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如何应用学习科学的已有研究理论和原理来促进我们广大一线老师对于自身日常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且在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基于学习科学的研究提高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接下来我将跟大家分享第一个主题。我的主题是:应用学习科学视角的教学变革反思。
那么在这一讲里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跟大家一起学习。
首先第一个,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随着我们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科学正在成为重要的理论支撑。
那么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带着大家一起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对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对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来进行一个重新的审视和反思:
第一个是我们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新反思教和学的关系。
第二个也是我们教师教学中每天都在做的讲和练的关系。
那么最后一个也是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对于广大一线老师甚至于家长影响和触动比较大的情绪和学习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先带着大家一起研读一下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各个学科课标里边与学习科学与学习理论与应用学习科学相关的一些文本。
那么你比如说在我们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中、包括教材编写中都不断的提到老师的教学和我们的课程实施一定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
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甚至于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那么所有这些都提出来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实际上他们和学习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所倡导的如何基于学生的基础基于学习的规律进行有效教学是非常一致的。
那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在新课标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比如说在教材编制和编写中还明确地提出来:
要吸收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要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生物学科的课标中的“课程理念”部分提出:课程设计要积极吸纳科学教育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
而英语学科等明确地将学习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且将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要素。
3:23.533]明确地将学习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且将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要素。
那么我们从这些新课标课程方案的文本中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那么学习科学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开始从高校和大学的研究机构的学术象牙塔走向了我们的一线教学,开始影响我们的课程实施,影响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的行为。
我们作为第一个简要的回顾,我们可以用美国学习科学大师理查德梅耶他所说的一句话,那么我们如何真正的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呢它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共识:就是教师首先要理解学习。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目前已经达成共识教育是什么?可能有很多的说法,我们作为一线老师也研读过很多的教育名著,那么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可以说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帮助人学习。
那么作为教师如果你想帮助人学习,那么对于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受学生的欢迎,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说目前世界各国都达成了共识:要将学习科学最重要的主张和观点向入门者,向广大的一线教师普及,这是一件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任务。
所以说从全世界,包括我们国家的教育领域来讲都组成了由高校研究者、科学家一线管理人员、以及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应用学习科学的这样一个团队。
那么为什么我的这个讲座标题我没有用学习科学,我要用应用学习科学呢?
我们在国内这么多年跟一线老师推广和应用学习科学理论的时候强烈的感受到,很多老师长期扎根于教学实践,对于理论,尤其一听到科学理论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从已有的学习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来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和鸿沟的。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应用学习科学的群体,实际上像这样一个应用学习科学的群体他们在做什么呢?
他们是在运用学习科学研究中,已经所了解的,人是如何开展学习的知识和理论去帮助教师开发有实证依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那么这样一个应用学习科学的国际趋势,它的核心是什么呢?
它的核心实际上是帮助我们一线老师超越个人经验,超越我们熟悉的日常教学行为,引导我们开展基于研究和证据的教学改进。
实际上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一直也在倡导,学习科学对于我们的一线老师有什么作用呢?实际上是引导我们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教学。那么这些研究者他们提出来,虽然学习科学的研究不可能完全解决课堂上有效教学策略的问题,但是研究它可以告诉教师:哪些策略可能比较好地适用于学生,为我们教师的课堂改进提供了一个指引、提供了一个参考、提供了一个支架。所以呢在我们现在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更多的基于研究、基于证据来不断的有效的改进教学。
那么在我们国家实际上在2018年已经有研究者开始提出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学习科学的使命实际上是什么呢?
要让我们的研究者、要让一线教师都关注到真实课堂中学生的学习。
学习科学他不只是理论,他也不只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最后一定要落地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
所以一直在呼吁,在倡导在岗教师培训中,要增加要加入学习科学的内容。
我也很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来反思。根据我们长期的和一线教师的交流、磨课也明显的感觉到:近20年来,随着学习科学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以及应用学习科学的推广,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都开始和研究者合作,开始有意识地对于教学开始反思。
那么第一个,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教学,实际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关于教和学的关系的反思。
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在上课,我们管它叫做课堂实践。实际上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课堂实践呢?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观念和能力。
那么是什么决定和影响了我们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观念呢?实际上是我们的教学观和我们的学习观。
而经过我们这几年的观察和一线老师的交流研究,学习科学其实最大的贡献就是更新了、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保守的教学观。
从国际上来看,关于教学本质、关于教学的回答是从教学不是什么开始的。那么目前我们达成共识,也供老师们进行一下参考。你看看在你的课堂上是不是存在简单的知识传递?是不是一直在长期的讲授?那么关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不能将无需动脑筋的获取信息和学生真正的深度理解混为一谈。教学不等于讲授,而讲授仅仅只是教学的一部分。
在这些反思的基础上,国内外的研究者都开始重新探讨教学的本质。我想跟大家推荐的,也是国际上教学设计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关于教学的研究,我觉得说的特别好:
比如说加涅,他说的教学是什么呀?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我们的终身事业。
那么我们教书育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进而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学全面发展。所以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学是什么?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助学者。
国际学系科学的研究也不断的呼吁、也在反思,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学,而不是保证所有学生被教。那么所有学生的学就是一个主动学,他愿意学,他具有一定的能力他会学,而不是被动的被灌输。所以在教学中学必须保持学习的优先地位。那么实际上就进一步的帮我们理清了学和教的关系。
随着我们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国家的学者、研究者也在重新思考教和学的关系。
比如说我们国家的研究者也提出来,从行为者的主次地位来看,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都同意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
那么教要在学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作为教师我们的课上完了,那么你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如何呢?不是你教的多精彩,不是你讲的多精彩,他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是学生有没有学会。我觉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总结一下:
对于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首先第一个,我们重新开始思考教和学的关系。我们开始追问我们自己,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可是学生的学习发生了没有?
那么作为第一个反思,在教和学的关系里边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一个就是要做到教和学的一致性。
那么在随着现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关于教学评的一致性备受关注,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我们要达成教学平的一致性那么首先的根本的基础的:要做到教和学的一致性。那么上面是第一个关于教和学关系的反思。
第二个是讲和练。这个讲和练我们再熟不过了,我们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和练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教学行为。那么对于这些日常行为,到底讲和练的关系是什么?到底我们讲多长时间才合适呢?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呢?这个练又是什么呢?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有很多研究成果也值得我们深思。
实际上在学习科学呀提出之前,在国际上关于有效课堂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那么关于课堂研究他有一批研究者专门聚焦于什么呢?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是说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一节课40分钟时间都去哪了?
那么这个图非常有意思他把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分成了下边的四类:
第一个是课表上的时间,我们能看见的。
第二个是实际上教学发生的时间。
后边的两个是什么呢?是从学生的角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最终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
关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已有研究]已经表明:老师的教学时间或者是说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那么是什么在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呢?是后边两个是什么呢?是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以及有效学习的时间。
那么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现在都在追求高质量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来判断我们的课堂是否有效,是否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呢?
在这里我就想跟大家推荐关于学习科学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研究,它叫什么呢?学习情景中的高效期和低沉期。
也就是说我们从人类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来看,人类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的大脑工作并不是一直处于高效期。所以说存在一个高效期和低沉期的比例:
对于20分钟的讲授20分钟的学习时间的话,有效时间是18分钟,那么低沉期呢是2分钟。
40分钟大家来看一下,当40分钟一节课的时候,那么高效期这个时候实际上只占到了30分钟(占75%),而我们的低沉期开始大大的延长变成了10分钟(占25%),更何况如果连续的讲授让学生中间不休息、不停顿到80分钟的时候,大家来看一下低沉期达到了30分钟。
而下面这个图是用柱状图的形式,更生动形象的让我们看到了当我们连续讲授,连续让学生中间不休息的时候,这个黑颜色的低沉期的比重在大大增加。那么学生大脑昏昏沉沉处于低沉期,教学效果一定不好。
所以我们给大家总结一下关于基于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规律,我们给老师们的建议是什么呢?
实际上两个20分钟的学习时段比一个40分钟教学效果要好。那么同样的4个20分钟的教学时段比一个连续80分钟的学习更有效。
当然啦研究也表明并不是学习的时段越短越好。低于20分钟是不利于学生的深度理解和知识建构的。
那么在前面的这个高效期和低沉期的基础上,科学家还给出这样一个图:
一节课40分钟事实上对于学生的脑活动来讲存在两个高效期和一个低沉期。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高效期和低沉期开展有效教学放到下边的教学策略来跟老师们分享。所以也是基于前边我们关于大脑学习和认知规律的研究、关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在我们国家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标中对于教学时间就进行了灵活处理。小学呢是40分钟‘初中呢45分钟。而且每个学校可以根据你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的特点自主确定每节课的时间长度。
那么作为第二个反思的话,实际上所有的已有这些研究啊让我们教师也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经常听的一句话,无论是专家报告还是我们很多的教学督导还是教研员的评课,总是在说你不能灌输,不能一味的讲。我想大家了解了上面这些理论和原理是不是开始明白教师不能长时间讲授,这个是有他的学习科学道理的。
所以作为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核心问题:那不就是义务教育新课标里边告诉我们的吗?作为教师,我们作为作为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教师、专业型的教师、我们如何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来开展有效教学?
接下来是第三个,我们带着老师一起跟我们反思一下你有没有留心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没有影响呢?你有没有关注到你们班里边学生的情绪波动实际上会影响他的学习呢?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这里呢直接给大家提供一些国际上比较经典的研究的结论。那么这些参考书呢老师们有兴趣也可以后边有时间去研读去学习。
你比如说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报告叫《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情绪总是被忽视。
其实我也是一个家长我回顾我自己陪伴孩子做父母的过程中,我明显的也感觉到其实不只是做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实际上尤其是早期的时候啊我们的中国父母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情绪。
而今年来关于脑关于学习科学关于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其实学习是很复杂的学习是多维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因素非常多。学习是什么?是在认知、情绪和生理层面进行多层次信息交流的结果。那么什么是生理呢?我简单的跟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学生他作为一个人,我们谈人是如何学习的那么它和机器最大的不一样是什么呀?它要健康科学的饮食,它还要有足够的睡眠,它还要有适当的运动。实际上也就是说学生的睡眠、学生的运动、都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另外关于人类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也明确的提出来,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我们来看这个图。那么在影响个体,我们每天我们学生包括我们自己作为学习者我们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甚至于信息爆炸,那么我们的大脑对于信息的选择实际上是有优先顺序的。
大家来看大脑首先对什么信息敏感呢?生存的信息,什么是生存的信息啊?他饿了他困了他冷了对不对,他如果睡眠不好那么实际上的话呢他如果没有吃饭真的会影响他的学习。
第二个是什么呀?是情绪。
第三个才是我们所有老师我们的家长关注的是什么学科知识。所以人类大脑的功能首先是确保生存,其次是满足情感需要,最后才是我们所盼的学业成绩。
所以这个就告诉我们什么呀?要想让学生学习好,那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少不了),这个呢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所以国际上的研究者也在呼吁,教师不能再将学习和情绪分开来考虑甚至于我们不能把情绪作为学习的干扰因素,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我们要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事实上**情绪是整体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反过来反思,我们说安心学习、什么都不要想、清空杂念啊······就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关于孩子,人和机器最大的不一样是什么?孩子的脑不是随便可以观开的机器,所以说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愉悦的、创设安全的、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那么这些呢我们也可以留到下边。
那么关于情绪对于学习的影响,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经合组织在全球开展PISA测试,早期关注于学生的阅读、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在2019年开始测试青少年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也就是说充分的认识到了社会与情感能力也是孩子健康成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呢?定义为人在实现目标与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绪中涉及的能力。
所以我们也呼吁,通过我们这个讲座让我们更多的家长让我们更多的老师把情绪作为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作为我们教书育人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加以关注加以关心。
通过我们这个讲座让我们更多的家长让我们更多的老师把情绪作为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作为我们教书育人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加以关注加以关心。
最后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国际上也有很多开展脑科学、脑与学习的研究。那么你比如说这位科学家他提出来一个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第一条是啥呀?情绪!
而且他提出来:作为教师来讲,我们除了传授知识,我们营造学习的情绪氛围是每一位教师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快乐的,充满创造性并且安全的学习环境。
那么学习科学家还告诉我们呼吁教师有多重要。随着现在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么我们又在讨论机器能不能取代教师。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教师?当然是不能取代的啊。那么人机如何协同啊?智能教师机器教师和我们人类教师各有所长,那么我觉得我们作为每一个大家跟我一样的人类教师我们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我们要为学生充满创造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学识渊博并且能换起学生快乐学习体验的好老师,为学生提供生命的成长的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永远都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取代的。
所以我们最后一个反思:情绪和学习反思。我们也想跟大家总结一条,我们教师老说教学的情景真的很复杂,教学方法可以说非常多。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学有规律。那么学习科学对于教师的成长、专业发展、对于我们成为高水平的专业型教师,他给我们提供了人是如何学习的过程、机制、规律让我们能够我们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如何使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科学。那么我们作为这一讲,带着大家反思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三个关系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