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目传心的头像

藏象学说之心(系统)4

心(系统)生理功能
3
心(系统)生理功能
心主神明
4
心主神明
心主宰精神活动
心主宰精神活动
常态
常态
病态
病态
元神与识神
元神与识神
二者关系
二者关系
补充及回顾
补充及回顾
心(系统)生理特性
1
心(系统)生理特性
心主通明
心主通明
接受信息作出反应
接受信息作出反应
发生并主宰情志
发生并主宰情志
心神统御魂魄意志
心神统御魂魄意志
教材之弊
教材之弊
常态
常态
观点
观点
病态
病态
病态之兴奋类
病态之兴奋类
谵语
谵语
狂躁
狂躁
病态之抑制类
病态之抑制类
昏睡与昏迷
昏睡与昏迷
过渡
过渡
心气虚证候5
心气虚证候5
心阳虚证候
心阳虚证候
心血虚证候6
心血虚证候6
心血瘀阻证候5
心血瘀阻证候5
神昏
神昏
引入元神与识神
引入元神与识神
元神1
元神1
元气元精
元气元精
引自道家
引自道家
识神1
识神1
人体调节血压体温
人体调节血压体温
元神来源
元神来源
分析心理学概念
分析心理学概念
佛教概念
佛教概念
去粗取精
去粗取精
元神2
元神2
识神2
识神2
识神太过
识神太过
睡觉
睡觉
入静
入静
元神识神区别
元神识神区别
卦解元神识神
卦解元神识神
清与明
清与明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
二者关系
二者关系
运动
运动
考试
考试
心藏神的内涵
心藏神的内涵
藏象之心
藏象之心
心主通明1
心主通明1
五脏的阴阳太少
五脏的阴阳太少
心主通明2
心主通明2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藏象学说之心(系统)4

11-06
会目传心的头像
会目传心
粉丝:19
主题:10
描述:23
例子:12
其他:11
字数:13197
会目传心的头像
会目传心
粉丝:19

心(系统)生理功能

心主神明

心主宰精神活动

接受信息作出反应

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第一个,接受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教科书的表达,其实把刺激两个字改成信息更好。不管什么信息,你通过眼耳口鼻舌或是触觉,进到人体,都在神明之心的判断下,我​‌​‌​​‌‌​​‌‌​​‌‌‌​‌‌‌‌​‌​​​‌​​‌‌​​‌‌​​‌‌​‌‌‌​​‌‌​​‌‌​​‌‌​‌​‌​​‌‌​​‌‌​​‌‌​‌​‌‌‌​‌​​‌‌‌‌​‌​​​‌​​‌‌‌‌‌‌​​‌‌‌​‌‌​​‌‌​‌​‌​​‌‌‌‌‌‌​​‌‌​​​‌​​‌‌​​‌‌‌‌​‌​‌‌‌‌‌​‌​‌‌‌​​‌‌‌​‌‌‌‌​‌‌​​‌​​‌‌​‌​‌​​‌‌​‌‌‌​​‌‌‌‌​‌‌‌​‌‌‌‌​​​‌‌‌​‌‌​​‌‌‌​‌‌‌‌​‌‌‌‌‌​​‌‌​‌‌​​​‌‌‌‌‌‌​​‌‌​​‌‌​​‌‌​​‌‌‌‌​‌‌‌​‌​​‌‌‌​​‌‌‌​‌‌​‌‌​​‌‌‌​​‌​​‌‌​‌​‌‌‌​‌‌‌​‌​​‌‌‌​​‌‌‌​‌‌‌‌‌​​‌‌‌‌‌‌​​‌‌‌‌​‌​​‌‌‌​​‌‌‌​‌​‌‌‌​​‌‌​​‌‌​​‌‌‌‌​‌​​‌‌‌​‌‌​​‌‌​​​‌​​‌‌​​​‌​​‌‌‌‌‌‌​​‌‌‌​​‌‌‌​‌​‌‌‌​​‌‌‌‌‌​​​‌‌​‌‌‌‌‌​‌‌‌​‌​​‌‌‌‌​‌‌‌​‌​​‌‌​​‌‌​‌​‌‌‌​‌​‌‌‌‌‌​‌​‌​‌​​‌‌​‌​‌​​‌‌‌‌​‌​​‌‌​​‌‌‌‌​‌​‌​‌‌‌​‌‌‌​‌‌‌​‌​‌‌​​​‌‌‌​‌‌‌‌​‌‌​​‌​​‌‌​‌​‌‌‌​‌​‌‌​​​‌‌​‌‌‌‌‌​‌​​‌‌​​‌‌​‌​‌​​‌‌​‌​‌‌‌​‌‌​​‌‌‌​‌‌‌​‌‌‌​‌‌‌​‌​​‌‌‌‌​‌​​‌‌‌​​‌‌‌​‌​​‌‌​​‌‌‌​​‌​​‌‌‌‌​‌​​‌‌‌​​‌​​‌‌‌‌‌​​​‌‌​‌‌‌‌‌​‌​‌‌​​​‌‌​‌‌​​​‌‌‌​​‌​​‌‌​‌‌‌​​‌‌‌‌​‌‌‌​‌‌‌​‌‌‌​‌‌‌​‌‌‌​‌​​‌‌​​‌‌‌‌​‌​​‌‌​​‌‌‌‌​‌‌​​‌​​‌‌​‌​‌‌‌​‌‌​‌‌‌‌​‌‌‌​‌‌‌​‌‌​‌‌‌‌​‌‌​​‌​​‌‌​‌​‌‌‌​‌‌‌​‌​​‌‌​‌‌‌‌‌​‌‌​​‌‌‌​‌‌‌‌​​​‌‌‌​‌‌‌‌​‌‌‌​‌‌‌​‌‌‌​‌‌‌​‌‌​​‌​​‌‌​‌​‌‌‌​‌​‌‌‌​​‌‌​‌‌​​​‌‌‌‌​‌‌‌​‌​‌‌‌​​‌‌‌‌‌​​​‌‌​‌​‌​​‌‌‌‌​‌​​‌‌‌​‌‌‌‌​‌‌​‌‌‌‌​‌‌​​‌‌‌​‌​‌‌‌‌‌​‌‌​‌‌‌‌​‌‌​‌‌‌‌​‌‌‌‌‌​​‌‌‌‌‌‌​​‌‌​‌‌‌​​‌‌‌​‌‌‌‌​‌‌​‌‌‌‌​‌‌​​‌​​‌‌​​‌‌​​‌‌‌​​‌​​‌‌‌​​‌​​‌‌​‌​‌‌‌​‌‌‌‌‌‌‌‌‌‌‌‌‌‌‌‌‌‌‌‌‌‌‌‌‌‌‌‌‌‌‌‌‌‌‌‌‌‌‌‌‌‌‌‌‌‌‌‌‌‌‌‌‌‌‌‌‌‌‌‌‌‌‌‌‌‌‌‌‌‌‌‌‌‌‌‌‌‌‌‌‌‌‌‌‌‌‌‌‌‌‌‌‌‌‌‌‌‌‌‌‌‌‌‌‌‌‌‌‌‌‌‌‌‌‌‌‌‌‌‌‌‌‌‌‌‌‌‌‌‌‌‌‌‌‌‌‌‌‌‌‌‌‌‌‌‌‌‌‌‌‌‌‌‌‌‌‌‌‌‌‌‌‌‌‌‌‌‌‌‌‌‌‌‌‌‌‌‌‌‌‌‌‌‌‌‌‌‌‌‌‌‌‌‌‌‌‌‌‌‌‌‌‌‌‌‌‌‌‌‌‌‌‌‌‌‌‌‌‌‌‌‌‌‌‌‌‌‌‌‌‌‌‌‌‌‌‌‌‌‌‌‌‌‌‌‌‌‌‌‌‌‌‌‌‌‌‌‌‌‌‌‌‌‌‌‌‌‌‌‌‌‌‌‌‌‌‌‌‌‌‌‌‌‌‌‌‌‌‌‌‌‌‌‌‌‌‌‌‌‌‌‌‌‌‌‌‌‌‌‌‌‌‌‌‌‌‌‌‌‌‌‌‌‌‌‌‌‌‌‌‌‌‌‌‌‌‌‌‌‌‌‌‌‌‌‌‌‌‌‌‌‌‌‌‌‌‌‌‌‌‌‌‌‌‌‌‌‌‌‌‌‌‌‌‌‌‌‌‌‌‌‌‌‌‌‌‌‌‌‌‌‌‌‌‌‌‌‌‌‌‌‌‌‌‌‌‌‌‌‌‌‌‌‌‌‌‌‌‌‌‌‌‌‌‌‌‌‌‌‌‌‌‌‌‌‌‌‌‌‌‌‌‌‌‌‌‌‌‌‌‌‌‌‌‌‌‌‌‌‌‌‌‌‌‌‌‌‌‌‌‌‌‌‌‌‌‌‌‌‌‌‌‌‌‌‌‌‌‌‌‌‌‌‌‌‌‌‌‌‌‌‌‌‌‌‌‌‌‌‌‌‌‌‌‌‌‌‌‌‌‌‌‌‌‌‌‌‌‌‌‌‌‌‌‌‌‌‌‌‌‌‌‌‌‌‌‌‌‌‌‌‌‌‌‌‌‌‌‌‌‌‌‌‌‌‌‌‌‌‌‌‌‌‌‌‌‌‌‌‌‌‌‌‌‌‌‌‌‌‌‌‌‌‌‌‌‌‌‌‌‌‌‌‌‌‌‌‌‌‌‌‌‌‌‌‌‌‌‌‌‌‌‌‌‌‌‌‌‌‌‌‌‌‌‌‌‌‌‌‌‌‌‌‌‌‌‌‌‌‌‌‌‌‌‌‌‌‌‌‌‌‌‌‌‌‌‌‌‌‌‌‌‌‌‌‌‌‌‌‌‌‌‌‌‌‌‌‌‌‌‌‌‌‌‌‌‌‌‌‌‌‌‌‌‌‌‌‌‌‌‌‌‌‌‌‌‌‌‌‌‌‌‌‌‌‌‌‌‌‌‌‌‌‌‌‌‌‌‌‌‌‌‌‌‌‌‌‌‌‌‌‌‌‌‌‌‌‌‌‌‌‌‌‌‌‌‌‌‌‌‌‌‌‌‌‌‌‌‌‌‌‌‌‌‌‌‌‌‌‌‌‌‌‌‌‌‌‌‌‌‌‌‌‌‌‌‌‌‌‌‌‌‌‌‌‌‌‌‌‌‌‌‌‌‌‌‌‌‌‌‌‌‌‌‌‌‌‌‌‌‌‌‌‌‌‌‌‌‌‌‌‌‌‌‌‌‌‌‌‌‌‌‌‌‌‌‌‌‌‌‌‌‌‌‌‌‌‌‌‌‌‌‌‌‌‌‌‌‌‌‌‌‌‌‌‌‌‌‌‌‌‌‌‌‌‌‌‌‌‌‌‌‌‌‌‌‌‌‌‌‌‌‌‌‌‌‌‌‌‌‌‌‌‌‌‌‌‌‌‌‌‌‌‌‌‌‌‌‌‌‌‌‌‌‌‌‌‌‌‌‌‌‌‌‌‌‌‌‌接受了,然后我再慢慢分析思考,然后作出判断,作出行动,这是心所干的活。所以叫做所谓任物者谓之心,任物就是接受万物的信息,作出判断,作出思考。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摘自《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发生并主宰情志

下来,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跟主宰者。就是我前面讲五行的时候强调过的,千万别把什么五志——喜怒忧思恐,当做五脏发出来的,都是从心发出来,只是应于五脏。怒从心发出来,应于肝,肝受怒的影响更大,应该是这样想。

「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摘自明代张景岳所著《类经·卷十五 疾病类·二十六 情志九气》,四库全书本)

心神统御魂魄意志

然后心神统御魂魄意志。这里注意两个概念,那个喜怒忧思恐,中医叫做五志。然后这里这个神魂魄意志,中医叫做五神,这叫五神。中间可以,还有一个字,叫做五(脏神)。一般称五神,实际上它是五脏之神。但五脏之神有层次,心主神这个神是最高的,然后这个是肝的,肝藏魂,肺藏魄,然后是脾藏意,肾藏志。

「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摘自《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思考 教材之弊

我觉得中医的教科书很古怪,这个神魂魄意志这几个字,我发现大部分教材只有出现名称,没有解释。内经讲到魂魄意志有解释,但是我看他那个字面解释,也不到位,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这几个字眼有点敏感吧。实际上这几个字眼从古到今一直在变迁之中,应该说变化到现在,我觉得那种迷信色彩应该不浓,它也不过就是涵盖某个领域某个范畴的心理状态,比如这个心理是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这个因为教科书没有,我现在也没法展开,我只能看我的课结束之前还有没有时间多,有多讲一下。实际上这个东西不是随便联,随便就几个字,它有临床意义的。你说没有临床意义的,那么随便几个字,那么一带而过就算。但是中基出现了之后,中诊没有,然后我发现什么内外妇儿科、中药方剂也不出现,就是我前面讲过,中医学的很多东西,在现代背景环境下,由于要忌讳什么,避讳什么,自己把它搞掉了,但是它也不是没用。

常态

常态

那么生理就很简单喽,你就按照这个来讲喽。首先这个人是思考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是啊,我接受各种信息之后进到心,经过心的处理判断,然后你反馈出来,应该有行动,那么从你的行动、从你的语言应答,至少能看出来你的思路是不是清楚的,是啊,那个反应是否合乎逻辑的,这是第一点。第二个,至少喜怒忧思恐,应该是有吧,因为人有七情六欲,你别以为没有七情才是正常啊,有才是正常,但是不太过。是吧,太过就是病,所以他实际上这里生理上应该是不太过,属于正常反应。然后还有,所统的魂魄意志应该是属于正常的。

观点 观点

但是我个人感觉,它这个假如说按教科书,这个大概放错地方了,这个心神统御魂魄意志不是在这个神之类的,应该在前面那个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个神范畴,而不是在这个神范畴。

病态

病态

好,病理,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怎么讲呢?精神意识,精神活动,或是情绪活动,假如出了病理,无非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兴奋类,一类是抑制类。是啊,一个过亢,一个不及,这样分可能相对简单点。

病态之兴奋类

好,兴奋类我们看一下,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狂躁谵(zhān)语。

谵语 病态之兴奋类

你注意啊,谵语两个字,以后你们学中诊会有字面解释,我现在只用口头解释,昏迷或昏睡状态,胡言乱语,声高有力,也就是说,有点半,昏迷状态的说胡话。但是不是说胡话都叫谵语,有的是低落无力的,不叫,声高有力才叫,所以属于兴奋类的。

狂躁 病态之兴奋类

第二个,狂躁。你注意啊,狂是精神状态,躁是足字边的,是有动作的。那你比如说我心中很烦,你只能说烦,但烦到你手乱动脚乱动,那就叫躁。这是兴奋类。

病态之抑制类

下来,是抑制类,反应迟钝,恍惚,健忘,精神萎靡,嗜睡,然后慢慢就是意识朦胧,昏睡,昏迷。

昏睡与昏迷 病态之抑制类

你说昏睡跟昏迷有没有区别呢?有,昏迷是叫不醒的,昏睡是可以叫醒,但叫醒很快他又睡过去了。

过渡 过渡

好,回到刚才那里。刚才我们讲了四个证,好,一个个推吧。

心气虚证候5

心气虚应该是兴奋还是抑制?所以你可以补症状,通常我们补的就是精神不振,或是嗜睡,其实不补大概也可以,这里刚才有个神疲乏力,那个神疲就是,是啊,当然你说我为了强调,你补个精神不振、嗜睡这一类的,可以的。

心阳虚证候

那么心阳虚是同类的,只是可能会更重。

心血虚证候6

下来,心血虚,兴奋还是抑制?为什么兴奋?为什么抑制?都对,心血虚确实可以兴奋,可以抑制,但是他分开时间。血属阴,阴血不足不能制约阳,阳有点虚性亢奋,会出现热扰心神,所以心血虚的人晚上是睡不着的,心烦,失眠,多梦。但问题他,白天他是站起来的,一站,血上不去,血不上荣,所以白天是恍惚健忘。换句话就白天抑制,晚上兴奋,倒过来就好了。

心血瘀阻证候5

然后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有轻重,因为你注意啊,心血瘀阻一般情况下不是说它堵住了供全身血的大血管,只是堵住了供心用的那些血管,所以它一般只影响心主血脉功能,对神志影响不太大。但假如,你比如说你西医会分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塞,假如心绞痛,那个一过性的,对精神意识应该影响不大,但假如心肌梗塞,他整个心功能都受影响了,那么泵血也受影响了,那可能就会出现那个神志症状,那多半是偏抑制的,甚至可以出现昏迷。是吧,这个两看,大部分心血瘀阻大概影响不太大。

神昏

那这种是神昏的病人。这个不单只是神昏了喔,神昏状态,那个手脚还在乱动的那种。假如到了这种状态,中医一般算是失神的,等于说你已经不能自控,这属于失神状态。

元神与识神

过渡 引入元神与识神

这里引入两个概念,元神跟识神。其实我引入两个概念,其实是没新的东西,还是刚才讲过的,只是给它一个更加清晰的名词。

元神1 元

什么叫元神呢?就刚才那个,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神。

你注意这个元,凡是一用这个字,那不用讲了,先天来的,本源的。

「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摘自明代王阳明门生辑录《传习录·卷二 门人陆澄录》)

元气元精 元

比如说元气论的元,就是宇宙的起源。比如说我们后面讲的元气,就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源于先天之气。一讲元精就是先天之精。

思考 引自道家

好了,你说这为什么用这个元字呢?中医学第一次用元神是李时珍引进来的,李时珍从哪里搞过来呢?道家。这个元神、识神的概念是道家的。是吧,中医学跟道家的,佛道儒三家跟道家关系最密切,因为你道家他养生,它研究的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只是你中医是从治病角度,它是从养生角度,各有所得。而养生学对神的要求高于医学,所以它先走一步也不奇怪,所以中医从那引过来。

「脑为元神之府。」(摘自明代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卷三十四 木部·木之一·辛夷》,四库全书本)

识神1

好,这个识神是什么呢?就刚刚讲的,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那个神。识就是知识(智识),那知识不用讲的,后天受教育得来的。是啊,你所有的思考判断,基本上是依赖你所受的教育,教育程度高,你可能,反正跟你的教育背景有关吧。

人体调节血压体温 元神

神对人体那个统御作用是一种本能的作用,先天就有,不需要受后天受教育得来的。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体内体外影响血压的因素有一两百种,但是我们总能够把这一两百种因素协调到正常,不让你血压高,好像你并没有给他发个指令啊,麻烦你帮我调血压,你没有啊,它自己会调。是啊,体内体外影响体温的因素也很多,你也没发指令,它自己就能适应,自己就能调,这种就是元神。

思考 元神来源

你说元神怎么来的?恐怕还不是纯粹从父母那里来的,它的概念会更大。

思考 分析心理学概念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西方的,西方心理学弗洛伊德有个弟子叫做荣格,那么我们现在经常会讲到一个名词叫做“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那么荣格又在这个潜意识基础上,又搞了一个叫做“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其实更准确的是“集体无意识”。什么意思呢?那你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人说话,你的意识是表露出来的,但你说某些人的性格形成,你说这个家伙怎么那么暴力,那么可能他的,你可能只能追溯到,他可能幼年童年时候,有过什么心理或是经历,导致了他这个性格,这种是潜意识。但是能不能有更深的呢?还有,也就是说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东西,在集体无意识里面它叫做“原型”(archetype/prototype)。这个原型不是一个人,是人类共有的。比如说,可能人类共有的性格特征之类的思考模式,有几十个原型,那么祖祖辈辈遗传下来,到了你身上某几个原型会比较明显,再在后天的经历的诱发下,可能它越发明显,那么这个就是集体无意识,也就是说人类共有的。那么这种人类共有的东西,恐怕就不是纯粹意识问题了。比如说我们对外环境的适应,比如说生物钟,是啊,我们有个生物节律,或是我们对内脏的那个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大部分是人类一直一直这样遗传下来,这种也是属于集体无意识范畴。大概他的举例是这样,他(荣格)说就像海上有座岛,我们的意识相当于岛的显露部分,而潜意识是水中部分,而集体无意识是整个海床,那每个人都有三部分,可能海床部分会更大一点,这个就是原型。

思考 佛教概念

相近的学说佛家也有,那叫第八识——阿赖耶识(ālaya-vijñāna)。我个人感觉,阿赖耶识里面提到的内容跟逻辑的分量,比西方集体无意识还大,还深。人家是专门研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尽管他里面有很多宗教的东西渗了进去,但是里面的一些心理的探讨,我觉得是不能忽略的。

「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故,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识,能执持身故。」(摘自唐代玄奘奉诏译《大乘五蕴论》,乾隆藏本)

思考 去粗取精

你知道没有,在古代的科学发展史,比方说西方的科学发展史,物质现象科学研究,精神现象没人研究,谁在搞?宗教。你这抛给宗教,那么宗教搞,他当然渗入了很多宗教元素在里面,但我们不管这部分,但他对里面的心理现象的观察,至少在古代是强于医学的。但现在我们很多研究还是,,又是忌讳,变成我们研究明明可以借鉴西方的科学,也可以借鉴古代的,对心理的,属于身体层面的或是生理层面的东西,可以引进来的,又不敢引,纯粹把它当做宗教的东西,你把那个,你把那个宗教那点东西剥离不就完了呗。

元神2

好,我们看看,元神属水。为什么说属水呢?只是比喻啊,水性清净。那么这里又进一步了喔,元神是在越清净状态下,对人的调控作用是越到位。那这里就给养生学埋下了一个伏笔,等一下再说。好,自主发挥作用,不需要你发指令。

识神2

识神,在元神基础上产生的思虑识见活动。因为你先有元神后有识神。那么两者的关系大概是这样,元神好,你后天受的教育也到位,识神就好,那么识神是以元神为基础的。好,它(识神)是后天的,属火,刚刚讲的,你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你的思考,每分每秒都停不下来,火性活跃。好,存于心,这个心其实,那个存于脑、存于心我觉得意义不大,为什么呢?脑跟心是一回事。但是这里出来一个问题了,你看最后,其活动可干扰元神,为什么呢?元神清净,识神不清净,所以识神用得太过,会干扰元神的清净,元神一不清净,对人体的调控能力就下降。

识神太过

所以知识分子,你看有几个身体好的?越聪明越麻烦,识神用的太过,对元神的那个干扰大了。

「又人之元神藏于脑,人之识神发于心。识神者思虑之神也。人常思虑,其心必多热,以人之神明属阳,思虑多者,其神之阳常常由心发露,遂致心机因热亢进,其人恒多迷惑。」(摘自清代张锡纯编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三卷·论心病治法》)

睡觉

好,我们反推一下,你看我们有时候小灾小病,小的失调,你不需要吃药,睡一觉就好了,睡觉元神主事,他那个自我调节能力至少比你白天有干预状态要好。但是你注意啊,它那个调节能耐是有限的,你比如说我什么病,我睡一觉就好了,没那么便宜。

入静

再往养生学上,养生学,我前面不是提到一个整体观,有个形神合一嘛,其实养生学肯定是这样的,古代,初级阶段练习,中级阶段形神并练,高级阶段练神,就越往上,练神的比重越大。你说为什么呢?其实还是用元神,你看到最后讲白了不就是入静嘛,他入静干嘛呢?入静状态就是元神主事状态,你说我睡觉不是也行吗?你睡觉还在做梦呢,做梦不是识神吗?至少你的潜意识还在动,但是你入静,你假如控制的好,你可以一念代万念,甚至可以完全无念,那么这种状态,元神的功效完全发挥出来。达到什么状态呢?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千万别把它(恬淡虚无)当做一句话来念,四个层次,由恬而淡,由淡而虚,由虚而无,那么你就真正在元神主事。你说这个东西会不会很玄?其实一点都不玄,那你想想啊,你假如说七情太过,你至少精神一紧张,血管会收缩吧,你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s)会兴奋吧,那么内分泌(the endocrine system)会受影响吧,那你这几个系统一受影响,你剩下的不用讲的了,几乎免疫系统、什么系统都受影响。好了,我现在我啥也不想,情绪很稳定,那换句话来讲,从西医角度,你所有的系统都是处在最和谐,最没干扰状态,不是最合理状态吗?还有,你再往深里面想,你精神一紧张血管收缩,那么你精神一放松呢?它不是最松弛状态吗?你有没有试过,坐在那边,人体放松,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细胞放松,气放松,那是真的松。你现在躺在那边,听听音乐,就以为很放松,不到位,那真的放松状态是最和谐最协调状态。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摘自《道德经》)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摘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恬,安静也。憺(dàn),朴素也。虚,湛然无物也。无,窅(yǎo)然莫测也。恬憺者,泊然不愿乎其外。虚无者,漠然无所动于中也。所以真气无不从,精神无不守,又何病之足虑哉?」(摘自明代张介宾所撰《类经·卷一 摄生类·二 上古圣人之教下》,四库全书本)

元神识神区别

好,差别在哪里?元神者,藏于脑。他的特征是无思无虑,自然虚灵,自己调。而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所以养生用元神。

「夫静坐之功,当凝神入气穴,人之所共知也。然所谓神者,实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静坐者,当其凝神入气穴时,宜用脑中之元神,不宜用心中之识神。盖用识神则工夫落于后天,不能返虚入浑,实有着迹象之弊。」(摘自清代张锡纯编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一卷·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

卦解元神识神

这个你说能不能用五行来解呢?五行粗糙了一点,用卦来讲,太简单了。离卦,离卦属火,实际上起码外象是火,别忘了里面有个阴爻,古人怎么讲呢?卦中藏卦,你不是火嘛,里面这个阴爻,阴的代表物就是水,实际上它等于离中藏坎,反过来这个坎中藏离。那水中有火,火中有水。那么你这个外象这个火就是识神,内在这个阴就是元神。

「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为心,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坎中真阳,肇自乾元,一也;离中真阴,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为其根,有夫妇之义。故子时一阳发动,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时一阴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肾。一升一降,往来不穷,性命于是乎立。」(摘自清代郑寿全所著《医理真传·卷一·离卦》)

清与明

所以我们说,那个人的思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清”,一个是“明”。明谁管?识神管。清谁管?元神管。

思考 内圣外王

还有一个,古代讲君主之官,你要知道啊,中国人理想的君主是由两个君主构成的——一个君主是儒家的君主,治国平天下的那个是有为的君主,那就是识神;一个是道家的,最高层次无为而治的君主,那就是元神,一加起来“内圣外王”,中国对统治者的要求应该是这样的。是吧,这才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那个神。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摘自《庄子·天下》)

二者关系

二者关系

好,下来,心主血脉跟心主神志的关系,大概不需要讲了。是啊,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血肉之心对神明之心的支撑作用不用讲。

  • 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

运动

你比如说你运动,比如说短跑前的起跑那瞬间,你再镇定的人心跳都加快,心跳一加快,你精神一紧张,心跳越快,这起码他供血,会,那段时间会比较够。

考试

还有考试前,是啊,精神也会略略紧张,血管略略收缩,那是正常的,问题最怕你搞到血管痉挛了,一片空白。

补充及回顾

心藏神的内涵

好,心藏神的内涵。刚才讲过了。中医实际上是把脑的功能归于心,这个心你把它当做一个符号,既涵盖了血肉之心,也涵盖神明之心。但是放到心还不够,还归到五脏。为什么呢?你五志是归五脏的,还有五神也归五脏的,只是它由心统管,但是它的功能,或者是物质基础依赖五脏,或者是它的功能对相应的脏影响比较大。所以应该说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应该是多脏器的功能协同完成,其中心脑是最重要的两个脏器。

回顾 藏象之心

所以你从这里,我们又倒回去复习一下脏象的来源。你从心这两个功能就很能看出来,心主血脉,解剖之心,你从生理病理的反推,既可以推导到那个,刚才那个比如说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血瘀阻,我能推导出心主血脉功能有问题,甚至也能推导出心主神志跟它的相关性。

好了,还有医学实践的反证,这个前面讲过,假如我这种推导错的,比如说我补气、补血、活血,而达不到改善心血虚、心气虚、心血瘀阻,那你这个推导就是错的,我得把它否掉,那假如有效的,我就把它肯定下来。

好,最后假如还不够,那么一些文化哲学的东西就渗进来。比如说心主神志,这里面很大比例是文化哲学的东西渗了进来,那渗了进来,不管你怎么渗,你还得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这是最后把关。

所以结论,就前面讲的,含有解剖印记的功能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归类符号。你想想西医那么多系统,中医只有五大系统,我五大系统要涵盖西医所有功能,那我一个系统内的东西肯定比西医的一个脏或是某个系统的内涵要大。

心(系统)生理特性

心主通明

心主通明1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五脏的阴阳太少

首先什么叫阳脏?这个我前面讲那个四象的时候大概带过出来,那我现在干脆一下把心肝脾肺肾的,噢还要快点哦,讲一遍。那我上次讲四象的时候讲过,这是“太阳”,阳最多,这是“太阴”,阴最多,这是“少阳”,阳有了不算多,“少阴”,然后这里是阴阳交汇的地方,从阳入阴,从阴出阳,“至阴”。好了,那书本还有一个字,什么“阳中之阳”,“阳中之阴”,你注意啊,你看,“阳中之太阳”,“阳中之少阴”,你说这个阳怎么来的?那其他三个都是阴了。简单,五脏分阴阳,心肺在上属阳,其实前面这个字代表脏腑位置高低,这个是“阴中之少)”,然后“阴中之至阴”,然后“阴中之太阴”,所以前面这个阴字,肝脾肾在下属阴,就那么简单,所以前面一个字代表脏腑功能,后面一个字代表脏腑阴阳量的多少,表达意思不同。可能有的同学会看内经,内经有不同的条(),我们教科书里面四个字不对的啊,他什么阳中之阳,阳中之阴,然后这里来个阴中之至阴,你见过古人这样写东西的吗?四句话是四个字,还有一句话是五个字的?那铁定都是五个字的。但我觉得我们的书本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内经有不同的说法,他没法讲。以哪个为准?以这个为准,这个是公认的,至少是现在公认的,道理上讲得过去的。内经不同的条文,它大部分是跟这个吻合的,但是有个别脏腑是在这个图条在这一条,跟在后面篇章的另外一条会有矛盾,所以以这个为统的。

「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摘自《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摘自《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其于五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摘自《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四部丛刊景明赵府居敬堂本)

「阳中之少阴,肺也;阳中之太阳,心也;阴中之少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阴中之太阴,肾也。」(摘自所著明代张介宾所撰《类经·卷二十九 会通类》,四库全书本)

心主通明2

好,那么心为阳脏就好办了,首先你五行又属火,你(阳,你配的又是这个两阳夹一阴的离卦,​‌​‌​​‌‌​​‌‌​​‌‌‌​‌‌‌‌​‌​​​‌​​‌‌​​‌‌​​‌‌​‌‌‌​​‌‌​​‌‌​​‌‌​‌​‌​​‌‌​​‌‌​​‌‌​‌​‌‌‌​‌​​‌‌‌‌​‌​​​‌​​‌‌‌‌‌‌​​‌‌‌​‌‌​​‌‌​‌​‌​​‌‌‌‌‌‌​​‌‌​​​‌​​‌‌​​‌‌‌‌​‌​‌‌‌‌‌​‌​‌‌‌​​‌‌‌​‌‌‌‌​‌‌​​‌​​‌‌​‌​‌​​‌‌​‌‌‌​​‌‌‌‌​‌‌‌​‌‌‌‌​​​‌‌‌​‌‌​​‌‌‌​‌‌‌‌​‌‌‌‌‌​​‌‌​‌‌​​​‌‌‌‌‌‌​​‌‌​​‌‌​​‌‌​​‌‌‌‌​‌‌‌​‌​​‌‌‌​​‌‌‌​‌‌​‌‌​​‌‌‌​​‌​​‌‌​‌​‌‌‌​‌‌‌​‌​​‌‌‌​​‌‌‌​‌‌‌‌‌​​‌‌‌‌‌‌​​‌‌‌‌​‌​​‌‌‌​​‌‌‌​‌​‌‌‌​​‌‌​​‌‌​​‌‌‌‌​‌​​‌‌‌​‌‌​​‌‌​​​‌​​‌‌​​​‌​​‌‌‌‌‌‌​​‌‌‌​​‌‌‌​‌​‌‌‌​​‌‌‌‌‌​​​‌‌​‌‌‌‌‌​‌‌‌​‌​​‌‌‌‌​‌‌‌​‌​​‌‌​​‌‌​‌​‌‌‌​‌​‌‌‌‌‌​‌​‌​‌​​‌‌​‌​‌​​‌‌‌‌​‌​​‌‌​​‌‌‌‌​‌​‌​‌‌‌​‌‌‌​‌‌‌​‌​‌‌​​​‌‌‌​‌‌‌‌​‌‌​​‌​​‌‌​‌​‌‌‌​‌​‌‌​​​‌‌​‌‌‌‌‌​‌​​‌‌​​‌‌​‌​‌​​‌‌​‌​‌‌‌​‌‌​​‌‌‌​‌‌‌​‌‌‌​‌‌‌​‌​​‌‌‌‌​‌​​‌‌‌​​‌‌‌​‌​​‌‌​​‌‌‌​​‌​​‌‌‌‌​‌​​‌‌‌​​‌​​‌‌‌‌‌​​​‌‌​‌‌‌‌‌​‌​‌‌​​​‌‌​‌‌​​​‌‌‌​​‌​​‌‌​‌‌‌​​‌‌‌‌​‌‌‌​‌‌‌​‌‌‌​‌‌‌​‌‌‌​‌​​‌‌​​‌‌‌‌​‌​​‌‌​​‌‌‌‌​‌‌​​‌​​‌‌​‌​‌‌‌​‌‌​‌‌‌‌​‌‌‌​‌‌‌​‌‌​‌‌‌‌​‌‌​​‌​​‌‌​‌​‌‌‌​‌‌‌​‌​​‌‌​‌‌‌‌‌​‌‌​​‌‌‌​‌‌‌‌​​​‌‌‌​‌‌‌‌​‌‌‌​‌‌‌​‌‌‌​‌‌‌​‌‌​​‌​​‌‌​‌​‌‌‌​‌​‌‌‌​​‌‌​‌‌​​​‌‌‌‌​‌‌‌​‌​‌‌‌​​‌‌‌‌‌​​​‌‌​‌​‌​​‌‌‌‌​‌​​‌‌‌​‌‌‌‌​‌‌​‌‌‌‌​‌‌​​‌‌‌​‌​‌‌‌‌‌​‌‌​‌‌‌‌​‌‌​‌‌‌‌​‌‌‌‌‌​​‌‌‌‌‌‌​​‌‌​‌‌‌​​‌‌‌​‌‌‌‌​‌‌​‌‌‌‌​‌‌​​‌​​‌‌​​‌‌​​‌‌‌​​‌​​‌‌‌​​‌​​‌‌​‌​‌‌‌​‌‌‌‌‌‌‌‌‌‌‌‌‌‌‌‌‌‌‌‌‌‌‌‌‌‌‌‌‌‌‌‌‌‌‌‌‌‌‌‌‌‌‌‌‌‌‌‌‌‌‌‌‌‌‌‌‌‌‌‌‌‌‌‌‌‌‌‌‌‌‌‌‌‌‌‌‌‌‌‌‌‌‌‌‌‌‌‌‌‌‌‌‌‌‌‌‌‌‌‌‌‌‌‌‌‌‌‌‌‌‌‌‌‌‌‌‌‌‌‌‌‌‌‌‌‌‌‌‌‌‌‌‌‌‌‌‌‌‌‌‌‌‌‌‌‌‌‌‌‌‌‌‌‌‌‌‌‌‌‌‌‌‌‌‌‌‌‌‌‌‌‌‌‌‌‌‌‌‌‌‌‌‌‌‌‌‌‌‌‌‌‌‌‌‌‌‌‌‌‌‌‌‌‌‌‌‌‌‌‌‌‌‌‌‌‌‌‌‌‌‌‌‌‌‌‌‌‌‌‌‌‌‌‌‌‌‌‌‌‌‌‌‌‌‌‌‌‌‌‌‌‌‌‌‌‌‌‌‌‌‌‌‌‌‌‌‌‌‌‌‌‌‌‌‌‌‌‌‌‌‌‌‌‌‌‌‌‌‌‌‌‌‌‌‌‌‌‌‌‌‌‌‌‌‌‌‌‌‌‌‌‌‌‌‌‌‌‌‌‌‌‌‌‌‌‌‌‌‌‌‌‌‌‌‌‌‌‌‌‌‌‌‌‌‌‌‌‌‌‌‌‌‌‌‌‌‌‌‌‌‌‌‌‌‌‌‌‌‌‌‌‌‌‌‌‌‌‌‌‌‌‌‌‌‌‌‌‌‌‌‌‌‌‌‌‌‌‌‌‌‌‌‌‌‌‌‌‌‌‌‌‌‌‌‌‌‌‌‌‌‌‌‌‌‌‌‌‌‌‌‌‌‌‌‌‌‌‌‌‌‌‌‌‌‌‌‌‌‌‌‌‌‌‌‌‌‌‌‌‌‌‌‌‌‌‌‌‌‌‌‌‌‌‌‌‌‌‌‌‌‌‌‌‌‌‌‌‌‌‌‌‌‌‌‌‌‌‌‌‌‌‌‌‌‌‌‌‌‌‌‌‌‌‌‌‌‌‌‌‌‌‌‌‌‌‌‌‌‌‌‌‌‌‌‌‌‌‌‌‌‌‌‌‌‌‌‌‌‌‌‌‌‌‌‌‌‌‌‌‌‌‌‌‌‌‌‌‌‌‌‌‌‌‌‌‌‌‌‌‌‌‌‌‌‌‌‌‌‌‌‌‌‌‌‌‌‌‌‌‌‌‌‌‌‌‌‌‌‌‌‌‌‌‌‌‌‌‌‌‌‌‌‌‌‌‌‌‌‌‌‌‌‌‌‌‌‌‌‌‌‌‌‌‌‌‌‌‌‌‌‌‌‌‌‌‌‌‌‌‌‌‌‌‌‌‌‌‌‌‌‌‌‌‌‌‌‌‌‌‌‌‌‌‌‌‌‌‌‌‌‌‌‌‌‌‌‌‌‌‌‌‌‌‌‌‌‌‌‌‌‌‌‌‌‌‌‌‌‌‌‌‌‌‌‌‌‌‌‌‌‌‌‌‌‌‌‌‌‌‌‌‌‌‌‌‌‌‌‌‌‌‌‌‌‌‌‌‌‌‌‌‌‌‌‌‌‌‌‌‌‌‌‌‌‌‌‌‌‌‌‌‌‌‌‌‌‌‌‌‌‌‌‌‌‌‌‌‌‌‌‌‌‌‌‌‌‌‌‌‌‌‌‌‌‌‌‌‌‌‌‌‌‌‌‌‌‌‌‌‌‌‌‌‌‌‌‌‌‌‌‌‌‌‌‌‌‌‌‌‌‌‌‌‌‌‌‌‌‌‌‌‌‌‌‌‌‌‌‌‌‌‌‌‌‌‌‌‌‌‌‌‌‌‌‌‌‌‌‌‌‌‌‌‌‌‌‌‌‌‌‌‌‌‌‌‌‌‌‌‌‌‌‌‌‌‌‌‌‌‌‌‌‌‌‌‌‌‌‌‌‌‌‌‌‌‌‌‌‌‌‌‌‌‌‌‌‌‌‌‌‌‌‌‌‌‌‌‌‌‌‌‌‌‌‌‌‌‌‌那说明你的阳气是旺的,这是生理特性。其实也潜藏着一个病理趋向,你肯定是容易往阳多的方向去。好了,你的生理特性有没有好处呢?有。那你看心为阳脏而主通明,这个通主要是对心主血脉而言,是啊,我心主血脉,血液要流畅,血液流畅我是靠阳气的鼓动,让血沿着脉道这样走;那个明指的是心主神志,刚刚我讲的识神是管明,元神是管清,而我们一般看上去表面至少是,感觉是那个明比清更明显一点,但别忘了清在里面是把关的。

「盖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摘自清代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卷一·脏腑病机论》)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