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头像

中医基础理论之绪论(四)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与现代
近代与现代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宋金元朝争鸣突破
宋金元朝争鸣突破
三因极病症方论
三因极病症方论
只讲代表
只讲代表
寒凉派刘完素
寒凉派刘完素
补土派李杲
补土派李杲
攻邪派张从正
攻邪派张从正
养阴派朱丹溪
养阴派朱丹溪
王老吉
王老吉
清补凉
清补凉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切忌门户之争
切忌门户之争
博与专
博与专
清代可能是巅峰
清代可能是巅峰
现代也可能更好
现代也可能更好
明清多归纳性丛书
明清多归纳性丛书
温病理论创立
温病理论创立
温病辩证
温病辩证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近现代中医发展
近现代中医发展
难评的中西医结合
难评的中西医结合
物理化学不可通约
物理化学不可通约
唐诗翻译
唐诗翻译
金庸小说评论家
金庸小说评论家
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中医基础理论之绪论(四)

08-19
14 次观看
田的头像
粉丝:10
主题:5
描述:1
例子:3
其他:22
字数:9967
田的头像
粉丝:10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

记忆 针灸甲乙经

好,下来,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第一本针灸学专著。这基本上不需要解释的,刚好对应你们这个专业,就是说,学针灸,要注意我们现在的白话教材,白话教材的好处是好学、规范、条理。但是一些很,比较深层次的东西,还是在古典文献之中,比如《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的灵枢部分,在里面找内容。但是这种这类的书一般不会拿来作为教材,是拿来作为你们以后做医生自己之后自己查阅。

记忆 诸病源候论

然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第一本病因病机学专著。什么叫病机呢?中医讲的病机,相近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病理、机理,机理差不多。好什么叫病因病机?我们靠后的章节专门讲病因病机,去到那个地方再理解。但是现在,应该说比较少人看《诸病源候论》了,为什么呢?它的内容,现在已经转化成教材的东西,差不多都齐全了。个别可能诸病源候论出现的病因病机,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不出现,也许是经过那么一两千年的实践检验,有的内容不是太适合的,所以现在的教材没纳入。

宋金元时期

记忆 宋金元朝争鸣突破

再下来,比较热闹的年代是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这个年代,你看宋金元,宋,尤其是南宋,是比较弱的。你到了金元,那就是异族统治,这里反而出现一个怪现象了,你看异族统治对汉族军事政治是打压的,但文化好像不算明显,感觉还是比较仰慕中原文化。你看看他武力征服了你的人,但是我们用文化征服了他们,那到底谁征服谁呢?实际上你看,好像异族文化进到中国,从来都是被汉文化给同化掉了,所以我们没有被它同化。所以反而在学术上出现了争鸣这个格局,当然医学发展到这么一个阶段,积累的越来越丰富了,也应该出现这么一个阶段。

记忆 三因极病症方论

好了,宋代陈无择有本书,读起来不是太流畅,《三因极——病症方论》。讲什么呢?它里面提出一个三因学说,实际上就是病因的分类。病因如何分类,这个学说到现在还有影响,虽然我们现在不是用三因来分类,但是那种分类痕迹还是在,我们到了病因学说再来体会。

说明 只讲代表

然后,下来就是很出名的金元四大家。你注意,任何一个年代肯定出来的大家都不少。但是我们一般讲医史也好,中国发展史也好,都只讲代表性最强的那些。

记忆 寒凉派刘完素

金元四大家第一个是刘完素,又叫刘河间,一般叫做“寒凉派”。什么叫寒凉派呢?就像广东人一样,有事没事喝凉茶,你不老是说上火嘛。其实刘完素也是以火热立论,他认为相当大比例的病是因为火热引起的,所以火热的病,你就算没学过医的人,你自己也知道会找寒凉的东西来对付它,这就是寒凉派了。

记忆 补土派李杲

跟着,李杲,又叫李东垣,“补土派”。这里牵涉到五行学说,这里没法展开,在这里只能略略点一下。中医讲的土,接近,我们叫脾胃,接近现代医学所讲的消化系统。你说为什么用土来代表消化系统呢?你看看很像,土的作用接受容纳万物,再化生万物,而消化系统接受容纳食物,再化生营养物质,它们功能的意向很接近,那么最接近土,就放到土行。大概是这个意思。然后我们去到五行学说再展开一点。

记忆 攻邪派张从正

下来,张从正,叫“攻邪派”。中医讲的这个邪,大部分它的意思指的是病因,尤其是外来病因,当然有时也指内在病因。那么它的概念你说跟哪,跟什么相近呢?我觉得很像现代医学的某些观点,比如说有细菌,抗菌;有病毒,抗病毒;有外来的,我对抗你,杀灭你。跟这种攻邪的概念很像。所以这里,我觉得这里,他提出的汗、吐、下法,其实在古代已经有,但是到了他那里更加强调,而且可能用的更加好。我不能说它西派,但是你可以说它跟西医的很多想法是相吻合的。

记忆 养阴派朱丹溪

下来,朱丹溪,“养阴派”。这里牵涉到阴阳学说有点深,这里也不展开。什么叫养阴呢?广东人可能对热性病会熟悉一点,比如说,你说上火了,稍有点水平的老百姓可能还知道你这是实火还是虚火,刚才的寒凉派对付的多半是实的,而这个养阴派对付的就是虚的。你说阴跟虚火怎么挂上钩的?阴阳学说的内容。

王老吉

我们可以用凉茶来说话。比如说王老吉,寒凉的,但你注意,王老吉好像有不止一种了。苦的那种,寒凉的,你说饮料的,带有甜味的,还真不好定义。虽然它是寒凉,但是跟传统意义那个寒凉还是有点不同。

清补凉

而清补凉,养阴的,就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那堆经常广东人经常拿来熬汤的。还有很出名的六味地黄丸,补阴的。

六味地黄丸

关于六味地黄丸,中国的老百姓认识上有个偏差,为什么呢?他把它当做补肾。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肾的,但是在中医没那么简单。一个肾虚包括了所有东西,中医一定要分清楚你到底是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还是肾精虚,你不能拿一个六味地黄丸来通治,六味地黄丸只适合肾阴虚。你假如用一个肾虚来包,恰好他是肾阳虚的,你用了六味地黄丸了,反而还吃反了,不吃还好,越吃越糟糕。所以中医的东西没有那么大块面的,都很细致的。

思考 切忌门户之争

还有一个,你说他们是不是看病只按门户来?不是。你只能说他们擅长某方面,他是提出某方面的观点,他看病还是该什么就什么。比如说你刘完素碰到一个寒性病的病人,他应该还是用温热药,你最多说他擅长用寒凉药。所以我这里就提醒大家,我觉得中医界有时候有一个不太好的风气——门户。你说你有门户,不奇怪。比如说你有师承,或者是我对某一个学派比较感兴趣,或者我本身我就是,比如温病教研室的,伤寒教研室的,无所谓。但是,你把你自己的门户看作独大、最好,这就有问题。因为我看到很多人都是,比如说我是伤寒的,在战阳伤寒之余,那无所谓,有意无意就可能贬低其他的流派。或是我是温病的,强调我温病重要性的时候,可能又贬低了火神派。其实各派,各门各派,各种治法都有它的适应症,所以我觉得学医的人最好是这样,你喜欢某一家可以,但是最好样样都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开口就我们什么派,我是什么派,小家小气,中医学本来是很大气的学科。

思考 博与专

还有我们经常说专家,中医是先博后专。西医可以直接就专了,因为它分科越来越细,是啊,你比如说耳鼻喉科,耳鼻喉科我专门看耳的,看耳的说,我外耳的,我内耳的。中医没这回事,不管你内外复合,其实相通的,整个原理跟用药处方基本上相通的。只是你看内科看的多一点,他看儿科看的多一点,但我内科医生肯定能看儿科病,儿科医生肯定能看内科病,所以应该是通,所以这里要注意。

明清时期

观点 清代可能是巅峰

然后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时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中医学你说最高峰在哪里?我不好下定义。因为现在人大概很推崇两本书,《黄帝内经》跟《伤寒杂病论》。我觉得,作为经典应该可以的,所谓经典是比同时代高了,而不是永远站在最高峰。我个人有个感觉,可能是在清代。但是很多人说清代中医没落了。你最多说他可能影响性很大的医家,没有像张仲景那种。但是我倒觉得他好的医家多,因为大家都好,你就很难显出有一两个出类拔萃。我为什么这样下判断呢?你想想,很简单的,医学一直在发展,到了清代甚至民国,那个时候资讯相对发达,我想看什么书都能看到什么书;而你仲景年代,黄帝内经年代,你再聪明也好,你能参考的书有限。但我为什么不说现代呢?你说按道理,现代人的现代资讯更发达,是吧,你想去搜的东西太方便了,大部分在网上一搜就可以了,尽管不见得百分之百准确,但一般不离谱。但是就有个问题,我前面讲了,现代人的知识体系对古代的东西,尤其古代语境下东西有点吃不透,它变成了泛而不够深。而清代或是民国的医生够深,你说从泛的角度可能不如现在,但是综合评价有可能是那个年代的好。

观点 现代也可能更好

但是我不排除,我们这个年代出类拔萃的人也比得上那个年代,甚至更高,为什么呢?比如说,清代一般的中医懂西医的不多,而现代中医不懂西医的不多,你最多说他精深不精深。你起码多了西医这个参照系,你临床的思路可能有利有弊。利,你可能从西医参照系之中得到一点启发;弊,被西医的诊断跟治法牵着你的鼻子走,有意无意,把西医那套当做指导原则来指导用中药,那就走歪了。怎么走歪,我们讲到后面再举例。所以这个是有利有弊,看你怎么处理。

记忆 明清多归纳性丛书

好,明清时代的特征是,比较多的大型的类书丛书。比如什么《医宗金鉴》、《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这一类。这类书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是总结归纳性的,把古代很多的医书它分门别类。比如说医部全录,比如他来一个心悸门,那他分门的,真的是分门别类的,比如说咳嗽门、心悸门。什么叫心悸门呢?比如说一个病人感觉到心跳。你在教科书里面,因为教科书编的都是比较规范的东西,不可能把古代所有的内容都塞进去,你假如,教科书你不得要领了。你可能可以查一下这些书,它里面是什么呢,它把古代医家影响比较大的病因,有哪个医家做了论述,一直列下来;病机,什么医家做了论述,列下来;诊断,列下来;​‌​‌​​‌‌​​‌‌​​‌‌‌​‌‌​​‌‌‌​​‌​​‌‌​​‌‌​​‌‌‌​‌‌‌‌​‌​​​‌​​‌‌‌‌‌‌​​‌‌​​‌‌‌‌​‌​‌​‌‌‌​‌​​‌‌‌‌​‌​​​‌​​‌‌‌‌‌‌​​‌‌​‌‌​​​‌‌​‌​‌​​‌‌‌‌‌‌​​‌‌​​​‌​​‌‌​​‌‌‌‌​‌​‌‌​​​‌‌​​‌‌​​‌‌‌‌‌​​​‌‌‌​​‌‌‌​‌​‌​‌​​‌‌​​​‌​​‌‌‌​​‌​​‌‌‌‌‌​​​‌‌‌​‌‌​​‌‌‌​‌‌‌‌​‌‌‌‌‌​​‌‌​‌​‌‌‌​‌‌‌‌‌​​‌‌​​‌‌​​‌‌​​‌‌‌‌​‌‌‌​‌​​‌‌‌​‌‌‌‌​‌‌​‌‌‌‌​‌‌​​‌​​‌‌‌‌​‌‌‌​‌‌​‌‌​​‌‌‌‌‌​​​‌‌​‌‌‌​​‌‌‌‌‌‌​​‌‌‌‌​‌​​‌‌‌​​‌‌‌​‌​‌‌‌​​‌‌‌‌‌​​​‌‌​​​‌​​‌‌​‌‌​​​‌‌​‌‌‌‌‌​‌​​​‌​​‌‌​​‌‌​​‌‌‌‌‌​​​‌‌​‌‌‌​​‌‌‌‌‌​​​‌‌​‌‌‌‌‌​‌‌‌​‌​​‌‌‌‌​‌‌‌​‌​​‌‌‌‌​‌​‌​‌‌‌​‌‌​​‌​​‌‌​‌​‌​​‌‌​‌​‌​​‌‌‌‌​‌​​‌‌​​‌‌‌‌​‌​‌​‌‌‌​‌‌‌​‌‌‌​‌​‌‌​​​‌‌‌​‌‌‌‌​‌​‌‌‌‌‌​‌​‌​‌‌‌​‌‌‌​‌​​‌‌​‌‌‌‌‌​‌‌‌‌​​​‌‌​‌​‌​​‌‌​‌​‌‌‌​‌‌​​‌‌‌​‌‌‌​‌‌‌​‌‌‌​‌​​‌‌‌‌​‌​​‌‌‌​​‌‌‌​‌​​‌‌​​‌‌‌​​‌​​‌‌‌‌​‌​​‌‌​‌​‌‌‌​‌‌​​‌​​‌‌​‌‌‌‌‌​‌‌​​‌‌‌​‌‌‌‌​​​‌‌​‌‌​​​‌‌‌‌‌‌​​‌‌‌‌​‌‌‌​‌‌‌​‌‌‌​‌‌‌​‌‌‌​‌​​‌‌​​‌‌​​‌‌‌‌​‌​​‌‌‌‌​‌‌​​‌​​‌‌​‌​‌‌‌​‌‌​‌‌‌‌​‌‌‌‌​​​‌‌​‌‌​​​‌‌‌​‌‌‌‌​‌​​‌‌​​‌‌‌‌​‌​​‌‌‌​​‌​​‌‌‌‌‌​​​‌‌‌‌‌​​​‌‌‌​‌‌‌‌​‌‌‌​‌‌‌​‌‌‌​‌‌‌​‌‌​​‌​​‌‌​‌​‌‌‌​‌​‌‌‌​​‌‌​‌‌​​​‌‌‌‌​‌‌‌​‌​‌‌‌​​‌‌‌‌‌​​​‌‌​‌​‌​​‌‌‌‌​‌​​‌‌‌​‌‌‌‌​‌‌​‌‌‌‌​‌‌​​‌‌‌​‌​‌‌‌‌‌​‌‌​‌‌‌‌​‌‌​‌‌‌‌​‌‌‌‌‌​​‌‌‌‌‌‌​​‌‌​‌‌‌​​‌‌‌​‌‌‌‌​‌‌​‌‌‌‌​‌‌​​‌​​‌‌​​‌‌​​‌‌‌​​‌​​‌‌‌​​‌​​‌‌​‌​‌‌‌​‌‌‌‌‌‌‌‌‌‌‌‌‌‌‌‌‌‌‌‌‌‌‌‌‌‌‌‌‌‌‌‌‌‌‌‌‌‌‌‌‌‌‌‌‌‌‌‌‌‌‌‌‌‌‌‌‌‌‌‌‌‌‌‌‌‌‌‌‌‌‌‌‌‌‌‌‌‌‌‌‌‌‌‌‌‌‌‌‌‌‌‌‌‌‌‌‌‌‌‌‌‌‌‌‌‌‌‌‌‌‌‌‌‌‌‌‌‌‌‌‌‌‌‌‌‌‌‌‌‌‌‌‌‌‌‌‌‌‌‌‌‌‌‌‌‌‌‌‌‌‌‌‌‌‌‌‌‌‌‌‌‌‌‌‌‌‌‌‌‌‌‌‌‌‌‌‌‌‌‌‌‌‌‌‌‌‌‌‌‌‌‌‌‌‌‌‌‌‌‌‌‌‌‌‌‌‌‌‌‌‌‌‌‌‌‌‌‌‌‌‌‌‌‌‌‌‌‌‌‌‌‌‌‌‌‌‌‌‌‌‌‌‌‌‌‌‌‌‌‌‌‌‌‌‌‌‌‌‌‌‌‌‌‌‌‌‌‌‌‌‌‌‌‌‌‌‌‌‌‌‌‌‌‌‌‌‌‌‌‌‌‌‌‌‌‌‌‌‌‌‌‌‌‌‌‌‌‌‌‌‌‌‌‌‌‌‌‌‌‌‌‌‌‌‌‌‌‌‌‌‌‌‌‌‌‌‌‌‌‌‌‌‌‌‌‌‌‌‌‌‌‌‌‌‌‌‌‌‌‌‌‌‌‌‌‌‌‌‌‌‌‌‌‌‌‌‌‌‌‌‌‌‌‌‌‌‌‌‌‌‌‌‌‌‌‌‌‌‌‌‌‌‌‌‌‌‌‌‌‌‌‌‌‌‌‌‌‌‌‌‌‌‌‌‌‌‌‌‌‌‌‌‌‌‌‌‌‌‌‌‌‌‌‌‌‌‌‌‌‌‌‌‌‌‌‌‌‌‌‌‌‌‌‌‌‌‌‌‌‌‌‌‌‌‌‌‌‌‌‌‌‌‌‌‌‌‌‌‌‌‌‌‌‌‌‌‌‌‌‌‌‌‌‌‌‌‌‌‌‌‌‌‌‌‌‌‌‌‌‌‌‌‌‌‌‌‌‌‌‌‌‌‌‌‌‌‌‌‌‌‌‌‌‌‌‌‌‌‌‌‌‌‌‌‌‌‌‌‌‌‌‌‌‌‌‌‌‌‌‌‌‌‌‌‌‌‌‌‌‌‌‌‌‌‌‌‌‌‌‌‌‌‌‌‌‌‌‌‌‌‌‌‌‌‌‌‌‌‌‌‌‌‌‌‌‌‌‌‌‌‌‌‌‌‌‌‌‌‌‌‌‌‌‌‌‌‌‌‌‌‌‌‌‌‌‌‌‌‌‌‌‌‌‌‌‌‌‌‌‌‌‌‌‌‌‌‌‌‌‌‌‌‌‌‌‌‌‌‌‌‌‌‌‌‌‌‌‌‌‌‌‌‌‌‌‌‌‌‌‌‌‌‌‌‌‌‌‌‌‌‌‌‌‌‌‌‌‌‌‌‌‌‌‌‌‌‌‌‌‌‌‌‌‌‌‌‌‌‌‌‌‌‌‌‌‌‌‌‌‌‌‌‌‌‌‌‌‌‌‌‌‌‌‌‌‌‌‌‌‌‌‌‌‌‌‌‌‌‌‌‌‌‌‌‌‌‌‌‌‌‌‌‌‌‌‌‌‌‌‌‌‌‌‌‌‌‌‌‌‌‌‌‌‌‌‌‌‌‌‌‌‌‌‌‌‌‌‌‌‌‌‌‌‌‌‌‌‌‌‌‌‌‌‌‌‌‌‌‌‌‌‌‌‌‌‌‌‌‌‌‌‌‌‌‌‌‌‌‌‌‌‌‌‌‌‌‌‌‌‌‌‌‌‌‌‌‌‌‌‌‌‌‌‌‌‌‌‌‌‌‌‌‌‌‌‌‌‌‌‌‌‌‌‌‌‌‌‌‌‌‌‌‌‌‌‌‌‌‌‌‌‌‌‌‌‌‌‌‌‌‌‌‌‌‌‌‌‌‌‌‌‌‌‌‌‌‌‌‌‌‌‌‌‌‌‌‌‌‌用方,列下来。所以这套书,其实这些书应该是拿来查的,一般的医学图书馆都有,你说个人值不值得买呢,就没必要。因为这种东西假如买,买光碟吧,有光碟,光碟肯定有,还比较好查。当然假如家里确实比较大,经济又不困难,像医部全录这些书真的买了,放到书柜里面挺有档次的。它竖着放有这么多,精装本,是啊你把那个往书柜里面一放,有的人现在装修把书柜放到厅的,为什么?显得自己很博学,这不更博学嘛。

温病理论创立

下来,温病理论的创立。温病对付什么病呢?外感温热病。就好像现在很多的传染病,甚至是烈性传染病,都在这个范畴。那么你起码可以看出来,明清年代,传染病还是比较​‌​‌​​‌‌​​‌‌​​‌‌‌​‌‌​​‌‌‌​​‌​​‌‌​​‌‌​​‌‌‌​‌‌‌‌​‌​​​‌​​‌‌‌‌‌‌​​‌‌​​‌‌‌‌​‌​‌​‌‌‌​‌​​‌‌‌‌​‌​​​‌​​‌‌‌‌‌‌​​‌‌​‌‌​​​‌‌​‌​‌​​‌‌‌‌‌‌​​‌‌​​​‌​​‌‌​​‌‌‌‌​‌​‌‌​​​‌‌​​‌‌​​‌‌‌‌‌​​​‌‌‌​​‌‌‌​‌​‌​‌​​‌‌​​​‌​​‌‌‌​​‌​​‌‌‌‌‌​​​‌‌‌​‌‌​​‌‌‌​‌‌‌‌​‌‌‌‌‌​​‌‌​‌​‌‌‌​‌‌‌‌‌​​‌‌​​‌‌​​‌‌​​‌‌‌‌​‌‌‌​‌​​‌‌‌​‌‌‌‌​‌‌​‌‌‌‌​‌‌​​‌​​‌‌‌‌​‌‌‌​‌‌​‌‌​​‌‌‌‌‌​​​‌‌​‌‌‌​​‌‌‌‌‌‌​​‌‌‌‌​‌​​‌‌‌​​‌‌‌​‌​‌‌‌​​‌‌‌‌‌​​​‌‌​​​‌​​‌‌​‌‌​​​‌‌​‌‌‌‌‌​‌​​​‌​​‌‌​​‌‌​​‌‌‌‌‌​​​‌‌​‌‌‌​​‌‌‌‌‌​​​‌‌​‌‌‌‌‌​‌‌‌​‌​​‌‌‌‌​‌‌‌​‌​​‌‌‌‌​‌​‌​‌‌‌​‌‌​​‌​​‌‌​‌​‌​​‌‌​‌​‌​​‌‌‌‌​‌​​‌‌​​‌‌‌‌​‌​‌​‌‌‌​‌‌‌​‌‌‌​‌​‌‌​​​‌‌‌​‌‌‌‌​‌​‌‌‌‌‌​‌​‌​‌‌‌​‌‌‌​‌​​‌‌​‌‌‌‌‌​‌‌‌‌​​​‌‌​‌​‌​​‌‌​‌​‌‌‌​‌‌​​‌‌‌​‌‌‌​‌‌‌​‌‌‌​‌​​‌‌‌‌​‌​​‌‌‌​​‌‌‌​‌​​‌‌​​‌‌‌​​‌​​‌‌‌‌​‌​​‌‌​‌​‌‌‌​‌‌​​‌​​‌‌​‌‌‌‌‌​‌‌​​‌‌‌​‌‌‌‌​​​‌‌​‌‌​​​‌‌‌‌‌‌​​‌‌‌‌​‌‌‌​‌‌‌​‌‌‌​‌‌‌​‌‌‌​‌​​‌‌​​‌‌​​‌‌‌‌​‌​​‌‌‌‌​‌‌​​‌​​‌‌​‌​‌‌‌​‌‌​‌‌‌‌​‌‌‌‌​​​‌‌​‌‌​​​‌‌‌​‌‌‌‌​‌​​‌‌​​‌‌‌‌​‌​​‌‌‌​​‌​​‌‌‌‌‌​​​‌‌‌‌‌​​​‌‌‌​‌‌‌‌​‌‌‌​‌‌‌​‌‌‌​‌‌‌​‌‌​​‌​​‌‌​‌​‌‌‌​‌​‌‌‌​​‌‌​‌‌​​​‌‌‌‌​‌‌‌​‌​‌‌‌​​‌‌‌‌‌​​​‌‌​‌​‌​​‌‌‌‌​‌​​‌‌‌​‌‌‌‌​‌‌​‌‌‌‌​‌‌​​‌‌‌​‌​‌‌‌‌‌​‌‌​‌‌‌‌​‌‌​‌‌‌‌​‌‌‌‌‌​​‌‌‌‌‌‌​​‌‌​‌‌‌​​‌‌‌​‌‌‌‌​‌‌​‌‌‌‌​‌‌​​‌​​‌‌​​‌‌​​‌‌‌​​‌​​‌‌‌​​‌​​‌‌​‌​‌‌‌​‌‌‌‌‌‌‌‌‌‌‌‌‌‌‌‌‌‌‌‌‌‌‌‌‌‌‌‌‌‌‌‌‌‌‌‌‌‌‌‌‌‌‌‌‌‌‌‌‌‌‌‌‌‌‌‌‌‌‌‌‌‌‌‌‌‌‌‌‌‌‌‌‌‌‌‌‌‌‌‌‌‌‌‌‌‌‌‌‌‌‌‌‌‌‌‌‌‌‌‌‌‌‌‌‌‌‌‌‌‌‌‌‌‌‌‌‌‌‌‌‌‌‌‌‌‌‌‌‌‌‌‌‌‌‌‌‌‌‌‌‌‌‌‌‌‌‌‌‌‌‌‌‌‌‌‌‌‌‌‌‌‌‌‌‌‌‌‌‌‌‌‌‌‌‌‌‌‌‌‌‌‌‌‌‌‌‌‌‌‌‌‌‌‌‌‌‌‌‌‌‌‌‌‌‌‌‌‌‌‌‌‌‌‌‌‌‌‌‌‌‌‌‌‌‌‌‌‌‌‌‌‌‌‌‌‌‌‌‌‌‌‌‌‌‌‌‌‌‌‌‌‌‌‌‌‌‌‌‌‌‌‌‌‌‌‌‌‌‌‌‌‌‌‌‌‌‌‌‌‌‌‌‌‌‌‌‌‌‌‌‌‌‌‌‌‌‌‌‌‌‌‌‌‌‌‌‌‌‌‌‌‌‌‌‌‌‌‌‌‌‌‌‌‌‌‌‌‌‌‌‌‌‌‌‌‌‌‌‌‌‌‌‌‌‌‌‌‌‌‌‌‌‌‌‌‌‌‌‌‌‌‌‌‌‌‌‌‌‌‌‌‌‌‌‌‌‌‌‌‌‌‌‌‌‌‌‌‌‌‌‌‌‌‌‌‌‌‌‌‌‌‌‌‌‌‌‌‌‌‌‌‌‌‌‌‌‌‌‌‌‌‌‌‌‌‌‌‌‌‌‌‌‌‌‌‌‌‌‌‌‌‌‌‌‌‌‌‌‌‌‌‌‌‌‌‌‌‌‌‌‌‌‌‌‌‌‌‌‌‌‌‌‌‌‌‌‌‌‌‌‌‌‌‌‌‌‌‌‌‌‌‌‌‌‌‌‌‌‌‌‌‌‌‌‌‌‌‌‌‌‌‌‌‌‌‌‌‌‌‌‌‌‌‌‌‌‌‌‌‌‌‌‌‌‌‌‌‌‌‌‌‌‌‌‌‌‌‌‌‌‌‌‌‌‌‌‌‌‌‌‌‌‌‌‌‌‌‌‌‌‌‌‌‌‌‌‌‌‌‌‌‌‌‌‌‌‌‌‌‌‌‌‌‌‌‌‌‌‌‌‌‌‌‌‌‌‌‌‌‌‌‌‌‌‌‌‌‌‌‌‌‌‌‌‌‌‌‌‌‌‌‌‌‌‌‌‌‌‌‌‌‌‌‌‌‌‌‌‌‌‌‌‌‌‌‌‌‌‌‌‌‌‌‌‌‌‌‌‌‌‌‌‌‌‌‌‌‌‌‌‌‌‌‌‌‌‌‌‌‌‌‌‌‌‌‌‌‌‌‌‌‌‌‌‌‌‌‌‌‌‌‌‌‌‌‌‌‌‌‌‌‌‌‌‌‌‌‌‌‌‌‌‌‌‌‌‌‌‌‌‌‌‌‌‌‌‌‌‌‌‌‌‌‌‌‌‌‌‌‌‌‌‌‌‌‌‌‌‌‌‌‌‌‌‌‌‌‌‌‌‌‌‌‌‌‌‌‌‌‌‌‌‌‌‌‌‌‌‌‌‌‌‌‌‌‌‌‌‌‌‌‌‌‌‌‌‌‌‌‌‌‌‌‌‌‌‌‌‌‌‌‌‌‌‌‌‌‌‌‌‌‌‌‌‌‌‌‌‌‌‌‌‌‌‌‌‌‌‌‌‌‌‌‌‌‌‌‌‌‌‌‌‌‌‌‌‌‌‌‌‌‌‌‌‌‌‌‌‌‌‌‌‌‌‌‌‌‌‌‌‌‌‌‌‌‌‌‌‌‌‌‌‌‌‌‌‌‌‌‌‌‌‌‌‌‌‌‌‌‌‌‌‌‌‌‌‌‌‌‌‌‌‌‌‌‌‌‌‌‌‌‌‌‌‌‌‌‌‌‌‌‌‌‌‌‌‌‌‌多。因为有些学说的发生、发展,跟它那个年代的疾病谱有关。

记忆 温病辩证

好了,那么这里几个,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是属于温病几个大家。温病学你们以后专门会学。这里我只要求你们知道,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创的,三焦辨证是吴鞠通创的。你说什么叫卫气营血辨证,什么叫三焦辩证?我前面略略提到一个辨证论治,辩证,无非是在病的背景下分出很多个亚型,而这种分亚型的方法有很多。你们以后会学什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那么这两个辨证是诸多辨证方法之中的两种,但他们的适用对象是外感温热病,用的比较多,尤其是卫气营血辨证。所以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其实要求不高,一般要求你就是人名对上,书名对上,他的意义。

记忆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下来,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医林改错》对医学的贡献在哪里呢?解剖。是吧,你看我们黄帝内经有解剖,但是黄帝内经等显微镜等不了,自走自的路一直发展下来。但是西医大概是明末进到中国,大概是通过传教士,到了清代影响比较大。应该说王清任那个年代接触西医可能比较多,受到西医学重视形态学的这个观念的影响,他可能试图重新从解剖这条路看看对中医学发展有多大。不评论它整体的发展有多大,但是它倒有一个地方比较好,医学理论。医学理论其实自古就有,只是到了王清任他,因为医学是形态性的所以你通过什么尸体解剖之类的,很容易发现这种形态学的病理变化,所以应该说他特别强调,而且也创了几个活血化瘀比较出名的方,我倒觉得这一点贡献是比较大。为什么呢?活血化瘀法,现在在中医学我觉得是比较好用的一种方法,而且它的适应症很多,比如像什么呢?慢性病多半见瘀,老年病多半见瘀,难症怪症多半见瘀,肿瘤不用讲了,一定有瘀,应用范围很大。还有比如说年纪大了,养生预防疾病,有意无意也加点活血化瘀的。应该说他把这个医学领域的东西有点是提升了。

近代与现代

记忆 近现代中医发展

最后一个,现代跟近代,这里真的一言难尽,也只能略略提一下,反正你们有中国医学史。近代比较出名的是中西汇通,而现代比较出名的是中西结合跟中医现代化。那么中医汇通怎么评价呢?尝试吧。一般的认为可能是汇而未通,就是有过这种尝试。

思考 难评的中西医结合

那么中西医结合怎么评价?中西医结合我觉得难评价在哪里呢?没定义。什么叫中西结合?你没有清晰定义下,你叫我怎么评价?

假如你说中西结合就是,临床上碰到病人,中医好,用中医,西医好,用西医,病情太复杂,大家把握不大,一起用,那我觉得这个基本算成功。因为现在的临床基本上是这样做的,而且病人也这样选择的,有病看西医,好不了看中医,或者两种药一起吃,尤其广东的病人很喜欢这样,你不结合也得结合。所以从这个意,而且那个疗效,应该这样讲,中医擅长的,也许刚好就是西医保养环节,西医擅长的,可能刚好也是中医的保养环节,两者恰好形成互补,因为大家关注的关注点有点不同。所以这个,我觉得基本上可以评价是成功。

但是你说,假如说,定义为中西医理论的结合,产生一门新的医学,难度相当高,那不是一般的高。我也不愿意讲太悲观的结论,你要讲,不要中国人自己讲,西方人讲。我们不评论中西医结合,太敏感。用西方的说法,什么叫不可通约呢?他认为,西方大概就认为,学科与学科之间不可通约。

思考 物理化学不可通约

什么意思?比如说,物理跟化学都是自然科学的两个具体学科,但假如我明明是物理学的东西,你硬要用化学把它翻译过去,那不用讲的,被翻译那个肯定信息丢失的,翻译不到位。假如翻译到位,我干嘛还要物理,我完全用化学来解就好。什么叫不可通约分?你一看就知道,通分约分。讲得白一点,不可通约就是没有共同语言。我们这样讲可能有点得罪人,那我觉得最多也就部分通约。是啊,你说全面通约其实难度非常大。

思考 唐诗翻译

你们是学外语的,麻烦你把唐诗翻译成英文看看,你可能大概意思能翻译出来,但是那个味道还在吗?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你两个互不认识的人中英文都懂,第一个人先把唐诗翻成英文,第二个人不知道原来唐诗再把英文翻成中文,你再对比一下看差多远。你这不是自然学科的东西吼。是啊,很多定义的东西,其实你翻译起来相对容易的。

思考 金庸小说评论家

不要说古唐诗,我在网上看了篇文章,西方一个评论家,他评论什么,评论金庸小说。就一本书一本书介绍,反正你看完了,你觉得它确实是介绍某一本书,但里面讲的内容,反正重点没抓住,不重点的全部抓住了,就是那观念完全不一样。你说它错吗,也没错。

思考 中医现代化

好了,跟着就是中医现代化。其实我觉得,中医现代化跟中西结合没有太大差别,中医现代化也没定义好。你假如把中医的所有古代的东西完全变成像西医一样指标化,那么这种现代化恐怕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公约问题。但是,你假如说把它定义为中医本身不断的进步,与时俱进,你现在疾病谱发展到哪里,我中医能跟得上,我也能治疗这些病,那么好像难度就没那么大。所以关键是看你怎么定义这个问题。所以,你在这里争,你的中西医,中医现代化有没有出路,有没有前途,其实有个大前提,你先落实定义清晰。好,绪论先讲到这里。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