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心雨之林、郭慧
审核:还休
我们今天会议的下半场,我们现在开始。那么下半场,下午的第一场报告由于建国博士来分享。于建国博士分享的题目是线上短视频教学的优势、弊端以及改进方案。
于建国,他是计算机工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从事多模态机器学习研究,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委的委员,有6年的视频科普经验,主要在b站、知乎、还有微信公众号当中,有几百,应该说几百万的这种粉丝用户,还有3,000,累计3,000多万的视频播放量,特别是做《超智能体》、《学习观》、《断墨寻径》等科普系列。2020年和2022年新知答主,知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话题优秀答主。所做的新冠视频、科普视频受《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媒体的转载。针对视频教学的不足,研发了多模态科普的这个网站平台"渐构"。2021年经人力资源社保障部审批确认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资金的重点创业项目。那我再补充一下,于建国也是我们团队的年轻老师。那么他是,可以说是在科普、视频科普,也是在b站、知乎,也算还头部的。那么我们,我们可以请于建国博士分享关于视频,视频的这种,就他在从事多年的视频制作、包括UP主方面,还有科普方面的一些体会,好吧。
好,谢谢吴老师。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于建国,很荣幸能跟大家分享。
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线上视频教学的不足和改进方案。这里我用视频教学指代的是「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并不是简简单单你看一下了解的那种科普,特别指的是「录播视频」。应用场景不单单局限在校园教学,还包括企业培训,还有像我们这种学术分享。
首先我会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然后通过对线下和线上的这种教学场景的对比,分析一下...然后通过线下和线上的对比,来分析一下就是线上视频它有什么样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4个不足之处,然后提出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背景。我们都知道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都受到了历史性的,就全球的教育系统都受到历史性的冲击,被迫这个实施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实践。然后,因为这个视频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自然被大范围的应用。
但是,视频教学它也有它自身的这个缺陷。我们都能听到这个老师和学生对网课的一些抱怨。
所以接下来,我会对比一下线上和线下教学这个场景上的一些差异。看看这个线上视频教学它有哪些,它缺少了什么东西。
左边的是线下的这个教学场景,想象教室当中有教师和整个班级的学生。理想状况下,我们会有6个部分。
首先是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根据学生给予的反馈,找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误区,把误区纠正掉;
然后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比如说例子、描述、类比之类的,但这种基本材料,往往没有办法对所有学生都适用。
这个时候老师也要根据反馈,给学生提供制定的个性化材料。
比如说,其中有一个学生他比较喜欢打篮球,那老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状态的时候,就可能以这个篮球为例子,来给这个学生做这个个性化的制定学习材料,然后让他更好的理解。
举完了所有的这个学习材料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把这些学习材料整理,整个在一起来理解,建构知识点。
最后是验证学习,学生对这个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
这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起到的角色,有6个:这个兴趣的激发者、误区纠正者、材料提供者、个性化制定的材料的推荐者、理解的引导者和验证者。
在线下的场景当中,上面的6个步骤,老师都可以接收到学生的及时反馈,根据这个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
但是到了线上之后,我们发现,基本上全部都是单向了,学生给老师的反馈,这部分的信息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甚至很多时候,老师就单纯的变成了一种基本学习材料的提供者。那这就对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必须要补全老师没有提供的这些功能。
这是一个网友对于AI作画的一个评论。他说为什么AI进步那么快,因为你给它学习材料,它真的学。
那相较于人类,我们现在其实并不太缺少学习材料,我们的慕课规模到2022年2月底已经达到了五点,五点四万门课了。
这里面真正缺少的,实际上是对学习材料的有效学习。
一个提升方向自然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组织材料进行学习。
另一个方向,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和AI技术来弥补老师在线上这几个步骤缺失的这些模块。而这也是线上视频教学现在做的非常不好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它基本上就没有太做什么工作,在这方面就基本没怎么做。
首先是关于这个理解的引导部分,当前的视频,比如说一个老师他讲完了直播课,然后录了一个小时的直播课,他是以时间为单位直接提供给学生的。那学生拿到这个视频之后呢,他们会想着从头到尾看完,并不会想着我要怎么样把其中的材料有组织的结合在一起来理解某个知识点,然后来建构知识。他们无法区分这个视频当中不同意群之间,因为视频它并不像文章它有段落,它显示不了段落。也不明白这个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由于短期记忆力,我们人脑的工作记忆的局限,也很容易在听后面的课程内容的时候,就把前面的内容给忘了。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记住我前面刚才,就那一短短暂的时间讲了什么东西,基本上都会有所遗忘,这是大脑的特性。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内容。
所以这个,每一个学生当拿到一个一个小时的直播课,这个录播视频的时候,他们就感觉像进入到了一个迷宫,会在心理上非常有压力。
然后这些材料,他们更不知道该怎么样把这些段落整合在一起来理解。因为我可能会用3个例子来帮助他理解一个知识点,所以这3个例子是作为一个group、一个群来提供给学生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例子可能非常长。比如说,我举了一个校园八卦来讲这个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呢会关注于八卦当中的一个校园的那一部分,而忽略力学的那一部分。由于没有这个老师的引导,他很容易就跑偏了。
这是我们在这个线上视频教学过程当中所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在理解引导这块所做的不足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我这边左边展示的是这个,以时间为单位的这个视频,就我们当前的这种视频播放器。事实上,上面的这些材料都是没有办法区分的,因为很多学生他是没有办法去区分的。
所以我们的改进的方案,是重新做一个专门针对学习材料的播放器。这个播放器的基本单元是,就是学习材料。
然后这个学习材料可以有公式、有自然语言的讲解、有讨论、代码、视频、导图。视频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随后,什么时候补都可以,并没有什么强制的需求。因为这里面,强制的要求。因为这里面的核心实际上是材料而不是视频。视频只不过是这个材料当中的一个成分。
并且把这些材料结构化的组合,组织在一起。
你看到,比如说这两个材料,它用来理解一个子命题,就这上面的这一个子命题,下面的2个材料来理解上面的一个子命题。然后,这个上层的两个子命题一起来理解最上层的那个复合命题,然后这样,整个一个线性的材料结构,学生就可以非常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应该拿哪些段落给它整合在一起来理解、建构知识。
然后这个是整体的一个播放器的一个样貌。下面是关于文本的一些信息,然后中间的是视频,上面是这个材料段落的名称,
我们这里面材料指的是独立意义的这个段落。
比如说例子,举个例子,我在讲这个什么是偶数的时候,我说,偶数是能够被2所整除的整数,这是一个描述性,这个抽象的、描述性讲解。然后当我说2是偶数的时候,它是一个例子。那这些例子、描述、类比之类的,我们被称为,在我们这里面称为是材料,是这个视频当中的最小操作单元。
然后上面这个导图,展示了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你应该怎么样组合这些材料来理解整个课程。
但是通常,我们不会把这个所有的信息全部展示给学生,因为这个会给他注意力带来很大的干扰。所以一般的说的话,我们会把它浓缩,把上面的这个导读的部分浓缩成一个像目录一样的结构,下面浓缩成这个字幕一样的结构。
但是,他这个学生可以随时选择展开,就是他在看视频的时候,假如说他想要看文字,那此时他完全可以打开我们的这个东西,然后把这个整个的文章展示出来,当前在哪里,甚至对应的讨论,全部都可以展示出来。
我这里举个例子,还是刚才的那个场景。这是北京,应该是北京大学的在讲这个离散数学的时候,他讲命题,命题的概念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就单单的这么一种引导性的视觉引导,就可以让我们明白,当前这个老师实际上讲的一个例子,是关于命题的概念的一个例子,雪是白色的,它是一个真命题。然后,你可以看到这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它一共有123456789,九个段落,这九个段落当中,青色的我们标注的是概括性的、抽象性的讲解,比如说定义、描述之类的。而这个橙色的是实际的例子。这里面白色的部分往往就是不太重要的部分,比如说一些过渡句之类的,一些题外话什么的。他实际上是用这9个段落来给学生讲解命题的概念,那我光看这个上面的这个标签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我应该利用这9个段落,把这9个段落组合在一起来理解关于什么是命题。这左边是我要建构的这一个整体的这个目标。然后,播放完的内容?我可以暂记,就辅助记忆前面段落,这是过渡到例子的这么一个段落它已经播放完了,但是我前面给他暂时也显示一下,让这个学生知道,我看到我看完了什么,我看完了哪些东西。他还可以知道,接下来我会看到什么段落,接下来的是2加2等于5的这么一个关于命题的概念的例子。那整个这个结构就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应该把这所有的段落组合在一起,来对命题的概念进行理解。由于我们直接就在这标注它是一个例子,所以你不可能再对这个例子跑偏了,因为它仅仅就是一个例子而已,它不是要讲解的这个主要内容。不仅如此,我们还对这个讨论进行了结构化的整理。在b站上面,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弹幕,我看到有人说这个弹幕可以充当学生在视频当中的讨论,这个课堂讨论一样的角色。但实际上弹幕是非常混乱的,你没有办法知道谁和谁之间进行了什么对话。而这个课堂讨论实际上也是学习材料的一种,学生和老师的讨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所以我们经常会需要对这个讨论进行回顾。如果你这个讨论的结构不是很清晰的话,那你回顾起来也会非常的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你可以清晰的看到谁对谁进行了提问,可以对作者本人进行提问,也就是老师,也可以对这个其他的学生进行提问、补充、不同意或者回答,然后你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整个的讨论过程。
下面我给大家实际做一个演示,就是,因为我们把这个已经做出来了,并不是单纯的概念。这里在视频播放之前就可以看到,这整个视频讲了三大概念,什么是命题然后这个,实际上这里讲的是命题的重要性,然后命题的概念,然后命题的三个特征,这是老师要讲的3个核心内容。那随着播放这些信息是动态的提供给学生的,它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知道接下来我应该怎么样去理解这些材料。
先来谈一谈命题,那么命题是数理逻辑当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就好像自然数对于算数一样。那么什么是一个命题,
刚才讲到了这个命题的重要性,然后接下来就讲命题的这个概念,我可以看到有9个段落,那下面的是字幕。老师这里进行了一个提问,就是激发学生的这个好奇心。
确定的对象做出判断的陈述句,我们说,就称作为命题。
这里是一个抽象的表述。总体概括一下命题是什么东西。
而且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命题为真,否则的话呢,就称这个命题为假。那么真假是命题的固有的属性,我们把它称之为“真值”。
你们可以看,可以看到这里面如果放不下了的话,我们的这个播放器会把它折叠起来,仅仅显示它的数量。那这里老师讲完了两个抽象的这个概括之后,随后是有4个例子。
雪是白的。
然后这个是在播放过程当中给大家的一个提示,那学生如果想要看的更加全面一些,他可以把这个导图展开,这种上面的目录展开,然后他会展到一个特别大的,这个总体的这一个导图的结构。那他就可以看到,老师实际上是用这9个段落,2个抽象描述,4个例子来讲关于命题的概念。在这里,老师用的是6个例子,4个抽象,抽象的描述来讲命题的三个特征。然后最后,又引出了下一个要讲的这个知识点,这就是整个的视频结构。而在这个观看的过程当中,假如说他想要看文章,那他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字幕给拉出来。而且这个文章呢它可以承载公式、代码、超链接,其作用跟维基百科就几乎是一致的。那这就很好解决了,假如说我在这个视频当中想要加一个参考文献、引用之类的,或者说我引用先前我讲过的内容。之前的视频不太好做,但是在我们的这种专门服务于知识的播放器当中就非常容易。我在这里讲了一下,看这是这个公式都是支持的。然后还有,讨论都可以看得到。这是我们在做的这个,关于视频观看过程当中给学生的一个理解的引导。
那还有一个是,我们觉得现在视频,线上视频做的很不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材料的检索。
比如说我想要,比如拿我们这个会议做例子吧。每一个专家他分享,会有30分钟的时长。假如说,我想要从这么多时长的视频当中找到我非常关心的这个信息的位置,会非常困难。我往往不得不重新观看。而这个听报告的老师们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他们非常需要能够快速地把握专家,他这个讲解的内容到底讲了什么东西,以及快速地定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以往的这种视频呢,你只能把这个视频直接扔给他,然后让老师自己去找,这就非常困难。
但是,由于我们这种结构已经把所有的子命题,这个复合命题,比如说这里,这里要讲的是线性累积,然后线性累积有4个,这个从单输入到单输出,有4个子命题。然后它通过这几个段落对这个东西怎么讲,你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这个老师接下来是怎么讲这些东西的,你甚至都不需要先看这个实际的内容。
所以他就,而且你点完了之后,视频可以直接定位到那里。然后,点这个字幕的内容也是可以直接定位到那里。
你甚至想要查找某些东西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个文章的这个媒介来进行查找。
比如说我想查这个视频当中出现关于向量的内容,也是可以查找的,所以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定位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是可以快速地把握内容,另一个是可以任意跳转。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关于复习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直播课老师直播完了之后,虽然说的是这个直播课可以反复看,但是学生看直播,就是复习直播的这个场景一般是很少的。因为你想要在这么一个,非常...一个小时的视频当中找到自己想要复习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效率非常低,我还不如直接去问老师。他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这一个巨大优势,就是你可以非常精准的定位。
###3.3 材料推荐方面
说完了这个材料检索的方面,我们再说一下材料推荐方面。线下的老师跟线上视频教学之间,老师有一个,线下老师有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他可以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给的反馈来制定个性化的材料。
就我刚才举的例子,就是一个人喜欢打乒乓球,喜欢做这个模型,那你就可以用它喜欢的例子他能够接受的例子来给他讲知识、给他讲类比。而在线上这种录播的课程当中,这个是做不到的。
不仅如此,这个所有的视频之间全部都是孤立的。视频之间,就是我们有这个联邦学习,讲究信息孤岛。这个视频它也是一个孤岛,一个个孤岛。在知乎、b站,所有的这种视频网站平台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这种视频沉积下来,没有办法被反复利用。
但是你设想一下,假如说有100个老师讲这个牛顿第一定律,然后他提供了,这100个老师生成了70个不同的例子,70个不同的描述。
如果我能够在看视频a的过程当中,一个学生在看视频a的过程当中,假如说我看视频b吧,假如说我,我不明白其中的一个例子,那我要求系统给我推荐牛顿第一定律的其他的例子,把其他老师讲的这个例子,我直接拿到这个视频当中来。那是不是就可以很好的这个复用。这个...我们所做的那么多的这个视频课程,而且还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所以,我们这个以学习材料为单位来进行的信息编排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看到这个向量,看这里吧。我看到命题的概念,但对于这个雪是白色的命题,它是真命题的这个例子我不理解,那怎么办呢?我可以对这个,要求系统给我一个新的例子,或者要求系统给我换一个例子。那这个例子从哪来,从这个其他的视频,同样是讲这个命题的概念的视频当中来,把这个视频之间的这个孤岛,这个孤立的屏障给打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材料的复用,同样是我们有5万多的这个慕课,其中其实有很多的视频材料,你是可以不用做的。
因为我们在做这个科研的时候,我们不会把别人已经发过的这个论文,别人已经做过的这个科研工作再去写一遍,再把这个论文发出来,对吧。但是在这个视频教学过程当中就会有这种问题,同一个题材所有人都会做一遍,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像这个写论文那样,对这个已有的材料进行引用,所以我们这里面加了一个功能,就是允许学生把不同视频的这些材料摘取出来,然后形成自己的视频。
比如说这里,拟合,它实际上这个段落这个材料是来自于一个视频的,这个材料呢,又是来自于另一个视频的。他就像我们作者,就像我们写文章...这个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把不同人的这个论证论据作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我们引用过来,然后形成我自己的新的文章,做到这个学习材料的复用。
那最后这个是我整个这个报告的流程,大家可以一目了然。我从最开始做了什么,是背景的简介,然后呢,分析一下线上和线上(下)的对比,线下是什么样子,老师充当了哪几个部分,有几个角色。然后因为有反馈信息,老师可以控制课堂节奏,但由于这个线上没有反馈信息,学生就不得不去填充老师的这个功能。然后,但是学生又不擅长使用这个学习材料,然后又举了一个例子。然后两个改进方向,那这里面我提到了4个在于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做的改进。理解引导方面,当前是怎么做的,我们想要怎么做,我们的一些思考。材料检索方面,当前怎么做,我们是怎么做的。然后推荐方面,如何做到视频之间的屏蔽打破,如何做到这个线上还能因材施教。然后,最后是这个材料的复用方面。
为了稍微再体会一下整个这个播放器给人的感受,我这里播放一个费曼关于如何认识世界的一个视频。
在观看这个视频的时候,由于上面有一个理解性的引导,可以明白他,费曼在这里呢通过对棋盘的类比来这个讲解我们是如何发现世界的规律的。前面是三个对于象棋的类比,然后总体呢,是为了让这个大家理解我们是怎么探索世界,怎么发现物理规律。
由于这种结构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理解引导方面的问题,对于那些不太擅长自主学习的学生,有很好的作用。那我们也在对各个既有视频进行升级。我们尝试看看,这些视频是不是都可以按照我们所畅想的这种形式来进行播放。那现在所做的所有的这些东西呢,目前结果来说都是可以的。
好,这个这些就是我今天所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谢谢于建国博士的精彩分享。那么于建国工作,目前的科研工作,包括一些作为产品,还是主要是围绕知识和视频知识的一个传授,对我来讲。那么现在,可能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如何把以前这种比较难难理解,或者只是视频,或者只是视频,在实际上,老师只单向的这种传授或传播知识的这种形式,可能把它升级,那么用建构的形式来展现。那么以前,虽然在b站也好,或其他地方也好,所谓的字幕,那么我想,可能听者,听者是希望通过有些字幕,或者一些评论的反馈,想起到与UP主的互动,但是他们只是想,但是更多的反而是实现了这些观众,观众之间的,或者播放用户之间的这个互动,身旁这种自嗨自娱自乐。但是就通过这种渐构这个产品,这种平台,视频展示平台,我们更...我们更多发现,我们把以前这种线性的这种知识,或者视频播放知识点的这种过程给它结构化,那么这个结构化过程中,也是实现了这种非线性。我理解啊,是实现了更大的这种非线性。那么这非线性就是我们可以针对我们不同的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之前的掌握,或者对知识想学习的偏好,我们可以每个人都能够自己定义出自己学习的一个路径,或者希望有这么一个路径,甚至在老师在制定、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可能也可以提供一些更复杂的、更多的路来让观众或者听众们来选择。对。这是我的理解。还有包括你提到的就是这个互动,那么这个互动可能能够更有效、更直接,不是...同时我觉得也是更容易沉淀,不像以前的这种字幕的形式,都是自娱自乐这种形式。对。我的可能体会。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一种问题,以前的,像你说了慕课可能几万的课,以后可能更多。那么这种课,可能更多的还是老师们和大学老师们,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己的一个想象的需求,来制作这个课,并不是完全有效的。站在用户、站在听众的角度来做,这也我觉得这也是个问题。可能对于做视频有经验的UP主来说,他们可能更多的是从用户或者听众的角度来考虑这个,这可能也是个很大的一个差别。
那么可能更多展示了这个工具,对于观众来看,那我想问你,就是说如果我也许在座的每一个参会的学生老师,那么,他们如果想要也想制作这么一个视频,嗯。会不会更复杂?
不复杂。这里面呢,它看似这么多内容,但实际上这主要做的就是结构化。老师如果想要做这么一个视频呢,只需要提供两个文件,一个是视频文件,一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字幕。这个字幕呢,要求老师保持文章的所有结构。你不要把这个句子割裂开来,你要保持这个文章的结构。同时,你给这个文章的段落划分好,就OK了。我们只有这么一点点需求,然后就可以,这个系统呢就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两个文件生成这些内容。比如说这个视频,这个视频就是已有的视频,然后呢,我们是给这个视频配上了一个那个特别的字幕,那形成了这么一个升级版的视频。它就是很容易可以做得到。当然这里面的成本也是有的,如果是创作者本人直接提供这个信息,他就相当于,不用让这个读者来做这个段落大意的划分了。但如果你是让这个其他的观众自己去拆这个读者的一些段落大意的话,那可能会出现像我们考语文的过程当中,出现理解偏差之类的这么一个现象。所以对于读者,对于作者而言,这里面没有什么成本,但对于你事后做完了,你再想升级,那对于这个第三者来做这个东西,他就会有些成本。他需要先理解这个老师的整体内容,才能把这个框架给他梳理出来。
所以我们也是在想用这个AI把它自动拆分了,然后辅助的做,可能,当然没有办法做到原作者那样的精准的划分,但是他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这些既有视频,以一种低成本大量生成视频来满足我们这个网站的内容扩充的需求。
那我理解还是两个层次,一是更多的给用户,或者给观众,就是普通看视频的用户们,能够方便理解,这么样一个工具。同时,还另外一层,就是说,我们做视频的老师们,他也是,也得有这种工具。对。就是说,我想表达,就是说,如果我们一个老师,他不能自己对自己的视频或自己的课结构化的这种表现、体现,那么这个视频可能他自己可能那做出来也是个好视频。我个人讲,可能也许过度了,但是,这样的话,也可能以后同学们或老师在做视频的时候,首先给他们一个指导,就是说,我们先有一个提纲,我们最简单的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现在讲的话,提纲有一些各种知识点、材料等等一个组合,我们至少把它梳理好,然后我们整理好,然后我们整合组装在一起,而不是说,可能只是想到哪写到哪,想到哪说到哪,想到哪画到哪,这种选择,可能这个视频,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现在的经验来看呢,就是所有的老师,他在讲话的时候其实都会遵循一定的结构,他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出来。你看我刚才说的就是一个概括性的内容,接下来我可能会举一个例子,这基本上都是一个概括性,一个例子的这种结构来进行梳理、进行讲的。那,老师虽然没有意识出来,但是他的讲解确实是符合这种逻辑的。
所以即便是以前的视频,非常古老的视频,我们给它拆成,比如说这个MIT的线性代数,当我们给它拆成这种,这个学习材料的结构的时候,也是非常合理的。
然后也可以看出,根据这个材料的分布,我们甚至可以看出来一些,这个材料它到底能不能够被这个学生理解。通常那种报告性的材料,对于这个描述性的标签,这种材料会比较多。而那种课程特别好的讲解,它的实例性材料会比较多。
我这边举一个例子,像这个材料,什么是命题这个材料,其中的红色,这个橙色的例子就特别多。好,还有这个MIT的微积分课程的这个,红色的例子,这个例子部分也是特别的多。反道是那种,比如说,做报告或者是做这个综述的,那个青色的标签会比较多的时候,会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压力。那当学生看到这个,这种青色标签的时候,他可以有所放矢地去掌握,而不是觉得,这个视频我一定要全部都理解了,
这还有另一个好处。那我发现这个的好处就是,?就是能够对一个视频的理解程度或视频质量,或者一定一个?上的视频,质量有一个评估。对,没错,没错。压图,我们通过这个形状,这个覆盖面,我们大概能知道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或者听众,那么他们可以有的放矢,咱们说的有的放矢的去更好去选择他们难易程度、或者兴趣方向等等等等。
没错,而且我自己在这个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发现某一些题目,我觉得我自己讲的很到位了,但,这里面我允许他们讨论,就比如说在这个位置产生了很多的讨论。我明明,我个人觉得我提供一个材料,我一个抽象性的概述,或者我给他一个定义,他就能够理解了,但结果发现他们在这块讨论非常激烈。那我事后就可以在这个位置再补一个材料。这个是传统的这个慕课是做不到的。我当时在设计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的一点,就是你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个讨论过程当中反馈,你后来再对你的这个已有的视频进行补充。对,这个点就好像,我觉得就又特别符合就是你最开始的时候说的线上,线下和线上的一个产品,跟你看到那线上线下的时候,他们很多反馈很多反馈很多反馈,而线上的,对你的评论区里面,而线上反而会有,反馈很少啊。那么现在有了这个功能以后,老师们通过这种具体或定向的学生的反馈或者观众反馈,他能够知道哪些环节、哪些知识点或哪些例子或哪些要素,老师可以这种定向的来补充。而且就是说,这种补充可能也正是学生们所需要的、所关心的。没错。
可能这个,也是一个,就是属于革新吧,有很大的一个进步。那么这个,这种形式的播放器,可能是革新了现有所有的播放器,或者说视频教学方法,我觉得还是值得推广。我们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可以以后尝试来用用。我们这个目前有网站,然后也有小程序。大家可以来这上面看几个视频,然后亲自体会一下。我觉得还是,就是还是工具,这工具以前我们人类进步也都是依赖工具,那么学习可能也是要依赖一些工具。当然我们排除学霸,学霸还可以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大多数,大多数人还是,那普通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这种,依赖有效的工具来帮助他制定学习。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是关于我这么多年的这个科普的一个思考,就是大家其实不是不擅长学习,而是不擅长一类特殊的学习,那就是基于语言的学习。比如说我给学生一段材料。农夫与蛇的材料,他一定会对这个材料进行归纳。或者我给他一个电影,他一定会去归纳,这个电影当中蕴含什么道理,这个本身过程就是学习。但是他们所不擅长的是,我已经发现好了一个非常标准化的模型,然后我要求,让这个学生按照我的引导来理解,不能走偏,这种方式的学习他们是不擅长的。所以整个视频呢,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我这里面所提到的一个引导框架,理解的引导框架。材料我是给的,但是呢,你还需要给这个材料怎么理解的这个方面呢,给学生一个引导。那就是说,如果缺乏引导,可能很多同学们或者学习的同学们会走偏。他可能并不是沿着一个最优的路径。就算他沿着最优的路径学习,或最有效的路径学,他可能也不一定知道这是最好的最优的,如果没有考试的情况下或者没有减压的情况下,他可能缺乏这点。
现在好了,我们现在有了有效的这个工具。我们可以至少,让我们学生学习,通过视频学习过程中,我们减少他走弯路的过程。甚至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在做视频教学的时候,也能够再深入思考,他们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是不是能够组织成有效的知识体系。或者说这种学习路径、学习方法,或者是说,一个双向呢,对于老师、对于学生们都是有帮助的。嗯,没错。好,谢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