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头像

中医基础理论之绪论(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传统文化的综合
传统文化的综合
文化教学未到位
文化教学未到位
科学仁术技艺融合
科学仁术技艺融合
外科技术
外科技术
中医技艺
中医技艺
学医前先学做人
学医前先学做人
说明
说明
文明与医药传承
文明与医药传承
医药知识积累
医药知识积累
医学经验升为理论
医学经验升为理论
医学经验与理论
医学经验与理论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
如何完满解释现象
如何完满解释现象
贫血
贫血
地貌推测矿产
地貌推测矿产
整体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学说组合医学经验
学说组合医学经验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养生热
养生热
黄帝内经成书
黄帝内经成书
内经建立中医框架
内经建立中医框架
现存最早综合医著
现存最早综合医著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中医基础理论之绪论(二)

08-19
22 次观看
田的头像
粉丝:10
主题:3
描述:9
例子:5
类比:1
其他:7
字数:6772
田的头像
粉丝:10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传统文化的综合

刚才讲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还是回到中医学概念里面。中国的,中医学的传统文化背景很复杂。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条主线:佛,道,儒。其中道家跟儒家是本土文化,应该说那两家对中医学的影响更直接。佛家的内容好像有点潜在影响,浮出来的不多。另外就是百家,诸子百家的很多东西或多或少渗了进来。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跟农业相关的一些学科,当然你可以放把它放到自然学科范畴也行,你把它放到古代文化也行,比如说农业、气象、物候、地理,这种对医学影响比较大。还有一个,兵法,对中医学影响也大。所以学中医学的好,不纯粹是课堂教你的医学知识,还需要那些背景知识。

思考 文化教学未到位

问题就是,我们这七年学下来,专门学文化背景的好像不多,只是教材里面碰到了文化背景的某一个知识点,可能点一下,很详细的介绍我印象中好像不太多。可能有的学科开了选修课,但那种选修课是否到位还难说。因为很多人是纯粹介绍给你古代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完了,假如没跟医学具体知识结合,你听了还是白听,因为你不知道它怎么用,只是知道有这回事。其实这样的教法,恐怕是不太到位。我在,因为你们今年招生,招了一个叫做中医实验班吧,好像。我们学校招了个中医实验班,他在,他要求在第二年上一门叫周易跟中医学。那里面会比较多系统的传统文化的东西,那个是我来上,大概应该是他们二年级的下半学期,但不知道跟你们课冲不冲,假如有时间,你也感兴趣,可以听一下。

科学仁术技艺融合

最后科学、仁术跟技艺的融合性。科学这个命题暂时不讨论,因为我硬塞给你也没意思,慢慢在后面的相关内容我们再来评点。另外一个就是技艺。中医讲技艺,西医也讲技艺,但是应该说中医更讲究,为什么呢?西医学它自我定位成纯自然科学,那么纯自然科学讲究的是严谨性,那么严谨性跟技艺性多少有一点点冲突的。

外科技术

我不能说他没有个人技术,比如说你一个外科医生,你那把手术刀把握的怎么样,那个就是个人技术。

中医技艺

但中医的好像在记忆方面的柔韧空间会更大一点。比如说针灸,同样一个穴位,同样的针扎进去,为什么人家有效你没效?手法啊。比如同样的辩证,就算你辩的证跟我辩的证是一模一样,但我开的方有效,你没开,你开的方效果不理想。其实还有一个,同一个诊断,同一个治疗原则,组方的巧妙,用的药,中药可选择的很多,还有中药是一个复方,排列组合,多一味药少一味药,或是同样的,同样的药物不同的分量搭配,可能效果就不一样。所以它这里的空间会更大。换句话来讲,假如把人的病治好了,做中医的成就感更大一点,为什么呢?你感觉这个方案是我设置的。那假如西医治好病,它是按程序来的,程序规定你只能这样,虽然你可以稍微挪动一下,但是这个变化不可能太大。

学医前先学做人

另外一个就是仁术。那不用讲了,学医之前先学做人。那么关于仁术,医术就是仁术这个命题,你们在学医古文专门有讲——大医精诚。另外你们还有很多德育课,所以我这里就不讲太多了,我只讲容易把握的几个字。其实你说做医生怎么做到仁呢?不难,就几个字,天地良心。你做任何一件事衡量一下就行,有没有更容易操作的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这么简单,你能做到就不错了,包括做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过渡 说明

好,下来这部分内容有点是医学简史的。是介绍的是中医理论怎么形成跟发展的。好,先讲形成。那么中医学形成​‌​‌​​‌‌​​‌‌​​‌‌‌​‌‌​​‌‌‌‌​‌​​‌‌​​‌‌​​‌‌​​​‌​​‌‌​​​‌​​‌‌​‌‌‌‌‌​‌‌‌​‌​​‌‌​‌​‌‌‌​‌​​‌‌‌‌​‌​​​‌​​‌‌‌‌‌‌​​‌‌‌​​‌​​‌‌​‌​‌​​‌‌‌‌‌‌​​‌‌​​​‌​​‌‌​​‌‌‌‌​‌‌​‌‌​​‌‌‌‌‌​​​‌‌‌‌‌​​​‌‌‌​​‌​​‌‌​‌​‌​​‌‌​​​‌​​‌‌‌​​‌​​‌‌‌‌‌​​​‌‌‌​‌‌​​‌‌‌​‌‌‌‌​‌‌‌‌‌​​‌‌‌​​‌‌‌​‌‌‌‌‌​​‌‌​​‌‌​​‌‌​​‌‌‌‌​‌‌‌​‌​​‌‌‌​‌‌‌‌​‌‌‌‌​​​‌‌‌​​‌​​‌‌‌‌​‌‌‌​‌‌​‌‌​​‌‌​‌​‌​​‌‌‌‌​‌‌‌​‌‌‌‌‌​​‌‌‌‌​‌​​‌‌‌​​‌‌‌​‌​‌‌‌​​‌‌‌​​‌‌‌​‌‌​‌‌​​‌‌​‌‌​​​‌‌​‌‌‌​​‌‌​​​‌​​‌‌​​‌‌​​‌‌‌‌‌​​​‌‌​‌‌‌​​‌‌‌‌‌​​​‌‌​‌‌‌‌‌​‌‌‌​‌​​‌‌‌‌​‌‌‌​‌​​‌‌‌‌​‌​‌​‌‌‌​‌​‌​‌​​‌‌​‌​‌​​‌‌‌‌‌‌​​‌‌‌‌​‌​​‌‌​​‌‌‌‌​‌​‌​‌‌‌​‌‌‌​‌‌‌​‌​‌‌​​​‌‌‌​‌‌‌‌​‌‌​​‌‌‌​‌​‌​‌‌‌​‌‌​​‌​​‌‌​‌‌‌‌‌​‌‌‌‌​​​‌‌​‌​‌​​‌‌​‌​‌‌‌​‌‌​​‌‌‌​‌‌‌​‌‌‌​‌‌‌​‌​​‌‌‌‌​‌​​‌‌‌​​‌‌‌​‌​​‌‌​​‌‌‌​​‌​​‌‌‌‌​‌​​‌‌​‌​‌‌‌​‌‌​​‌​​‌‌​‌‌‌‌‌​‌​‌​‌​​‌‌‌‌‌​​​‌‌​‌​‌​​‌‌‌‌‌​​​‌‌‌‌​‌‌‌​‌‌‌​‌‌‌​‌‌‌​‌‌‌​‌​​‌‌​​‌‌​‌‌​​​‌‌​​‌‌‌‌​‌‌​​‌​​‌‌​‌​‌‌‌​‌‌​‌‌‌‌​‌​‌‌‌​​‌‌‌​‌‌‌‌​‌‌​‌‌‌‌​‌‌‌‌‌​​‌‌‌‌​‌​​‌‌​‌‌​​​‌‌‌‌‌​​​‌‌‌‌‌​​​‌‌‌​‌‌‌‌​‌‌‌​‌‌‌​‌‌‌​‌‌‌​‌‌​​‌​​‌‌​‌​‌‌‌​‌​‌‌‌​​‌‌​‌‌​​​‌‌‌‌​‌‌‌​‌​‌‌‌​​‌‌‌‌‌​​​‌‌​‌​‌​​‌‌‌‌​‌​​‌‌‌​‌‌‌‌​‌‌​‌‌‌‌​‌‌​​‌‌‌​‌​‌‌‌‌‌​‌‌​‌‌‌‌​‌‌​‌‌‌‌​‌‌‌‌‌​​‌‌‌‌‌‌​​‌‌​‌‌‌​​‌‌‌​‌‌‌‌​‌‌​‌‌‌‌​‌‌​​‌​​‌‌​​‌‌​​‌‌‌​​‌​​‌‌‌​​‌​​‌‌​‌​‌‌‌​‌‌‌‌‌‌‌‌‌‌‌‌‌‌‌‌‌‌‌‌‌‌‌‌‌‌‌‌‌‌‌‌‌‌‌‌‌‌‌‌‌‌‌‌‌‌‌‌‌‌‌‌‌‌‌‌‌‌‌‌‌‌‌‌‌‌‌‌‌‌‌‌‌‌‌‌‌‌‌‌‌‌‌‌‌‌‌‌‌‌‌‌‌‌‌‌‌‌‌‌‌‌‌‌‌‌‌‌‌‌‌‌‌‌‌‌‌‌‌‌‌‌‌‌‌‌‌‌‌‌‌‌‌‌‌‌‌‌‌‌‌‌‌‌‌‌‌‌‌‌‌‌‌‌‌‌‌‌‌‌‌‌‌‌‌‌‌‌‌‌‌‌‌‌‌‌‌‌‌‌‌‌‌‌‌‌‌‌‌‌‌‌‌‌‌‌‌‌‌‌‌‌‌‌‌‌‌‌‌‌‌‌‌‌‌‌‌‌‌‌‌‌‌‌‌‌‌‌‌‌‌‌‌‌‌‌‌‌‌‌‌‌‌‌‌‌‌‌‌‌‌‌‌‌‌‌‌‌‌‌‌‌‌‌‌‌‌‌‌‌‌‌‌‌‌‌‌‌‌‌‌‌‌‌‌‌‌‌‌‌‌‌‌‌‌‌‌‌‌‌‌‌‌‌‌‌‌‌‌‌‌‌‌‌‌‌‌‌‌‌‌‌‌‌‌‌‌‌‌‌‌‌‌‌‌‌‌‌‌‌‌‌‌‌‌‌‌‌‌‌‌‌‌‌‌‌‌‌‌‌‌‌‌‌‌‌‌‌‌‌‌‌‌‌‌‌‌‌‌‌‌‌‌‌‌‌‌‌‌‌‌‌‌‌‌‌‌‌‌‌‌‌‌‌‌‌‌‌‌‌‌‌‌‌‌‌‌‌‌‌‌‌‌‌‌‌‌‌‌‌‌‌‌‌‌‌‌‌‌‌‌‌‌‌‌‌‌‌‌‌‌‌‌‌‌‌‌‌‌‌‌‌‌‌‌‌‌‌‌‌‌‌‌‌‌‌‌‌‌‌‌‌‌‌‌‌‌‌‌‌‌‌‌‌‌‌‌‌‌‌‌‌‌‌‌‌‌‌‌‌‌‌‌‌‌‌‌‌‌‌‌‌‌‌‌‌‌‌‌‌‌‌‌‌‌‌‌‌‌‌‌‌‌‌‌‌‌‌‌‌‌‌‌‌‌‌‌‌‌‌‌‌‌‌‌‌‌‌‌‌‌‌‌‌‌‌‌‌‌‌‌‌‌‌‌‌‌‌‌‌‌‌‌‌‌‌‌‌‌‌‌‌‌‌‌‌‌‌‌‌‌‌‌‌‌‌‌‌‌‌‌‌‌‌‌‌‌‌‌‌‌‌‌‌‌‌‌‌‌‌‌‌‌‌‌‌‌‌‌‌‌‌‌‌‌‌‌‌‌‌‌‌‌‌‌‌‌‌‌‌‌‌‌‌‌‌‌‌‌‌‌‌‌‌‌‌‌‌‌‌‌‌‌‌‌‌‌‌‌‌‌‌‌‌‌‌‌‌‌‌‌‌‌‌‌‌‌‌‌‌‌‌‌‌‌‌‌‌‌‌‌‌‌‌‌‌‌‌‌‌‌‌‌‌‌‌‌‌‌‌‌‌‌‌‌‌‌‌‌‌‌‌‌‌‌‌‌‌‌‌‌‌‌‌‌‌‌‌‌‌‌‌‌‌‌‌‌‌‌‌‌‌‌‌‌‌‌‌‌‌‌‌‌‌‌‌‌‌‌‌‌‌‌‌‌‌‌‌‌‌‌‌‌‌‌‌‌‌‌‌‌‌‌‌‌‌‌‌‌‌‌‌‌‌‌‌‌‌‌‌‌‌‌‌‌‌‌‌‌‌‌‌‌‌‌‌‌‌‌‌‌‌‌‌‌‌‌‌‌‌‌‌‌‌‌‌‌‌‌‌‌‌‌‌‌‌‌‌‌‌‌‌‌‌‌‌‌‌‌‌‌‌‌‌‌‌‌‌‌‌‌‌‌‌‌‌‌‌‌‌‌‌‌‌‌‌‌‌‌‌‌‌‌‌‌‌‌‌‌‌‌‌‌‌‌‌‌‌‌‌‌‌‌‌‌‌‌‌‌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首先是什么呢?我把课本的顺序调了一下,其实第一顺序应该是医药知识的积累,这是大前提。

思考 文明与医药传承

你说医药知识的积累,国外也有,中国也有,为什么好像我们会产生一个古代的医学,西方慢慢会变形?其实我觉得好像是跟文明是否中断,是否没落有关。你看四大古文明,现在唯一还存在的只有中国文明,其他三大文明基本上是没了。比如说古印度文明没了,你不能说现在印度文明就是古印度,两码事。所以你只能说古印度文明,从来没有说古中国文明,中国文明就中国文明,上下5000年一直延续下来。那换句话来讲,我们的文明从来没中断过,其他的古文明有中断。那么既然没中断,我传承的东西会更多,这个传承的东西除了文化,其实还有一个医药知识积累。

医药知识积累

因为我们现在中医学的形成是以黄帝内经那本书为标志,在黄帝内经之前,中国人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这经验从什么时候开始积累呢?你可以说原始人,甚至还可以更早,你别说原始人,现在动物假如有些小伤小病,动物也有自救的本能,它也不会等死,很多动物都有一些自救本能,尽管是比较初级。

医学经验升为理论

但是我们已经发展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应该说这种医学知识的积累比较丰满。而丰满了,它就有一个要求,怎么讲呢?把医学经验上升为理论。你注意,经验是经验,理论是理论,两码事。

医学经验与理论 医学经验升为理论

什么叫医学经验呢?比如说,你现在可能民间有些老人家有些单方验方,用起来果然有效,但是你要他说出个原理来可能讲不清楚,那么这种就是医学经验。但是真正的医学体系,是在理论指导下用那种经验。比如说这个方是清热的,这个方是养阴的,这个方是补脾的,你要很清晰它是什么原理,我才能有指导的用,这就变成了医学体系本身。

直接观察法

但是医药知识的积累,其实他走的路还是有不一样。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什么叫直接观察呢?我们用人体来举例,就是把人体剖开来,看看你的五脏六腑是怎么样的。很多人对中医有一个误解,以为中医没有解剖,其实中医有解剖,至少在黄帝内经年代,中医学的解剖知识不落后于世界上的任何一门医学知识,包括西医。因为你看我们第一本医学,应该是这样,现存的第一本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西方第一本现存的医学专著应该是希波克拉底文集,你把两本书来比较一下,我们的解剖知识不会比较差,甚至有的跟现在的解剖知识比起来,这种比例各方面,都是很精确的。这是直接观察。

思考 如何完满解释现象

但可能有人有疑问,你既然有直接观察,为什么中医走到后面解剖的比重少了?它不像现代医学一样,把解剖往微观,往纵深去,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问题,中国文明没断层,中国的医学经验积累,一直在积累。好了,积累到黄帝内经年代已经非常丰满了。假如这个时候你用直接观察的大体解剖,你大概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还有很多现象你不能完满解释,那么不能完满解释,你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等。等到什么时候我解剖越来越先进了,我再回头解释这种知识。但问题,你说西医什么时候突飞猛进的,能不能猜出来?肯定是,说明,肯定是显微镜发明之后。因为你搞微观的,没有显微镜你什么都谈不上,换句话来讲,你完全可以下个结论:显微镜发明之前,西医学并不先进。因为你走的是形态结构的东西。问题是我中国那么早就那么丰满的医学经验,我不可能知道后世会有个显微镜,就算知道我也等不起,你想想从春秋战国一直等,等到你显微镜发明?那我没办法,我这里解决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我只能说是另辟蹊径,走另外的路。那怎么走法呢?其实可以反推。

贫血 整体观察法

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这样吧,比如说一个贫血的人,你最容易看就是面色,面色苍白,发色没光泽,经常头晕,妇女月经量少,,甚至月经停了。你不需要把那个人剖开来看看血够不够,好,你说这是猜的,有没有猜错?很简单了,猜完了,我用补血的方法,好了,不是反证我猜对了吗?其实他完全可以用这种从外到内的猜测。

地貌推测矿产 整体观察法

就像地理学一样,比如说你真的懂地质学,你可以从那个地貌,你可能大概就知道下面有没有矿产?有。可能是什么矿产?

整体观察法

中医学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大部分。司外揣内,从外在的东西推测内在情况,推测的过程中,推对推错用临床实践来检验。所以这个时候,我等不起我就不等了。所以大部分是用了这个整体观察的方法。

学说组合医学经验

好了,光是这样组合医学经验需要工具。这工具是什么呢?刚好是春秋战国年代,百家争鸣,出来很多学说。那么我们就在这个学说之中选择适合作为工具的,像什么呢?像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这种很适合作为说理工具。就把它放了进来,组合医学经验,就把它成为了体系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有这个古代哲学对医学的渗透这部分东西在里面。这是中医学的形成背景,跟西医学不一样,你看你假如关注西方文明史,你就发现他们的文化经常互相冲撞、融合、断层,不断在变,那么你这个变革过程,中医学肯定在早期是受影响的,当它的文明相对安稳下来了,他可能发展跟着就快。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

下来,是形成的标志。就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这本书就算以前中国人不知道,现在基本都知道了——《黄帝内经》。

思考 养生热

是吧,受益于一些养生的书,什么黄帝内经养生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那这种现象等一下再评论。

思考 黄帝内经成书

黄帝内经大概是什么时候的产物呢?一般的说法是战国秦汉时期。你说为什么跨度这么大一本书?关键是这样,黄帝内经是由160多篇类似论文一样的东西组成,不是一个医家做出来的,可以说是集体创作。你这个集体创作恐怕跟我们现在编书不一样,现在编书是一个主编找几个编委然后就编了。这恐怕是很多文献慢慢汇集起来,所以这个年度跨度就大。所以这里不要搞错,黄帝内经不是黄帝所作。古人很喜欢这样干的,这个叫什么呢?托名。你想想,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黄帝不可能是战国秦汉时代的人,但假如你一本书出来了,你标明集体创作,谁看啊?所以古人也很会搞广告效应,是吧,找个出名的人放进去,引起关注。那么你要出名,没有比黄帝、炎帝更出名的,那就黄帝,说叫黄帝内经。当然,它里面的结构倒是以黄帝跟岐伯的问答形式来的,就是虚拟一个黄帝跟一个医学老师这样问答的形式来出现的。所以黄帝内经真正成篇章成书,现在的考证应该是在汉代,但是不排除有些篇章是战国时期,应该是汉代居多,一般认为可能是在史记之后。为什么?史记这本书没记载黄帝内经,但史记之后,几十年之后,有本叫做汉书艺文志,里面就记载了黄帝内经,很可能就在那里附近出来的。

内经建立中医框架

黄帝内经,现在一般把它分成两部分:灵枢和素问。假如一般的中医学专业,素问影响更大,你们是针灸专业,灵枢影响更大,灵枢大部分篇章是讲针灸的。但是你说整个灵枢素问讲什么呢?应该说它是建立了中医学的框架。比如中医的生理、病理、解剖、诊断、治疗、养生、预防等等的内容,从框架,从观念,应有尽有。但你注意,我讲的是框架跟观念,至于一些很细的知识点,有没有呢?有,但是并不是太多。大部分的知识点,大概是这样,假如举个例子,黄帝内经有点是建立了一个像金字塔一样的框架,里面条条框框有了,观念性的东西有了。你说后面的医家在干嘛呢?他在不断的填充某些板块,你有框架了,但具体内容我这个医家对这一块体验比较深,我填充这一块,可能形成门派,另外我填充这一块。然后黄帝内经就不断,它的框架体系就不断丰满,形成了现在的中医学。这种在科学发展史上不常见,为什么呢?几千年一个学科框架不变,很少。我不可能,不敢说,绝对没有,但不多。这说明什么问题?中医学很早熟,框架不变。早熟可能也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后期发展就有点慢了。

思考 现存最早综合医著

你注意这里的表达,它不是最早的中医学专著,现存,那为什么是现存呢?因为你看古代的书,在汉代纸张发明之前,古代是竹简,竹简的那个量肯定不大,另外一个容易遗失,也不好保管,那绳子一断就完了。另外一个,还有秦始皇干了一个事,焚书坑儒,焚了一大堆,那么到底现在这样说法对不对呢?现在恐怕都有问题,好像不是现存最早的。因为现在不断的出土,可能马王堆之类的,有针灸的书早于黄帝内经,所以你还不能说它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你最多说它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综合专著,加多两个字可能比较稳妥,好,它的作用就是框架。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