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头像

哲学基础之五行学说5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指导疾病防治
3
指导疾病防治
指导脏腑用药
指导脏腑用药
控制疾病的传变
控制疾病的传变
确定治则治法
确定治则治法
青蒿
青蒿
多像归纳2
多像归纳2
黑芝麻补肾
黑芝麻补肾
中药教材过于简化
中药教材过于简化
多因素决定功效
多因素决定功效
淮山
淮山
当归
当归
辛味入肺
辛味入肺
解表药
解表药
蝉蜕
蝉蜕
咸味入肾
咸味入肾
甘味入脾
甘味入脾
酸味入肝
酸味入肝
苦味入心
苦味入心
五味归五脏概率
五味归五脏概率
多象归纳3
多象归纳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治则与治法
治则与治法
补肝血
补肝血
按照相生的治则
按照相生的治则
心血虚与心肝血虚
心血虚与心肝血虚
肝火旺与心肝火旺
肝火旺与心肝火旺
按照相克的治则
按照相克的治则
按照相生的治法
按照相生的治法
说明
说明
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
肺阴虚心阴虚
肺阴虚心阴虚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现实比教材复杂
现实比教材复杂
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
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
气虚
气虚
脾肺气虚
脾肺气虚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哲学基础之五行学说5

08-27
9 次观看
田的头像
粉丝:10
主题:5
描述:18
例子:12
其他:5
字数:8996
田的头像
粉丝:10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指导疾病防治

指导脏腑用药

青蒿 青色入肝

可能颜色特别青的,确实是入肝。比如青蒿,大部分蒿类植物它就春天青,但过了季节它就黄了,但是有一种植蒿是四季都青,那它这个颜色特别分明,它入肝。

多像归纳2

那你总归起来,比如五种颜色,你总得分并不低,估计应该有70分左右,但是我这个颜色只是一个象,而不是所有。

黑芝麻补肾 多象归纳

所以现在很多人责难中医,我觉得经常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说,你说黑芝麻补肾,他就说煤球更黑,补不补肾?好像很有智慧,其实这种是无聊。为什么呢?你比一样东西,首先有个范畴的,我比的是药物,首先你煤球你先给我论证能不能吃,能吃再说。但能吃的是不是就补肾呢?也不见得。那你比如说,假如有一种花是黑色的,那么中医可以说,这种花基本上可以入阴分,也可以入肾经,但是不一定入肾脏。为什么?花比较轻,它往上走了,而且花基本不具补的作用,发散。所以你可能,假如有一种花,黑色的,它就入肾经,起发散作用,而不是起补肾作用。你芝麻为什么可以呢?芝麻黑色,它是籽,籽是重的。而且你是植物的种子,你说植物种子,跟人的生殖细胞不是同一个意思吗?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所以它补肾的概率就高了。光是这样我还不能说(它补肾)。它又有甘味,甘又补的,黑芝麻也是甘平,它有甘味,那我又多了一个参考因素,它补的概念可能更足。好,一把它一打开来看看,白色的,它里面的肉,皮是黑的,肉是白的,里面富含油脂性,一含油脂就润滑,所以润肠通便那不用讲的。所以,古人观察中药不是(仅靠)一样东西。所以你不能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好像很有智慧,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观点 中药教材过于简化

所以认识中药应该是这样认识,但我们现在中药教科书有点麻烦,就是四气五味没了,那是对中医跟中药的阉割。本来我认识中药,好好的,很立体的方式方法,现在为了迁就现代人,把它浅化,简化成只有四气五味,那完了。

多因素决定功效

那换句话来讲,四气五味一样的,是不是功效一样呢?比如说,刚才讲的黑芝麻,甘草,蜂蜜都甘平,功效并不完全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补,但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换句话来讲,它们的质地,性状,颜色,部位,生长季节,生长的地区不同,都不一样。

淮山 多因素决定功效

比如淮山,还是甘平,它补哪里呢?它补肺,可以啊,白色。但是它也补脾,但你说凭什么它补脾?除了甘之外,它还有个地方,淮山是怀庆府(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产的好,怀庆是在河南,河南在中原,中原属土,跟产地有关的。地理环境也影响。

当归 多因素决定功效

那你很简单,比如当归。当归四川产的就以活血为主,中原产的是以补益为主,中原干啊,四川不用讲了,辣啊,辛味啊,发散啊,行气啊,活血。同一个药物,你产地不同,功效就不同,但我们现在教科书很少这样讲的,把好好的中药很立体的,搞成了平面的中药。

辛味入肺

气味,也讲概率吧。辛味入肺,概率应该接近九成。

解表药

那你最简单的,以后你们学治疗感冒的药,感冒的药中医叫做解表药,他都懒得跟你说解表,他直接加个辛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那个辛字好像已经是前提了。

蝉蜕 解表药

当然你说解表药之中有没有不辛的呢?有,但是不辛有不辛的道理。比如说,蝉蜕,甘味的。但是你大概都能想象蝉蜕为什么能治皮肤、表证,并不难想象,它没辛味,但确实大部分是带辛味的。是吧,这个入肺有九成。

咸味入肾

咸味入肾,至少有八成,好像可能更高。

甘味入脾

然后我看看,甘味入脾,一般。因为甘味是整个作用是补益,你补益就不局限在脾,虽然说你以脾居多,但是其他脏也可以分,所以它变成了它的专门性没那么强。

酸味入肝

然后酸味入肝,应该至少有七成。

苦味入心

苦味入心,概率也偏低。因为苦味的作用是清热燥湿,它入的脏腑比较多。

五味归五脏概率

所以变成了,我个人感觉,好像苦味的概率最低,过来就是甘味,而其他的,酸辛咸还比较高。

多象归纳3

那假如说,我这个也有七成,颜色也有七成,我加起来就高于七成了,我再加其他参照,所以我前面讲了,中医是通过很多个因素互相参考,慢慢那个答案就接近正确,但是我不求每个因素的精确,因为古代你说要计量,他很难计量。

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下来,控制疾病的传变,就刚才讲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你说为什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呢?这里特指的,肝气郁结。你不能说肝病,因为肝血虚它不传脾,所以他这个肝病指的是肝气郁结,容易传脾。也就是说,你假如学好了,你得到这个肝病是肝的哪一种状态,你大概心中有数,现在谈不上,但以后这个不难把握,大概往哪里传,那么先截住它,就要做预见性治疗。

确定治则治法

治则与治法

下来,确定治则跟治法。注意,治则跟治法有点不同。治则是层次比较高的,概括性比较强,但是不具体,比如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那么这种就是治则。治法就更具体,比如说,肾阴虚补肾阴,肾阳虚补肾阳,肝血虚补肝血,很具体的操作就是治法。而我们一般是这样,初学者可能治则治法都要,但是学会了,一下就到治法,我那个直接就可以操作了。

补肝血 治则与治法

等于说我治法已经有个前提,比如我补肝血,实际上是在虚则补之的治则下的具体治法,但我这个已经没有违背你虚则补之了,可以直接到位。

按照相生的治则

好,治则。按照相生关系的治则,跟按相克关系的治则有不一样。复习一下,相生关系叫做母子关系,所以按相生关系的治则,只适合用在母子关系的疾病。好,这里包括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心血虚与心肝血虚 按照相生的治则

好,先看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有两种操作法,第一种,一个脏的虚。比如说心血虚,你注意,心血虚不是补肝血。它是这样,心血虚前提肯定还是补心血,但是你考虑到母能生子,你可以加上补肝血,那尽,尽管肝没病,你都可以这样做。这是第一种,虚则补其母。第二种,心肝血虚,变成他不是一个脏了,两个脏同病,但是他符合母子关系,那么你就两个一起喔,还是并补,但是以肝为主。是啊,两种操作法,我两个一起补,但是以补肝血为主,因为肝血终归会落实到生心血那里去。这是虚则补其母。

肝火旺与心肝火旺 按照相生的治则

那么同样道理,实则泻其子,也一样。第一种,纯粹的肝火,那我就清肝火,但是木,木生火,肝火容易引起心火,那我加点泻心火,我就体现了实则泻其子,但重心还是在这里。第二种,心肝同时都有火,心肝火旺我两个一起泻,以泻心为主,因为肝火最终会落实到心火。这是,等于说两种操作。

按照相克的治则

跟着,相克关系的治则,抑强扶弱,为什么呢?复习一下,相克关系的病理就是相乘跟相侮,相乘跟相侮的病理都是一强一弱,是吧,强的欺负弱的。那么既然我们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到平衡,那就抑强扶弱,你说锄强扶弱也行,就那个意思,回到平衡就好了。

过渡 按照相生的治法

好,下来是具体的治法。按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说明 说明

你注意,教科书举了四个例子,真正临床不止这四种,只是这四种比较常用,作为举例,引导一下你们,你们以后知道怎么用,并不可能把所有举出来。

滋水涵木法

第一个,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这个水就是肾,木就是肝,用在什么呢?肝肾阴虚。这里就出问题了,因为阴虚学过,肝肾阴虚没学,我现在把它展开有点难,我大概把它意思讲一下吧。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其实没那么困难,首先你先知道他肯定是阴虚。阴虚我们复习一下,阴虚则热,虚热证。虚热的表现,低热,潮热,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是阴液不够,口干,小便短,大便干,这是基调。肝肾阴虚,无非是加上肾跟肝的定位症状,你只要,在刚才基础上,只要有肾的定位症状,就算肾阴虚。好了,肾的定位症状我们现在没学,但是有一个大家都懂的,腰酸,是吧,一看腰酸就算肾亏也大半对。那假如刚才阴虚那组来个腰酸,你就可以说是肾阴虚。不需要多,定性,中医诊断就这么回事,定性加定位。好,刚才不是讲肝系统有眼睛嘛,假如来一个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肝阴虚。你又腰酸,又眼睛有问题,不肝肾阴虚嘛。就这样,当你学的多,你就知道肝系统的症状还有其他,肾系统的症状还有其他。

肺阴虚心阴虚

你注意,还可以多的,比如说干咳无痰,肺阴虚,你可以肾肝肺一起阴虚的。再来一个,心烦失眠多梦,心阴虚。可以一起来,为什么不可以呢?

思考 辨证论治

所以中医其实不是太难学的,你学会了哪个跟哪个相关,然后出来就定性加定位。但是有个麻烦在哪里呢?中医的所有因素都可以累加。比如说,你发现他又阴虚又阳虚,那就阴阳两虚了喔,这里又搞又有肾又有肝又有肺,那可能定位有很多的,等一下后面还有点淤,又兼点痰喔。其实无所谓,你只要分得清楚,拎得清,你有多少因素,我就分出来有多少因素,那我就一起来。滋阴补阳,然后滋肾阴的有,滋肝阴的有,滋肺阴的有,化痰的有,活血的有。还有,中药每个理念​‌​‌​​‌‌​​‌‌​​‌‌​‌​‌​​‌‌‌‌​‌​​‌‌​​‌‌​​‌‌​​‌‌‌‌​‌​​​‌​​‌‌‌‌‌‌​​‌‌‌‌​‌​​‌‌​‌​‌‌‌​‌​​‌‌‌‌​‌​​​‌​​‌‌‌‌‌‌​​‌‌‌​​‌‌‌​‌​‌​‌​​‌‌‌‌‌‌​​‌‌​​​‌​​‌‌​​‌‌‌‌​‌‌​​‌​​‌‌​‌‌‌‌‌​‌​‌​‌‌‌​‌​​‌‌‌‌​‌​‌​‌​​‌‌‌‌​‌‌‌​‌‌​​‌​​‌‌‌‌‌​​​‌‌‌​‌‌​​‌‌‌​‌‌‌‌​‌‌‌‌‌​​‌‌‌​‌‌‌‌​‌‌‌‌‌​​‌‌​​‌‌​​‌‌​​‌‌‌‌​‌‌‌​‌​​‌‌‌​​‌​​‌‌‌‌‌​​​‌‌‌​​‌​​‌‌​​​‌​​‌‌‌​‌‌​​‌‌‌​​‌​​‌‌‌‌​‌‌‌​‌‌‌‌‌​​‌‌‌‌​‌​​‌‌‌​​‌‌‌​‌​‌‌‌​​‌‌​‌‌​​​‌‌​‌‌‌‌‌​‌​​‌‌‌‌​‌‌​‌‌‌‌​‌​​​‌​​‌‌​​‌‌​​‌‌‌‌‌​​​‌‌​‌‌‌​​‌‌‌‌‌​​​‌‌​‌‌‌‌‌​‌‌‌​‌​​‌‌‌‌​‌‌‌​‌‌​​‌‌‌​‌​‌​‌‌‌​‌‌‌​‌​​‌‌​‌​‌​​‌‌​‌‌​​​‌‌‌‌​‌​​‌‌​​‌‌‌‌​‌​‌​‌‌‌​‌‌‌​‌‌‌​‌​‌‌​​​‌‌‌​‌‌‌‌​‌‌​‌‌​​‌‌​‌​‌‌‌​‌‌‌‌‌​​‌‌​‌‌‌‌‌​‌‌‌‌​​​‌‌​‌​‌​​‌‌​‌​‌‌‌​‌‌​​‌‌‌​‌‌‌​‌‌‌​‌‌‌​‌​​‌‌‌‌​‌​​‌‌‌​​‌‌‌​‌​​‌‌​​‌‌‌​​‌​​‌‌‌‌​‌​​‌‌​‌​‌‌‌​‌‌‌​‌‌‌​‌​‌‌‌‌‌​‌​‌‌​​​‌‌​‌‌‌‌‌​‌‌​​‌‌‌​‌​‌​‌​​‌‌‌‌​‌‌‌​‌‌‌​‌‌‌​‌‌‌​‌‌‌​‌​​‌‌​​‌‌​‌​‌‌‌​‌​​‌‌‌‌​‌‌​​‌​​‌‌​‌​‌‌‌​‌‌​‌‌‌‌​‌​‌‌‌​​‌‌‌​​‌​​‌‌‌​‌‌‌‌​‌​‌‌‌​​‌‌‌‌​‌​​‌‌​‌‌​​​‌‌‌‌​‌​​‌‌‌‌‌​​​‌‌‌​‌‌‌‌​‌‌‌​‌‌‌​‌‌‌​‌‌‌​‌‌​​‌​​‌‌​‌​‌‌‌​‌​‌‌‌​​‌‌​‌‌​​​‌‌‌‌​‌‌‌​‌​‌‌‌​​‌‌‌‌‌​​​‌‌​‌​‌​​‌‌‌‌​‌​​‌‌‌​‌‌‌‌​‌‌​‌‌‌‌​‌‌​​‌‌‌​‌​‌‌‌‌‌​‌‌​‌‌‌‌​‌‌​‌‌‌‌​‌‌‌‌‌​​‌‌‌‌‌‌​​‌‌​‌‌‌​​‌‌‌​‌‌‌‌​‌‌​‌‌‌‌​‌‌​​‌​​‌‌​​‌‌​​‌‌‌​​‌​​‌‌‌​​‌​​‌‌​‌​‌‌‌​‌‌‌‌‌‌‌‌‌‌‌‌‌‌‌‌‌‌‌‌‌‌‌‌‌‌‌‌‌‌‌‌‌‌‌‌‌‌‌‌‌‌‌‌‌‌‌‌‌‌‌‌‌‌‌‌‌‌‌‌‌‌‌‌‌‌‌‌‌‌‌‌‌‌‌‌‌‌‌‌‌‌‌‌‌‌‌‌‌‌‌‌‌‌‌‌‌‌‌‌‌‌‌‌‌‌‌‌‌‌‌‌‌‌‌‌‌‌‌‌‌‌‌‌‌‌‌‌‌‌‌‌‌‌‌‌‌‌‌‌‌‌‌‌‌‌‌‌‌‌‌‌‌‌‌‌‌‌‌‌‌‌‌‌‌‌‌‌‌‌‌‌‌‌‌‌‌‌‌‌‌‌‌‌‌‌‌‌‌‌‌‌‌‌‌‌‌‌‌‌‌‌‌‌‌‌‌‌‌‌‌‌‌‌‌‌‌‌‌‌‌‌‌‌‌‌‌‌‌‌‌‌‌‌‌‌‌‌‌‌‌‌‌‌‌‌‌‌‌‌‌‌‌‌‌‌‌‌‌‌‌‌‌‌‌‌‌‌‌‌‌‌‌‌‌‌‌‌‌‌‌‌‌‌‌‌‌‌‌‌‌‌‌‌‌‌‌‌‌‌‌‌‌‌‌‌‌‌‌‌‌‌‌‌‌‌‌‌‌‌‌‌‌‌‌‌‌‌‌‌‌‌‌‌‌‌‌‌‌‌‌‌‌‌‌‌‌‌‌‌‌‌‌‌‌‌‌‌‌‌‌‌‌‌‌‌‌‌‌‌‌‌‌‌‌‌‌‌‌‌‌‌‌‌‌‌‌‌‌‌‌‌‌‌‌‌‌‌‌‌‌‌‌‌‌‌‌‌‌‌‌‌‌‌‌‌‌‌‌‌‌‌‌‌‌‌‌‌‌‌‌‌‌‌‌‌‌‌‌‌‌‌‌‌‌‌‌‌‌‌‌‌‌‌‌‌‌‌‌‌‌‌‌‌‌‌‌‌‌‌‌‌‌‌‌‌‌‌‌‌‌‌‌‌‌‌‌‌‌‌‌‌‌‌‌‌‌‌‌‌‌‌‌‌‌‌‌‌‌‌‌‌‌‌‌‌‌‌‌‌‌‌‌‌‌‌‌‌‌‌‌‌‌‌‌‌‌‌‌‌‌‌‌‌‌‌‌‌‌‌‌‌‌‌‌‌‌‌‌‌‌‌‌‌‌‌‌‌‌‌‌‌‌‌‌‌‌‌‌‌‌‌‌‌‌‌‌‌‌‌‌‌‌‌‌‌‌‌‌‌‌‌‌‌‌‌‌‌‌‌‌‌‌‌‌‌‌‌‌‌‌‌‌‌‌‌‌‌‌‌‌‌‌‌‌‌‌‌‌‌‌‌‌‌‌‌‌‌‌‌‌‌‌‌‌‌‌‌‌‌‌‌‌‌‌‌‌‌‌‌‌‌‌‌‌‌‌‌‌‌‌‌‌‌‌‌‌‌‌‌‌‌‌‌‌‌‌‌‌‌‌‌‌‌‌‌‌‌‌‌‌‌‌‌‌‌‌‌‌‌‌‌‌‌‌‌‌‌‌‌‌‌‌‌‌‌‌‌‌‌‌‌‌‌‌‌‌‌‌‌‌‌‌‌‌‌‌‌‌‌‌‌‌‌‌‌‌‌‌‌‌‌‌‌‌‌‌‌‌‌‌‌‌‌‌‌‌‌‌‌‌‌‌‌‌‌‌‌‌‌‌‌‌‌‌‌‌‌‌‌‌‌‌‌‌‌‌‌‌‌‌‌‌‌‌‌‌‌‌‌‌‌‌‌‌‌‌‌‌‌‌‌‌‌‌‌‌‌‌‌‌‌‌‌‌‌‌‌‌‌‌‌‌‌‌‌‌‌‌‌‌‌‌‌‌‌‌‌‌‌‌‌‌‌‌‌‌‌‌‌‌‌‌‌‌‌‌‌‌‌‌‌‌‌‌‌‌‌‌‌‌‌‌‌‌‌‌‌‌‌‌‌‌‌‌‌‌‌‌‌‌‌‌‌‌‌‌‌‌‌‌‌‌‌‌‌‌‌‌‌‌‌‌‌‌‌‌‌‌‌‌‌‌‌‌‌‌‌‌,中医每个理念中药都能找到对应的。比如你有湿,一定有化湿药,你有痰,一定有化痰药,有瘀,有活血药,全部对的上。

思考 现实比教材复杂

但你注意,我们教材现在是很简化的,很典型的,但是到了临床的,真正的病人,实际上是我刚才讲的那种,排列组合的。当然有的,也有的简单的,但多半没那么单纯,他不是说一个心虚就心阴虚,多少要兼点东西。你想每个人的背景都不一样,怎么可能病成一样?好,这滋水涵木。

益火补土法

第二个,益火补土。益火补土你注意,这里有点变形。这个土指的是脾,没有错,这个火本来应该指心。那么他治疗什么呢?他这里说是治疗脾肾阳虚,其实这按教科书只对了一半,实际上它治两个病,一个是脾肾阳虚,一个是心脾阳虚。你应该能看出来,心脾阳虚那个才正宗。但你说为什么后来变成了补肾的呢?

你注意,最早的,比如说脾阳虚,我们知道火能生土,我就可以通过补,脾阳虚补脾阳同时补心阳,或者是心脾阳虚我两个一起补,以补心阳为主。现在还有没有用呢?还在用,针灸。针灸还是按第一个理念,等于说你脾阳虚,我取脾经,取心经,分别用艾灸或是用温的方法,来达到补脾阳的作用。

那你说这个补肾阳,你补脾阳是怎么用法呢?方药。其实它的意思有点像这样的,这个火不代表心,代表了阳气。那就有问题了喔,你看看,刚才讲了火曰炎上,火是向上烧的,你假如补的是心阳,它往上烤,烤的就是肺,脾在它下面了。但我补的是肾就很赚了,肾的位置最低,我补了肾阳,不单是温脾阳,我五脏六腑的阳都温了,所以它从经济学原则,补肾阳什么都能温到了。所以这个火就变成了阳气。

但你说我针灸为什么要这样用?你注意,针灸你不是补这个心喔,你补的是心经,经络。因为经络是互通的,它不存在上下问题。经络一条串一条,一条串一条,互相是通的。所以针灸还是补心阳以温脾阳,方剂是补肾阳以温脾阳,这里做了变动。

脾肾阳虚

那用在脾肾阳虚,那我又念念有词了啊。阳虚我们过一遍,阳虚则寒,畏寒,或是局部的冷感,然后面色白,舌淡,脉迟无力,加上虚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还有分泌物、排泄物清稀。但假如我也要定位,比如说脾肾阳虚,那我可以定位的更准啊,比如说刚才讲那个局部冷感,我可以说腰酸冷,他有冷感,我可以定位在肾。腹部有冷感,或者是喜温,你用个热水袋敷一下会舒服,喜欢温暖反过来就是寒。或者还有大便清稀,纳呆,那就是脾了喔。你看腰酸冷,就是肾了喔。肾我还可以加多一点的,小便清长,你肾管的。那么这样定性是阳虚,定位在脾肾,那就是脾肾阳虚。好,这个,你说我现在还记不住,不要紧,后面讲脏腑还会展开,现在只是让你有感觉。

培土生金法

下来,培土生金,这个没变形。土就是脾,金就是肺,通过补脾气,以益肺气,用在脾肺气虚。

气虚

那这里就出来一种虚了,没学到,前面讲到阴虚阳虚,没说气虚。气虚,你把阳虚的虚的那部分分割出来,就是气虚,没有寒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就是气虚。或者这样理解吧,纯粹功能减退是气虚,功能减退加寒象就是阳虚,或是阳虚减寒象就是气虚,两者接近。就是一个有寒,一个没寒,功能大家都减退。

脾肺气虚

脾肺气虚无非就是加上消化系统症状,比如腹胀,纳呆,大便烂,再来一个肺的系统的症状,咳喘无力,痰白,那你就是脾肺气虚。两个一起补,补脾气,补肺气。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