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ango的头像

技术迭代过快,已经学不过来,怎么保住饭碗?

艰难生存
2
艰难生存
3 时代有何不同
2
3 时代有何不同
3.1 旧时代重塑
3.1 旧时代重塑
3.2 新时代挑战
3.2 新时代挑战
4 教育能助力吗
2
4 教育能助力吗
4.1 制度的滞后
4.1 制度的滞后
4.2 改革的障碍
4.2 改革的障碍
为何越来越难
为何越来越难
革命与技能重塑
革命与技能重塑
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
蒸汽时代重塑
蒸汽时代重塑
电气时代重塑
电气时代重塑
智能时代重塑
智能时代重塑
智能时代挑战
智能时代挑战
信息大爆炸
信息大爆炸
技术迭代过快
技术迭代过快
脑力劳动贬值
脑力劳动贬值
总结差异
总结差异
教育能帮忙吗
教育能帮忙吗
教育制度滞后
教育制度滞后
取“服从”舍“质疑”
取“服从”舍“质疑”
取“经济”舍“创新”
取“经济”舍“创新”
取“效率”舍“自主”
取“效率”舍“自主”
片面的学习认识
片面的学习认识
今天所需能力
今天所需能力
并不意味错误
并不意味错误
人体细胞培养
人体细胞培养
今后所需教育
今后所需教育
能改革吗
能改革吗
存在阻碍
存在阻碍
缺乏理论指导
缺乏理论指导
何谓创新
何谓创新
何谓学习
何谓学习
利益相关阻碍
利益相关阻碍
传授端阻力
传授端阻力
学习端阻力
学习端阻力
短期指望不上
短期指望不上
视频总结
视频总结
感谢观看
感谢观看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技术迭代过快,已经学不过来,怎么保住饭碗?

2024-06-21
5330 次观看
26 讨论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7242
主题:7
描述:12
例子:8
类比:1
其他:11
字数:5574

技术迭代过快,已经学不过来,怎么保住饭碗?

2024-06-21
5330 次观看
26 讨论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7242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7242
主题:7
描述:12
例子:8
类比:1
其他:11
字数:5574

艰难生存

提问 为何越来越难

为什么物质丰富的现代,人们生存并没有变得容易,反而感觉越来越难了?

为探究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历史,看看过去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3 时代有何不同

革命与技能重塑

历史上,人类经历了多次工业革命。在每一次革命中,新工具的出现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结构性的冲击,迫使人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而个体对新知识的学习速度,也直接决定了人们在每一次变革中所需承担的代价。

过渡 历史回顾

简要回顾一下,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发生了什么变革」「个体的知识体系又被迫做出了哪些转型」。

3.1 旧时代重塑

蒸汽时代重塑 革命与技能重塑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生产效率的提升都十分平缓。但到了1760年至1840年这段时期,各类蒸汽机和纺织机纷纷问世。这些机器的效率远远超过了传统手工,并且机器的操作也不需要纺织技能,任何人都能很快学会。这导致很多传统手艺人失业,也催生了大量童工现象。

尽管当时的人们曾试图抵制机器的普及,但最终,传统手工还是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大部分体力劳动也开始贬值,人们被迫去学习更偏重脑力的新知识,而没能及时重塑知识体系的个体被无情地淘汰。

「现代教育」的前身——「普鲁士教育制度」也正诞生于这样的时期。

电气时代重塑 革命与技能重塑

大约30年后,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电力和内燃机的普及,将大规模生产线和专业化分工推向了新的高度。工人不必再掌握全面的技能,只需要精通某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即可。这样的分工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使工厂商品变得更加亲民,走进了广大家庭,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吸引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在工厂谋求工作。但随着生产流程的日益机械化和专业化,对劳动者的知识要求也逐渐提高。

为了让人们快速实现知识体系的重塑,给工业化改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各国纷纷开始模仿普鲁士教育制度,建立自己的学校体系,渐渐让人们习惯了“先集中接受教育,再终身从事固定工作”的模式。与此同时,由于专业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工人获得了更多的议价权,进而催生出了大量的中产阶级。

3.2 新时代挑战

智能时代重塑 革命与技能重塑

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开启了人类的信息时代。这些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存储、处理和通信能力,不仅替代了传统的纸质媒介,还重塑了全人类的沟通与协作方式,因而又迅速将人类推向了智能时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面对新一轮的变革,人们同样不得不重塑自己的知识体系。

概括 智能时代挑战 智能时代重塑

然而,在这一轮的变革中,却出现了一系列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如「信息过载」「技术更新过快」以及「某些脑力工作贬值」等问题。若不妥善应对,工人们很可能会逐渐丧失由专业知识所赋予的议价能力,导致中产阶级数量的倒退,贫富差距增大。

信息大爆炸 智能时代挑战

首先是信息过载。高速的信息存储和通信,促成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可也使人们每天都被无数的新闻、社交媒体、文章和视频所包围,无时无刻不受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的干扰。互联网也变成了一个暗藏危机的“数字丛林”。

很多人感到迷茫和焦虑,因为仅凭感觉,已经无法在这片“数字汪洋”中,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了,哪怕是24小时不间断地阅读,也无法处理这么多的信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办法,来甄别和筛选这些信息。

技术迭代过快 智能时代挑战

其次是技术的高速迭代。得益于高效的通信和协作方式,社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可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所授的知识越来越落后于市场的真实需求,让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岗位会因技术迭代而面临淘汰风险,让不少中年工作者时刻承受着被裁员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或建议,而是在这个时代中生存的必备能力。为了不被淘汰,人们必须持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难以跟进工具的更新速度,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和时间精力都大不如前的中年人而言,“用勤奋来补足效率”的学习策略已不再奏效。因此,人们亟需更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更便捷的学习工具,来加快自己更新知识体系的速率。

脑力劳动贬值 智能时代挑战

最后是部分脑力劳动的贬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脑力工作可以由AI所完成。不懂绘画的人,依靠AI可以生成漂亮的画作;不会编程的人,依靠AI可以生成合格的程序。这些对社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可对不少工人来说,却意味着他们的赖以维生的工作正在贬值。

这种现象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惊人的相似。当时机器取代了大部分体力劳动,人们被迫转向脑力劳动。如今很多脑力劳动也正被机器所取代,但棘手的是,这次人们不知道该转向哪类工作了,因为仅凭“体力”和“脑力”的工作划分,已经无法判断哪些工作更安全、更不容易被替代了。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分类框架,对「脑力劳动」做更加精细的层次划分,来指导自己的职业选择。

总结 总结差异

总结一下,智能时代的至少有:「信息筛选困难」「需终身学习」「学习速度跟不上技术迭代」「部分脑力劳动贬值」等新挑战,导致人们难以再靠感觉来解决。

4 教育能助力吗

提问 教育能帮忙吗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各国根据普鲁士教育制度演变而来的「现代教育」,对人们的知识体系重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那么它能否帮助人们实现新时代下的「个人知识体系转型」?

4.1 制度的滞后

概括 教育制度滞后

恐怕「现代教育」在很多层面上都无法助力人们的新转型,甚至在特定情况下会成为束缚人们适应智能时代的枷锁。因为「现代教育」是针对前两次工业革命而设计的,对教育做出了特定的取舍。这些取舍适合过去,却不再适合当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简要分析:

取“服从”舍“质疑”

为塑造学生的服从性,这套系统需要将学生从小置于一个不敢质疑老师、长辈和学校的环境中。虽然得到了“听话的孩子”,但久而久之也让其丧失了独立思考和验证结论的习惯,抑制了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被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当代可能更容易被职场PUA,忍受着不合理的安排和待遇却不敢发声,在人生大事上没有主见,过分依赖父母和权威,当然也更容易被伪装成权威的互联网信息所欺骗。

取“经济”舍“创新”

为节约教育普及的成本,这套系统需要将学生限制在教育大纲固定好的范围内进行评价,用统一的考试分数将学生分为优等和差等,忽略了学生在大纲之外的能力。虽然经济实惠地实现了人才的批量化生产,但久而久之也抑制了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由于较难看到其他路径,在当代更容易陷入“内卷”,追求广大人群都追逐的,但实际回报并不高的职业路径。

取“效率”舍“自主”

为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套系统需要按照统一的大纲和课表进行教授。虽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但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被动灌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免会退化。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渔换鱼”的做法。被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容易变得狭隘,被局限在校园和书本上,误以为学习就是“听讲和记忆老师的话”,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名为“科学”的权威组织,不知道如何从实践中创造知识,适应变化的能力也较为薄弱。

片面的学习认识 取“效率”舍“自主”

就拿该视频为例,很多人都会觉得,视频中提到的“学习能力”跟自己无关,因为自己已经离开学校,无需考试了。他们没意识到的是:练习开车是学习,在工作中磨练技能是学习,从生活中吸取教训也是学习,哪怕是玩游戏同样需要学习。只要我们与环境产生交互,学习就始终伴随着我们。学习的最终意义也不是学生所以为的考高分,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

今天所需能力

你会发现,被「现代教育」取舍掉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恰恰就是适应智能时代所需要的能力。

注释 并不意味错误 教育制度滞后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教育」本身有错。事实上,「现代教育」在工业革命时期为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资源有限,想要广泛普及教育,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可能是最优选择。同时,工业化的早期,也需要大批“专业且服从”的工人,而对于当时的工人来说,基本上都可以靠一份工作维持终身,无需过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就能很好地生存。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教育非常契合那个时代的需求,只是并不完全适应今天的环境。

这就好比,尽管已经灭绝的猛犸象无法适应今天的地球,但在冰河时期却是演化得非常成功的一个物种。

人体细胞培养 今后所需教育

可以将「整个社会」比作「一个人体」,把「社会中的个体」比作「人体内的干细胞」。那么现代教育就好比细胞的“单次特化培养”:使每个干细胞(类比每个人)都经过有选择的激发,特化为心脏细胞、神经细胞或骨骼细胞等,分配到所需的位置,而每个细胞的特化机会只有一次。考虑到以往社会的变化相对较缓,单次特化后的细胞,基本都可以在固定的位置工作至生命结束,因此现代教育适合当时的社会。

但在智能时代,市场和工具的变化异常迅猛,没有什么技能可以让一个人终生满足市场的需求,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多次的转岗或转行。为此,就不得不需要一种全新的”细胞培养模式“,将每个干细胞(类比每个人)培养成「能够不断适应变化、可以持续学习」的“全能细胞”。

今后所需教育

也就是,需要将「以教授既有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转换为「以教授自学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

提问 能改革吗 今后所需教育

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就可以通过推行这样的教育,来助力人们完成知识体系的转型了吗?就如同「普鲁士教育制度」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助力人们完成知识体系的转型那样。

4.2 改革的障碍

回答 存在阻碍 能改革吗

实际上,人们早就意识到要教育改革了,近些年也一直在进行着改革,每次的大方向基本都是注重「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但成效有限。存在的障碍主要有两点:

缺乏理论指导

第一点:人们还未能清晰地描述怎么改革。你可能觉得疑惑,前面不是已经描绘说“未来教育要注重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了吗?这样改不就好了吗?但其实这些词汇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人人都在谈论它们,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不相同。在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创新”、“自主学习”都只是空洞的大词,并不是一个可以改革的具体方案。

何谓创新 缺乏理论指导

拿“创新”一词来说。

苹果手机是创新吗?微信是创新吗?有人认为“对已有技术的组合”算“创新”。但也有人认为只有“创造全新的事物”才算“创新”。如果按照后者的定义,那「生成式AI」也能创造全新的事物,但我们的目标是去培养「AI替代不了的创新能力」,那该如何和「AI的创新」相区分呢?如何确保改革后所培养的是人类独特的创新,而不是机器的创新呢?

如果不能明确描述「要培养的创新」是什么,又怎么培养呢?

何谓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

就拿“学习”一词来说。

如果一个人从未接触过专业教学,仅凭多次尝试,能够写小说,这是否可称为“学习”?

人们普遍认为记忆和模仿都是“学习”,例如,“记忆九九乘法表”“记忆古诗”都被归为“学习”。但为什么一个能够完成记忆任何内容的计算机不被普遍视为是在“学习”呢?还是说,只有人类的行为才能被称为学习?若是如此,那“能够学会作曲、绘画、写代码的机器学习”又算是什么?

再者,做题算“学习”吗?如果算,那同样能够做题的生成式AI,为何不被认为在学习?

更进一步,学习是否意味着必须记住所学的内容?如果某人阅读了英语语法,一条语法规则都没记住,但从此却能阅读英文句子了。这是否算作“学习”?反过来,如果某人背诵了所有的英语语法规则,却不能读懂英语句子,那他的行为还能否被视为“学习”?有些人可能会提出,真正的学习在于理解,那什么又是“理解”?上述的哪些行为算作“理解”呢?

你会发现,如果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来区分各种行为,我们甚至连「某个教学行为是不是要培养的学习」都判断不了,更别说培养“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了。

利益相关阻碍

第二点:既有利益运作模式会抵制规则的改动。

教育制度所影响的并非只有学生就业,它是一个关乎到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角色的庞大系统。该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利益模式。任何较大的规则变动,都可能因对现有平衡造成冲击,而受到阻力。

传授端阻力 利益相关阻碍

从学校和老师这边来看,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接受培训、调整教学方法和课件,不仅会增加工作负担,还可能让多年经验和努力积累起来的优势被弱化。同时也意味着学校需要重新投入资源,对教材和配套设施进行更新,无疑会给学校的运营带来挑战。所以许多学校和教师面对改革都会持有一种谨慎,甚至是抵触的态度。

学习端阻力 利益相关阻碍

从家长和学生这边来看,教育系统一直都是实现阶级上升的一种重要途经,对改革也容易持怀疑或担忧的态度,更愿意走自己所熟悉和能够理解的老路。更何况,很多家长和学生已经为现有升学制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难免会担心在新制度下失去已经积累的竞争优势。

短期指望不上 教育能帮忙吗

因此,我们不能期望教育改革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显著的成效。或许,只有当面临严重的青年就业困境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时,改革才得以真正步入快车道。这也暗示了一个现实:对于那些希望自己或孩子能够超越现有教育框架的家庭,还需要依靠自身的主动改变,不能单纯等待着制度的变革。

总结 视频总结

总结一下:

1、今天的人们需要更多知识在市场中生存,但随着市场变化的加速,传统的“单次特化”培养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个体适应新技术的需求,因此个体的生存也会愈加困难。

2、要根本性地应对这一问题,需要社会改变对个体的培养模式,但这种系统性改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当前,个体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主动改变,设法加快自己对新知识的吸收效率,以适应飞速变化的环境。

感谢 感谢观看

YJango:感谢大家观看

讨论
随记
AI 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