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ango的头像

材料:有效实例与有效描述

1.案例介绍
1.案例介绍
2.原理分析
2
2.原理分析
2.1.有效实例
2.1.有效实例
2.2.有效描述
2.2.有效描述
起因
起因
经过
经过
结果
结果
材料的前提
材料的前提
有效实例
有效实例
吃头孢后
吃头孢后
只有位置
只有位置
只做题
只做题
只听
只听
有效描述
有效描述
线性变换描述
线性变换描述
中文特性
中文特性
小秋的错误
小秋的错误
数学字母
数学字母
断墨的指令
断墨的指令
材料针对性
材料针对性
断墨与学习观
断墨与学习观
克服焦虑
克服焦虑
下期预告
下期预告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材料:有效实例与有效描述

2022-08-28
1756 次观看
76 讨论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899
主题:4
描述:5
例子:9
其他:5
字数:1833
YJango的头像
YJango
粉丝:6899

看不懂书很焦虑,怀疑自己能力不如人怎么办?

为什么再好的教科书,也总会有不满意的声音?

什么样的经验才可以用来学习,用来提升自己?

1.案例介绍

起因 起因

小秋是刚入学的研一新生,很快便收到了导师下达的任务,让他搞明白一篇论文,在两周后的研讨会上讲给大家听。

经过 经过

两周后,小秋十分流利地讲着论文。

突然,导师提了个问题,小秋却愣在了那里,不知怎么回答。

其实小秋并不知道论文在说什么,只是把4页纸的论文背了下来,本以为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见小秋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导师哭笑不得地说“我是让你搞懂论文,讲给大家听,不是让你读给大家听。”

“时间有限,让其他同学先讲他们要介绍的论文吧,你再准备准备。”

结果 结果

听着其他学长和导师对答如流的讨论,再看着一页页天书一样的论文,小秋陷入了对自己智商的怀疑。

2.原理分析

材料的前提

可能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自我怀疑,但听不懂、看不懂和智商并无关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再高的智商,再高效的学习方法,也都必须要有学习材料作为前提,然而,并非所有的材料都是有效的。

2.1.有效实例

同时具有“前因”和“后果”的实例才是有效的实例性材料有效实例

在使用归纳学习方式时,必须要有实例作为建构知识的依据,而作为一个实例,不能只有起因而没有结果,不能只有提问没有回答。

吃头孢后 有效实例

比如,“张三吃了头孢类抗生素后喝了酒”,这句话中就只包含起因,没有结果,我们不知道事后张三怎么样了,也就无法用他来归纳任何规律。而“张三吃了头孢类抗生素后喝了酒,结果中毒身亡”这句话就同时包含起因和结果,此时才能被称作为一个完整的实例。

只有位置 有效实例

又如,第三期中的猜数字问题,倘若只告诉大家数字的位置,却不告诉位置所对应的数字,就无法归纳,单独的一个位置信息也不能称为一个实例。

只做题 有效实例

不少高三学生,在做完练习题后,为了节约时间,会跳过比对答案的过程,殊不知这恰恰浪费了时间,大脑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实例,让前面的做题工作白费了。

只听 有效实例

还有学生,拿一段完全不知道意思的材料来练习英语听力,听完后却不去查看材料的意思,同样没有让大脑接收到有效的实例,更别谈让大脑自动归纳学习了。这就是为什么,完全不懂日语的人,看了十年动漫依旧听不懂日语。

2.2.有效描述

所有旧概念均被理解的描述才是对学习有效的描述性材料有效描述

案例中小秋是将论文作为描述性材料,以指令学习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那么对于小秋而言,这些描述性材料能够被用来学习的前提就是他已经掌握了描述中的所有旧概念,明白每个词的指代。

线性变换描述 有效描述

比如,“线性变换是线性空间到自身的映射”,这句描述可以精准地帮助人们建构“什么是线性变换”的知识,但前提是使用者已经学过了“线性空间”和“映射”这两个概念。就难度上而言,这句话其实与“偶数是能够被2所整除的整数”相同。

注释 中文特性 线性变换描述

但由于中文的特性,认识“线”和“性”的人们常常喜欢用这两个字的意思直接揣测“线性”的意思,而不去专门学习,使得自己形成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小秋的错误 有效描述

小秋所犯的,正是这种错误。研讨会之后,导师也告诉了他“遇到专有名词,别抱着侥幸心理,要去参考文献中追溯,直到搞明白所有名词为止。不久,小秋也可以跟导师和学长流畅讨论了,曾经的自我怀疑也消失了。

数学字母 有效描述

还有不少人在看到数学公式和字母时,觉得看不懂,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擅长数学,或者智商不行,从而厌恶数学,但这只是因为他们把字母就当成了字母,没有搞清楚字母的指代,使得数学语言所写的描述性材料,无法帮助他们建构新知识。

断墨的指令 有效描述

又如,倘若某些观众不知道该视频中的“指令学习”和“归纳学习”是什么意思,也同样无法用视频中的文字描述来建构知识,或许还会抱怨“作者为什么不说人话”。

材料针对性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描述性学习材料无法让每个人都满意。倘若用了精准的专有名词来描述新知识,那么掌握了这些名词的人观看起来会非常高效,但对没掌握这些名词的人而言就是无效材料。但若将专有名词展开来解释,又必然会增加篇幅,让掌握了专有名词的人觉得啰嗦。

断墨与学习观 材料针对性

像《断墨寻径》对于看懂了《学习观》的人而言,就会显得啰嗦,冗余,不硬核。

克服焦虑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轻松接触各种教学材料,无需因看到评论中大家都表示能懂,自己却不懂而焦虑,这只说明该材料目前不适合用来帮自己建构新知识。

预告 下期预告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实例性材料和描述性材料才是有效的,然而,有时,我们获得的明明都是有效材料,为什么却没能再提升自己的泛化能力呢?下一期,我们要讲的是:瓶颈的突破。

讨论
随记
AI 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