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rlK
杭的头像

5.1动机的性质与相关概念

5.1动机的性质与相关概念
3
5.1动机的性质与相关概念
内在动机
4
内在动机
均衡作用
均衡作用
需要
需要
驱力
驱力
本能
本能
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
动机复杂性
动机复杂性
动机
动机
动机的导向与维持
动机的导向与维持
动机的几个概念
动机的几个概念
均衡作用
均衡作用
生理自动调节
生理自动调节
心理性动机
心理性动机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
心理需要
心理需要
驱力解释
驱力解释
驱力与需要
驱力与需要
本能
本能
遗传本能
遗传本能
诱因
诱因
正负诱因
正负诱因
内外动机
内外动机
动机的复杂性
动机的复杂性
课程结束
课程结束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5.1动机的性质与相关概念

04-09
19 次观看
杭的头像
粉丝:5
主题:8
描述:10
例子:5
其他:2
字数:2450

5.1动机的性质与相关概念

04-09
19 次观看
杭的头像
粉丝:5
杭的头像
粉丝:5
主题:8
描述:10
例子:5
其他:2
字数:2450
动机过程

5.1动机的性质与相关概念

动机

[0:00.030-0:00.420]而动机则是促使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原因。所以一般对动机一词所下的定义是引发个体活动,维持已引发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对个体的行为活动而言,动机不但具有内在的促发作用,而且在促发之后,对个体的行为活动还具有导向与维持作用。

动机的导向与维持 动机

例如,促使动物觅食的内在作用是饥饿。动物饥饿时,它的觅食活动是有目标的,始终朝向有食物的方向。如果找不到食物,饥饿不能解除,由饥饿引发的觅食活动就将持续下去。

饥而觅食,渴而求饮,由动机触动的行为活动可能为时很短。不过,人类的求学、求职以至于追名逐利的这类活动,其由动机所促发的行为就可能维持很久。

内在动机

促进力 动机的几个概念

无论行为的持续时间是长还是短,行为背后的动机促动力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动机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讲解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在心理学书籍中有很多名词被用来表示与动机类似的概念。

均衡作用

均衡作用

首先就是均衡作用,所谓均衡作用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生存,经长期进化而获得的一种机体上的自动调节机制。

生理自动调节

最常见的均衡作用就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另外人体对水分和养分的储存也同样靠均衡作用来调整。

不过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均衡作用,与心理学上的动机究竟有何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其一,动机本来就具有生理基础。像饥饿、渴,性等原始性的动机,它们的产生都是由于生理上暂时的失衡、导致的.均衡作用,维持一个适度,恰好的理想状态。一旦这种理想状态被打破而失去平衡,生理上就会自动调节,促使有机体回归平衡状态,于是就促使个体因渴而求饮,饥而觅食。

心理性动机

其二,均衡作用亦可以用来解释心理性动机。所谓"静级思动",个体也有寻求心理上的均衡状态的倾向性。由均衡作用可见,打破平衡引发失衡状态往往是产生行为驱力的重要原因。正所谓"不平则鸣","不患寡而患不均"。

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驱力与本能也是三个与动机有密切关系的概念。需要一词最简单的狭义的解释是指个体生理上的一种匮乏状态,如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水分及食物营养。这种匮乏状态达到体内均衡作用必须调节的程度时,个体就会强烈感受到这种需要的存在。

心理需要

当然,人类也有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及心理需要,例如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的归属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

如果就需要一词的广义用法来看,事实上它已经成了动机的同义词。

驱力

驱力解释

接下来是驱力。驱力一词狭义的简单解释是指有机体因生理或心理上失去平衡而产生需要时,为恢复平衡状态、满足需求而产生的内在促动力量。该力量迫使有机体有所行动,驱力的产生过程就像弓箭手拉满弓箭的过程,只要一放手,就会释放朝向平衡态的巨大作用力。

驱力与需要

当然,如此解释等于是把远离平衡态而产生的需要作为原因,而驱力就是需要状态引发的结果,其内在的逻辑是匮乏或失衡。状态引发需要,需要引发驱力,而驱力产生行动。

本能

本能

接下来是本能一词。本能是指个体生而具有不学而能的先天性的行为,如鸭子生来就会游泳,老鼠不必学习就会打洞,蜜蜂将蜂巢筑成六边形,蝙蝠倒挂着睡觉等等。

遗传本能

心理学家认为本能行为是纯粹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倾向。在上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们曾一度重视本能行为的研究,而"这是本能"这种说法也成了和动机一样的解释行为的一种方式。心理学家只承认本能是简单行为背后动因的一部分,它还远不足以解释人类复杂的行为。

外部动机

诱因

接下来我们谈谈诱因。无论是需要,驱力,本能,还是贯穿其中的均衡作用,都是解释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行为由驱力推动,驱力产生于需求,而需求又由于内部失衡引发.内在原因,虽然可以解释不少行为,但有时个体即便并无内在需求,单凭外在的刺激也会引起动机,从而产生行为。饥而求食是常识但不饥饿,而美食当前时也可能会使人食欲大动。由此可见,外在刺激物本身的属性也可能成为引起动机的原因。凡是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包括人、事、物、情景等等,通称为诱因。

正负诱因 诱因

按刺激的性质,诱因可分为正、负两类,凡是引起个体趋近或接纳并由此获得满足感的刺激,称为正诱因,例如各种形式的奖赏物。凡是引起个体躲避、逃离并因避开而感到满足的刺激,称为负诱因,例如各种形式的惩罚物。

内外动机

由此看来,构成个体行为动机的因素事实上有两大类,一类是内在的失衡、需求、趋利、本能等等,此类因素引发的动机可称为内在动机。另一类是外在的具有正负诱因性质的外部刺激,此类因素引发的动机可简单称为"外部动机"。

动机复杂性

动机的复杂性

接下来我们谈谈动机的复杂性。尽管人类的行为复杂而多变,心理学家们还是归纳出了十多种动机。对所研究的十几种动机,一般又将其以二分法归属为两大类来探讨,如初级动机和次级动机、原始性动机和习得性动机、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

依照心理学上一向兼顾身心两方面问题的取向,我们可以主要从生理性和心理性这两方面来把握动机的类别。

不过,我们必须了解到,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方式来探讨动机都是相当勉强的。我们应该认识到,

其一,没有哪种动机是孤立的,例如成年人的饮食行为就很难单纯以生理的动机来解释。

其二,相似的动机未必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有时类似的行为也未必出自相同的动机。例如,同样是认真念书,有人是为了充实自己,有人只是为了取悦他人。

其三,任何一种行为的背后,都可能蕴藏着多种不同的动机。试想,科学家废寝忘食,终年执着于科研活动是为了什么?每年数以万计的青年人参加高考挤大学门是为了什么?企业家竭尽心力扩展事业又是为了什么?诸如此类,我们很难简单的用"求名""谋利"的动机来作答。如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的是,人类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比行为更为复杂。

注释 课程结束

今天我们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讨论
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