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联想到七情六欲中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我们也常说某人生活痛苦,某人生活快乐,说城市人生活紧张,乡村人生活悠闲。我们总是用情绪状态描述生活状态及其品质,由此可见情绪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那什么是情绪呢?
心理学上,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发的状态。
当它发生时,我们能有意识地感受到,
例如觉得内心难受或激动兴奋,同时情绪引起或伴随着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不易被有意识的控制。
情绪对人类的认知活动、行为驱力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情绪的性质很有必要。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对情绪的性质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情绪它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就外部刺激而言,生活环境中的任何人,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情绪。
和暖的阳光、无际的草原、清凉的海风会使人心旷神怡。哭笑声、风雨声、读书声和歌唱声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情绪。花香沁人心脾,美食令人陶醉。然而,灰暗的天空、阴冷的天气让人郁闷难受,拥挤的公交、喧嚣的街道让人烦躁不安。限时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大考会使人焦虑,血腥的画面使人心生恐惧,而友人的离去又让人倍感忧伤。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同样的外部刺激未必引起同样的情绪状态。例如同样是面对困难有人惊慌失措,唉声叹气,如临大敌,而有人却镇定自若、谈笑自若,表现出难得的轻松乐观。
由此可见,情绪不仅受外部刺激的影响,还受当事人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不一样的刺激感知和价值判断带来相去甚远的情绪体验。
也就是说,在刺激和情绪反应之间还有一个,个性化的认知因素。
至于引起情绪的内在刺激,有的是生理性的,如腺体的分泌,器官功能失常等。另外有些内在刺激是心理性的,诸如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
比如想到伤心事,顿觉痛苦揪心、潸然泪下,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佛家所说的"镜由心照",其涵义就是指个人可以凭想象而改变自己的心情。
其实情绪与我们前面讲的动机有连带关系。情绪与动机的连带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其一,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其二,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动机。
先从第一方面看,一般行为的产生均由动机所促动。这类动机所促动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寻求需要的满足,而需要满足与否自然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甚至在寻求需要满足的过程中遭遇阻碍、打击,更可能心生恐惧、沮丧等复杂情绪。
从最基本的饥,渴,性三种生理性动机而言,不同的满足程度就会伴随不同的情绪体验。
再从情绪与动机关系的第二种情况看,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此时的情绪能触动个体的行为活动,称为情绪性行为。以恐惧为例,它既是情绪也是动机,它可能促使个体选择逃跑或战斗的行为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认为情绪是内含于动机过程的,不管是内在生理或心理的需要,亦或外部的诱因,都是通过激发某种内在感受的变化而使个体产生相应的行为。可以说,情绪的主观感受因素、生理唤醒因素、个人认知因素均伴随了动机性行为的全过程。
另外,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情绪感受是主观的,一般可通过内省式的自陈量表要求当事人陈述其主观感受,据此了解他的内心体验。另外情绪的产生虽然受个人的认知方式影响,个人可以通过调节认知方式进而控制情绪,但是在情绪状态下伴随而生的生理唤醒和外部表情或姿体动作的变化,一般是很难有意识的加以控制的。
在司法心理学上,测谎仪的设计就是依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能控制其身心变化的原理。
测谎仪在使用时,一般受测者右臂部的缚带是记录脉搏心跳的,胸部的缚带是记录呼吸速度次数的,左手上的缚带是记录皮肤电流反应的,各种测量记录均经震动式秒针记录在定速活动的纸带上。研究者可根据受测者在回答问话时的各条曲线的变化,推测其是否说谎。自动记录多条生理指针曲线的仪器称为多线记录仪。在实际操作时,研究者首先向受测者询问与案情毫无关系的中性问题,受测者一律采用是或不是的方式回答。受测者对中心问题的回答所得到的三种曲线形态可视作其三方面生理反应的基线或参照线。有了参照线之后,研究者再在不同的时间向受测者询问两类问题。一类是与案情有关的重要问题,另一类是假造的问题。通过几种问题对应的三种曲线形态的变化,可以分析出受测者是否真的在说谎。
到目前为止,测谎仪的功能仍相当有限,因为引起受测者生理异常变化的原因未必一定就是说谎引发的情绪变化,受审讯时的任何不期然的刺激都可能导致受测者生理变化异常。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久经测试的老手,无论如何问话,如何刺激,他们的生理反应都非常的稳定。因此测谎仪的记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最终的判决依据。
另外在测谎界还有一种声带震动测谎法,他是通过分析受测者说话时的声波形态,由此推测受测者是否因说谎而紧张,造成声波形态的异常变化。关于声波测谎仪的相关原理及设计,我们本讲就不再详述。好,我们本讲到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