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rlK
杭的头像

3.3知觉的基本概念

3.3知觉的基本概念
4
3.3知觉的基本概念
1 图片观察
1 图片观察
2 知觉基础
2 知觉基础
3 知觉分类
3 知觉分类
4 知觉过程
4 知觉过程
开场白
开场白
肯基故事
肯基故事
知觉作用
知觉作用
知觉
知觉
知觉分类
知觉分类
知觉对象
知觉对象
事物特性
事物特性
感受器
感受器
知觉过程
知觉过程
感觉阶段
感觉阶段
知觉组织
知觉组织
视觉
视觉
理查德博士
理查德博士
辨认与识别
辨认与识别
黑白斑点
黑白斑点
模糊性
模糊性
结束
结束

3.3知觉的基本概念

04-09
7 次观看
杭的头像
粉丝:5
主题:5
描述:10
例子:5
其他:2
字数:2432

3.3知觉的基本概念

04-09
7 次观看
杭的头像
粉丝:5
杭的头像
粉丝:5
主题:5
描述:10
例子:5
其他:2
字数:2432
3认知过程(上):信息的输入

3.3知觉的基本概念

1 图片观察

提问 开场白

大家看这幅图片,你能在这张图片里看见几个人呢?答案将在本节视频最后部分揭晓。

再看接下来这两幅广告图是不是设计的很精妙。

大家可能想不到这样的广告创意实际上是利用了我们人类的知觉特性。

2 知觉基础

肯基故事

一位名叫肯基的青年,他生活在非洲位于赤道附近的皮革敏文化之中,出生以来只居住在茂密的热带森林中。有一天,他第一次和人类学家特恩布尔一同穿越一个开阔的平原。他远眺平原几里之外的野牛群,问这是哪一种昆虫。当它们坐上汽车向野牛群的地方开进时,野牛变得越来越大。他嘴里嘀咕着,这一定是有什么魔力。肯基的故事相当清楚的证明了一个人经历对其知觉的影响。

因为他生下来一直居住在热带森林中,他没有先验的知识来解释 到达他眼中的这一切感觉信息,所以他对眼前的一切倍感惊讶。

知觉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你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信息,人通过感受器感觉到这些信息的存在,但那并不是我们体验和认识世界的真正的方式。比如你通过屏幕看见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一系列的光波。你听见的是我讲课的内容,而不是声波。从光波到画面,从声波到语言,这个过程就是知觉在起作用。

知觉

知觉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的在脑中的反应,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可以说知觉的作用使得感觉有意义,知觉加工从连续变化,并且经常是没有秩序的感觉输入中提取信息。并把它们组织成稳定且有序的知觉。

3 知觉分类

知觉分类

人类的知觉体系复杂多样,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知觉对象 知觉分类

首先是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知觉对象是指知觉到的东西自觉加工的现象或经验的结果。它并不是物体的客体或它在感受其中的图像,而是知觉活动的心理产物。

事物特性 知觉分类

其次,根据事物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感受器 知觉分类

最后可以根据信息主导的感受器的不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和嗅知觉等等。

4 知觉过程

知觉过程

从广义上讲,知觉这一术语是指理解环境中各种信息的总的过程。我们感觉信息、理解信息、识别和标记信息,以及准备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所以最好的理解知觉的方法是把它分成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认和识别信息。

感觉阶段 知觉过程

感觉为大脑皮层提供刺激信息,大脑皮层中的细胞从视网膜的输入提取初步的特征,这是知觉发生的第一个阶段。

知觉组织 知觉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知觉组织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对一个客体的内部表征,和对外部刺激的知觉,为观察者外部环境提供了有用的描述。

视觉 知觉组织

再以视觉为例,知觉加工提供了对客体可能的大小、形状、运动、距离和朝向的估计。这些估计基于一系列整合过去经验和当前感觉输入以及视觉框架中的刺激的,智力计算完成,视觉加工,包括对一系列的简单特征,如颜色、边界、线段等的综合,形成可被在任的课题的直觉。这些智力活动通常在没有意识觉知的情况下迅速而有效的完成。

理查德博士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两个阶段的差异,让我们看一下理查德博士的例子。他的大脑损伤不影响他的感觉,但是改变了他的知觉加工过程。理查德博士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不幸的是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影响了他整合感觉信息的能力。但幸运的是,脑损伤并没有影响他的大脑语言中枢。当视野中同时出现几个人,而他在看其中一个人的时候,有时候会把这个人的某些部分看成是分离的,而不是属于同一个人。当看到一个人在唱歌的时候,他可能看到嘴在运动,听到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好像不是来自于这个人的,要把事件的部分看成是一个整体,理查德博士需要某些起胶水作用的东西。比如,当被看成碎片的那个人走动时,所有的部分都在往同一个方向运动,理查德博士这时就能把这些碎片知觉成同一个人。即使在这时,知觉“胶水” 有时也会出现荒谬的结果。他常常把空间上分离,但具有相同颜色的物体,如香蕉、柠檬等看成是在一起的。在人群中穿相同颜色衣服的人会被它看作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为什么呢?理查德博士的眼睛和分析刺激物体性质的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他能准确的看清物体的部分或性质。确切的说他的问题发生在整合,它不能把感觉信息的碎片整合到一起,形成对于视觉环境中某一事件的完整和协调的知觉。他的病是一个明显的感觉和知觉加工分离的例子。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尽管我们觉察不到感觉分析和知觉组织的存在,但这两种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着。

辨认与识别 知觉过程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知觉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辨认与识别。这个阶段赋予知觉组织意义,圆形的物体可以被看作是棒球、硬币、橘子或者是月亮,人可以被辨别出性别、年龄或种族。

在这一阶段又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辨认这个物体看起来像什么,或者是这个物体是什么。二是识别这个物体的功能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涉及更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理论,记忆、价值观、信仰等等。了解了知觉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我们来学习知觉的主要功能,或者说是知觉的主要目的。

黑白斑点

请大家看这幅由黑白斑点组成的图片,它是什么?试试从背景中找出刺激图形。你是否看到一只行走的狗?给大家一点提示,这只狗在图的右侧头朝向中央。由于这只狗和背景混在一起边界不清楚,因而发现它有一定的困难。

模糊性 辨认与识别

关键信息丢失元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使得图形变得模糊。从概念层次上讲,模糊性是指在感觉水平上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水平上可能有多种解释。具有模糊性的图片称为两可图片。这里给大家看几幅两可图片,两可图片可用来测量出知觉的重要功能,这功能是对模糊性的辨认与识别。

正常人类知觉倾向于把环境中模糊和不确定性转换成一个清晰的解释,使得我们能够自信的采取行动。

过度 结束

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我们的知觉系统必须能够发现不变和稳定。还记得视频开头出现的这幅图片吗?学习了上面的内容,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一幅两可图片了。图中有三个人,如果没有看出来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再仔细辨别一下。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一节课将继续讲解知觉后半部分的内容。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