。兆唯能知吞炁咽津,鸣齿纳液,而不知此所因者,乃泥丸之流沫,脑家之边支耳。」(摘自南北朝《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青童大君传》,正统道藏本)

「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摘自南宋白玉蟾所著《修真十书玉隆集·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之十八·泥丸》,正统道藏本)

思考 李梴之解

那么刚才我讲的李梴是什么时候的呢?明代的。其实李梴之前很多医家都知道大脑跟精神意识有关,只是到了李梴刻意把它提出来。所以现在我们讲的这个心藏神的神,是,我觉得有点是指代大脑,或者就把它干脆当做一种灵明神气来看。古代是这样描述的,《黄帝内经》:“心藏),脉舍神。”假如按照李梴的解说,这种神其实是一种神气,那么你这个所谓脉舍神,换句话,我的神可以随着脉流通全身,流到哪里我就主宰到哪里,所以主宰全身,是用这种,感觉。所以中医这里没讲错,心藏神,这个神,搞清楚,不是血肉之心,而是神明之心,当然这两者的关联非常密切。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摘自《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

思考 无效的概念之争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就现在的,我们经常看一些小文章,还在争是“心藏神”还是“脑藏神”,其实我觉得这个是伪命题,不成立,为什么呢?你在争心藏神、脑藏神的前提是“中医认为血肉之心主神志”,你才能争,但我本来这个神明之心就是脑,那还争啥呢?只是习惯这样用。那么习惯这样用的除了中医还有谁在干呢?我们现在研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那门学科叫什么?心理学啊,它没叫脑理学啊。那为什么我们又很习惯?从来没人攻击西医的喔,是啊,说心理学不对劲,脑理学才对。就好像大家都知道,你这个心理学讲的这个心不是血肉之心,习惯认同了。也没有人神经病到,你说心理有问题就跑到心脏去开刀。古人也不会啊,你华陀不是,曹操有病还要给他开脑啊,没有说给你开心啊。所以你争论之前先搞清楚它的内涵,然后才来争。

思考 无需另立

那好像说啊,那又有人说了,假如现在,你不是很清楚了嘛,是大脑的,把它还给大脑好不好?还不了。它有个问题,因为中医理论体系已经成熟了,我现在已经习惯下来。你看我们五行构架,木火土金水,在液、在体、在窍,全部都是归好类了,临床印证也对的。你现在多个大脑出来,那就是六系统的,那里面的生克乘侮全部完蛋,好了,你什么在液、在体、在窍全部归脑,都是他管的,那你整个五行构架全部乱套,那我本来总结的好好的临床经验、临床规律,要变成重新总结。未见其利,先见其弊。再加上我临床操作我也不会错。比如说这个人睡眠不好,我说我用些安心神的药物,问题这个安心神的药物它并不是作用在这血肉之心,它还作用到脑,那()什么问题呢?比如说我欠了张三3000块钱,张三又叫胖子,我现在还给了胖子,那不一样吗?不同名称而已。所以很多我觉得攻击中医的人,经常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压根没吃透你讲的是什么,然后就望文生义就来发挥了。

条文 条文一

好,这里。其实这里就我刚才已经讲过的。那这一段,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司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这无非讲的就是神的象跟火的象是一致的。

「盖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摘自清代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卷一·脏腑病机论》)

条文 条文二

然后下来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个强调是哪一个呢?你注意啊,它强调的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个神,而不是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那个。为什么不是我们后面再解释。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摘自《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思考 政官体系之象

这里又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古人说明脏象的时候,前面我们脏象不是讲过嘛,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跟与自然界相通应之象。其实没那么简单,那这里多了一个象,是什么象呢?古代政官体系之象。你说你把这种什么,那后面我们发现什么,肺是相傅,肝是将军,你说你把这东西迁进来干嘛?大概是这样,古代的医生都是读书人,读书人其实都有一点点潜在的欲望——做官,做不成官才做医。那么对于这种,其实我觉得,一个是心理向往,另外一个,应该是这样,中国人那个“官本位”,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老百姓什么都不熟,你说官他就熟。那么我要形容脏腑的某个功能,我最简单了,他像哪个官。是啊,这个像宰相,那个像将军,这个像君主。你不主宰全身嘛,那就是君主。你这样对于初学者来讲,很容易明白。

「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夫人治国,固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乱者,国之病也。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摘自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卷第二·思贤第八》)

「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浊也。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摘自晋代葛洪编著《抱朴子·内篇·地真》)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占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南宋吴曾编纂《能改斋漫录》记载的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故事)

「夫古之人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也者,此何以故?子舆氏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则惠溥当时,泽流后世,是惟相与医,乃克践之矣。」(摘自明代孙一奎所撰《赤水元珠·提要》,四库全书本)

思考 思

这是我刚刚讲的那个思字。你看,《说文解字注》,它不是说文解字本身注,而是说文解字构成这个思之后,还有另外一本书,专门注解的。从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这是思的本意。那你《说文解字》是东汉的,换句话,东汉的人至少也知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跟脑跟心有关联。

「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摘自元代黄公绍原编,元代熊忠举要《古今韵会举要·卷二》,四库全书本)

「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摘自清代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第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

思考 heart

然后我刚才讲了,东方西方语言文字,就说你们学的英文,你那个心的那个单词(heart),恐怕也不纯粹是心脏吧。是啊,他有什么精神啊,情感之类的,含义也一样的喔,还是一样的。你东西方都差不多。

The doctor listened to her heart to check for any problems.

Their love story touched the hearts of many people.

小结 心与脑在一起 是心还是脑

那政官体系呢,刚才讲了。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也讲了。刚刚讲了司外揣内,你所有精神活动变化一剧烈,面色、脉象、出汗、心跳等等也出来了,所以这两个把它放在一起。

心主宰生命活动

主宰全身

下来是指心的第一个含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也就对全身的主宰作用。那么这里内经有两条条文,一个心,心者君主之官,那个刚才讲了。一个心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还是这个意思。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摘自《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摘自《黄帝内经·灵枢·灵邪客》)

主宰全身之常态

中医的藏象学是生理推病理,病理反证生理。好,生理应该怎么样?既然你引入了政官体系,那么生理就用政官体系来讲更容易了。主明则下安,你不是主管统御的嘛,就好像一个君主一样,贤明之君管理国家就一定管理的好,这是生理。等于说它能协调脏腑功能。

你说他怎么协调法?它的途径应该是这样,通过无形来慢慢统御有形。前面讲气的学说讲过,散则为气,聚则成形,它是通过无形的神统御,能感觉到的,但看不见,你说半有形半无形也行的气,再通过气来统御脏腑。假如这个还没明白,等一下我们讲分清元神、识神的时候,再讲一遍。

主宰全身之病态

那么反推了喔,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下不安,那么它叫“十二官危”。你不是只有十一官嘛?五脏六腑?它多一个心包络,这十二官()加上心包络。他的意思就是说,假如,不是心主神志啊,而心主宰全身的那个神出问题了,其他脏腑可能也会有问题。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摘自《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癫痫 主宰全身之病态

这里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癫痫。癫痫大部分同学没见过,但是多半听过。痫病一发作,首先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那不管神志也好,主宰全身功能也好,都可能失常。癫痫有什么表现?第一个,四肢抽搐。后面你们会学到抽搐是肝系统失调,为什么呢?肝主筋,中医讲的筋相近于肌腱韧带一类的组织,附在关节,组织运动,这是肝有问题了。口中如作猪羊叫,发声音是肺的,肺主声音,肺有问题了。口吐涎沫,脾在液为涎,脾有问题。假如更典型的还有一个,二便失禁,肾司二便,都有问题了。当然这个是最典型的。你说是不是这部分功能一失调,全身一定都出问题?不见得。它可能只影响一个脏一个腑,也可以影响所有的。只是这里拿一个最典型的,可能印象会更深。这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个神。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