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是一组语句,其中一句被设定为真,其他句则作为相信它的理由,其它句可以是多句也可以是一句。原因是我们可以说某件事为真只是因为一个语句。 论证是我们通过语句来进行的,任何语句都可以成为论证的一部分,不存在不能成为论证一部分的语句。
今天是周五,玛丽安周五总是穿牛仔裤,所以今天玛丽安会穿牛仔裤,这是一组语句,实际上就是一个论证,三个语句:1.这是周五,2.玛丽安周五总是穿牛仔裤,3.今天玛丽安会穿牛仔裤。
结论是设定为真的语句。
前提是作为相信结论的理由而提出的语句
那个是结论,那个是前提,取决于各语句在论证中的角色,取决于各语句执行的功能。这是他们的唯一区别。
玛丽安今天会穿牛仔裤是结论,因为我要说的就是这句话为真;前提有两个:1.今天是周五,2.玛丽安周五总是穿牛仔裤。
区分论证和一组语句是十分重要的,因论证的确是一组语句,但不仅仅如此,论证比一组语句含义更多。 单纯语句组合不是论证,很可能语句之间没有关联,或者语句之间有关联,但不具备论证的特征 一组语句之间有很多种关系,但要形成论证,必须要有一句话,你提出为真,而其他语句作为相信它的理由。
例如,一组语句可能是相容(consist)的,即它们同时为真,但不构成论证。
这里有一组语句:海水是咸的,墨尔本在澳大利亚,不过要把它变成论证很简单:海水是咸的,因而(therefore)墨尔本在澳大利亚。现在你觉得它是一个论证了吗?
假如我们参加一个竞赛,我们是特别愚昧无知的参赛者,我们不知道海水是不是咸的,不知道墨尔本是不是在澳大利亚,但我们知道,如果一句话成立,那另一句话也成立,现在我们要看看这两句话中是否有一句成立,我们一半的人去看海水是不是咸的,另一半人去验证墨尔本是不是在澳大利亚,看海那一半人先回来了,他们兴奋的说,海水是咸的,因墨尔本确实在澳大利亚!这是一个论证吗?是的,我们说墨尔本在澳大利亚是真的,并且给出了海水是咸的这个事实 作为理由。
实际上在没有给出语境之前,这就是一个论证了,因为所谓论证,是我们对语句的处理
论证的前提,并不导致结论为真,也就是说,A和B一起涵衍了C,并不意味着A和B导致了C,海水是咸的,因而墨尔本在澳大利亚,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任何因果关系
今天是周五,我周五总是穿牛仔裤,今天我会穿牛仔裤,你认为是两个前提导致我今天穿牛仔裤吗?未必。比如,我周五穿牛仔裤,是因为我每天都穿牛仔裤。
午饭之前,乌云密布天空阴暗,然后暴风雨来了,这不是一个论证,这只是三个语句,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我们不能说这两句是相信另一句的理由。
since manchester is north of oxford and edinburgh is north of manchester,edinburgh is north of oxford。这是一个论证,结论是爱丁堡在牛津的北边,前提是曼切斯特在牛津北边而且爱丁堡在曼切斯特北边。
女巫能浮在水上,因为女巫是木头的,而木头能浮在水上。这是论证,结论是女巫能浮在水上,前提是女巫是木头,而木头能浮在水上。
是什么使一句话变成结论的?
你所宣称为真的那句话就是结论,如前面的例子,因为前提的两句话,这句话为真,而这里的因为,是推理而不是因果,如果我提供了语境,任何句子都可以成为论证。
论证是一组语句,其中一句被判断为真,而判断是一个语句,可能是复合句
比如:玛丽安穿了牛仔裤且今天是星期五,这是一句话和另一句用且连接,并用陈述句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下雪,邮件会晚到,这不是一个论证,我们不是在判断是否下雪,也不是在判断邮件是否会晚到,而是判断下雪邮件会不会晚到,这里只有一句话,它的字句本身都是一个语句,但它不符合定义,即必须有一个语句被设定为真,其他语句为相信它的理由。所以这是一个实质蕴涵,而不是一个涵衍。
将上述例子改为,下雪了,因而邮件会晚到,这就变成一个论证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事务或者为真或者为假,一个是信念,一个是我们用来表达信念的语句,而事实决定了语句为真或为假,事实本身没有真或假,只有存在或不存在。
她是金发这个事实,使得"她是金发"这个语句为真。
说女巫是木头在那段话中是作为事实的吗?
可以这么说,那句话是关于事实的,它有关一个可能的事实,假定的事实,我说什么东西为假,使其为假的,是某种事实。
比如:我说,椅子是黑色的,事实是那椅子不是黑色的,这个事实让我刚才说的话为假。
有三个层面必须要区分开来,并考虑清楚,因为所有的逻辑推理都需要清晰的思维,这三个层面分别是:语言(language),信念(fort),还有我通常称之为现实(reality)。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语言和信念都是现实的。
如果我写下红色,加上引号,表明这是一个词,这是个语言学上的项目;当我在想“那是红色的”的时候,我用的是红色的概念;然后是红色,这个属性,这三个事物各不相同。
如果我说这支笔具有红色的属性,我是在说现实这个层面;如果我认为这支笔是红色的,那么我实在应用我对红色的概念;如果我说:“这支笔是红色的”,我是用"红色"这个词,就是在说语言层面。要是在法语里,完全可以是另一个词,但是在概念和属性层面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在语言层面上有一定的任意性,在另外两个层面上没有。
人们认为信念是你无法证明的东西,所以你要么有信念,要么有认知,我们在哲学中不是这样用信念这个词的。
信念,是你认为的对某人行为的解释,或者你提出的为真为假的东西。
当然不是无法证明的,有很多信念我们是可以证明的。
比如:我相信2+2=4,我敢说你们不会想让我证明这点,因为你们也相信,我们相信2+2=4这个信念是决定性的。
我们不用”信念“来指宗教信仰什么的。
我们回到这个例子,这次用椅子,椅子的概念,”椅子“这个词,现实层面,椅子我是可以画出来的,但我画不出椅子这个概念,只能具有这个概念,而我可以说”椅子(chair)"这个词有五个字母。
椅子是存在的,这是个事实,我可以思考:椅子是否存在,贝克莱(berkeley)认为椅子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我脑中的观念,当然我可以谈论我所想的,椅子是存在的,如果这是个事实的话,那么就是我们可以思考和讨论的。
如果我们混淆了这三个层面,就不能清晰地思考。
你可能会想成椅子这个概念有五个字母,而概念实际上不含任何字母,或者你可能想成椅子这个东西有五个字母,实际上椅子不含有任何字母,椅子这个事物有字母,这完全说不通嘛。
那么回到这里,如果我说:水瓶很吵,实际上,这句话完全说不通,因为水瓶不是吵闹的东西,肯定是隐喻什么的修辞手法,或者,我显示出了对”吵“的错误理解或对”水瓶“的错误理解。
当你说论证为假的时候,显示出的是,你不理解”论证“这个词,或不理解”假“这个词。
论证,是没有真假的,论证只有恰当和不当之分,它们可以是有效或者无效的,因为,有真假之分的只有信念和语句,表达信念的语句。
在日常对话中,我们确实会说论证为真或为假,但是,如果你想学习如何推理,你必须停止评论论证的真假,因为论证不能为假。
信念为假是什么情况呢? 如果我说迈克个子高,这个信念为假是指什么情况?
是指我所指的这个迈克,不属于高的那类事物这个情况。论证是一组语句,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必须要明白真假只是信念或者语句的属性,而非论证的。
在女巫是木头这个例子中,我们有三句可能的判断,每一句都非真即假,它们一起组成了这个论证,因为其中两句作为相信另一句为真的理由。
恰当的论证必须至少具备两个特征,实际上不止两个特征,但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有两个。
结论必须得自前提。
前提必须全部为真。
来看两个论证 Argument One(演绎论证), If it is Monday, the lecture will finish at 3.30,It is Monday,Therefore the lecture will finish at 3.30,这是一个恰当的论证,如果前提为真,那么这个结论必然为真,因此,前提的真实性保持在了结论的真实性中,你不可能使这些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如果你相信前提为真,理性的说,你必须相信这个结论。 Argument Two, if it is Monday the lecture will finish at 3.30,The lecture will finish at 3.30,Therefore it is Monday,这个论证是不恰当的,今天可能是周一,也可能不是,所以存在一种情况使两个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因此这是一个不当的论证,是个肯定后件(affirming consequnent)谬误的实例。
但是,话虽如此,在这门课上,我们只关心论证,对前提是否为真完全不关心,我们只关注结论是否得自前提。
作为逻辑学家,我们的职责不是去实地考察,看那些前提为真还是为假,我们只关注结论和前提之间得关系,看结论是否得自前提,下节课我们会学到结论得自前提的各种方式。
先假设一个句子为真,然后提供几个句子证明它为真,这一组句子就是论证。
今天是周六,小芳有两只狗,一只旺财,一只狗蛋,小芳一三五带旺财出门逛街,二四六带狗蛋出门逛街,因而今天小芳会带狗蛋出门逛街。
今天下雨了,我下雨的时候会头疼,天晴的时候会脚疼,因而今天我会头疼。
今天气温很高,我气温高的时候不吃饭,气温低时候吃饭,因此今天我不会吃饭。
贝克莱主教,乔治·贝克莱,他认为相信事物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因为或者我们可以马上看见它,或者我们可以在其它情况下看见它,贝克莱说你不能给我一个理由,让我相信某事物是存在的又不诉诸于这两种知觉(下面有说),因而,如果某事物是不可知觉的,就没有理由相信它存在。
讲台存在,是因为我们能看到它,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敲击的时候),触摸它,等等,我们同样相信当我们今晚午夜再来,如果没人移动它,或者没有其他什么情况,这张讲台还会在这,我们即能诉诸于实际知觉(我们 现在能看到它),也能诉诸于反事实(不同于现实的在不同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的)的知觉,如果我们12点来这里,还能看到它。
事物不可知觉就没有理由相信它存在,那么概念呢?它存在吗?
概念是思维的组成部分,所以只要你认为你思考,你就是在用概念思考,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概念是存在的。
树林中树倒了的响声,如果你在僧林中你就会听到,你认为响声存在,是因为如果你在哪里就会听到,所以你基于的是反事实的知觉。
他认为有形的事物是由人类的观念构成,他是最早的唯心主义者。
他并不是说你可以用手穿过这个讲台,因为它只是个观念,他的意思是是,我对讲台的观念,包括了这个讲台的坚固性,我用手推也穿不过去这个观念,这是一种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