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rlK
杭的头像

6.3几种情绪理论

1 情绪理论
1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暴徒情境
暴徒情境
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
坎农-巴德理论
坎农-巴德理论
改变情绪是多维的
改变情绪是多维的
暴徒-恐惧
暴徒-恐惧
两人理论区别
两人理论区别
下意识反应
下意识反应
沙克特-辛格理论
沙克特-辛格理论
暴徒
暴徒
生理解释不唯一
生理解释不唯一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三种情绪理论
三种情绪理论
单集封面
单集封面

6.3几种情绪理论

04-19
3 次观看
杭的头像
粉丝:5
主题:1
描述:4
例子:9
其他:2
字数:2791

6.3几种情绪理论

04-19
3 次观看
杭的头像
粉丝:5
杭的头像
粉丝:5
主题:1
描述:4
例子:9
其他:2
字数:2791
6情绪过程

1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首先我们来讲讲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心理学家詹姆斯在1884年提出了一种反常识的情绪理论。按一般常识的说法,我们哭是因为伤心,笑是因为快乐,颤抖是因为恐惧。按照这一种常识,情绪的外部表达完全是情绪的内在体验的结果。而詹姆斯对情绪的解释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人快乐是因为笑,人伤心是因为哭,人恐惧是因为颤抖。詹姆斯认为情绪是由身体上的生理变化引起的,1885年丹麦的生理学家兰格也提出类似的见解。所以我们就把这一种情绪理论叫詹姆斯-兰格理论。

暴徒情境 詹姆斯-兰格理论

在詹姆斯-兰格的理论中,对刺激情境、生理及躯体反应以及情绪体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由下面这个图来展示。

比如说我们在路上遇到暴徒,这是一个感知到的刺激情景。这一个刺激情境它会引发我们生理及肢体的反应。比如我们的心跳会加速,我们会做出逃跑的动作。一旦我们做出了逃跑这个动作,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这样一个动作做出解释。比如我们就会认为逃跑与恐惧有关,由此我们才体验到很强的一种恐惧感。

调节情绪 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曾与他的抑郁和悲痛情感作斗争,他的经验使他相信可以通过做出那些与我们想要的情绪体验相关联的行为来调节我们的情绪。所以他建议到你要感到快乐就高高兴兴的站起来,高高兴兴的环顾四周,表现的好像快乐已经存在一样。

坎农-巴德理论

接下来我们谈谈第二种情绪理论,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引发了很多争议。首先提出不同意见的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以及他的弟子巴德,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以下事实,首先,个体并不能单靠对生理变化的觉知就能辨别自己发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很多情绪对应的生理唤醒其实是一样的,或者区分度很低,例如恐惧、愤怒和性兴奋。这个时候人都会心跳加速。

改变情绪是多维的

当然这一点发现还不足以推翻詹姆斯-兰格的理论。正是因为需要参考除生理唤醒以外的其他线索,如刺激物的特征,身体的运动反应,才能确定具体的情绪体验,这才有了改变身体反应方式可能导致情绪体验大不一样的结果。

第二,坎农-巴德发现情绪状态下可能引起的内脏收缩及腺体的变化,个体其实是很难觉知的。而这些变化,特别是腺体的分泌活动,可以直接引发特定的情绪体验,如心慌、烦闷、欣快或消沉等等。

第三,卡农巴德认为情绪体验的产生很可能是一个从刺激到反应的非常迅捷的无意识过程。

暴徒-恐惧 坎农-巴德理论

如果仍然以路遇暴徒而生恐惧来举例,其中外部刺激情境,内部身心变化以及内在的情绪体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展示。首先我们知觉到外部刺激,比如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暴徒,这时中枢神经系统它当中有一个视丘部位,就会将这一个讯息同时上传到大脑,并经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下达到身体。一方面引起我们身体上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做出逃跑的行动,另一方面大脑会立即觉知到危险刺激,并且在杏仁核产生恐惧反应。

两人理论区别

由此可见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认为在外部刺激之后,我们的生理反应和我们内在的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而詹姆斯南格却认为我们的生理或生理反应先于我们的情绪体验,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坎农-巴德 下意识反应

接下来我们讲解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两因素理论。前面讲解的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强调情绪体验并非起于,身体或生理变化,而是直接由特定刺激诱发的。所以这种理论特别强调刺激情境在诱发情绪体验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并认为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将特定属性的刺激与特定的情绪体验建立了稳定的下意识的刺激-反应模式,就像一按开关就亮灯一样,中间没有那么多有意思决知的过程。

沙克特-辛格理论

当然这种观点也被后来的心理学家反对,反对者认为情绪体验的产生不是一个直达的无意识过程,它依赖于个体对两方面信息的有意识的加工,其中一方面是对刺激情境的性质的判断,例如暴徒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另一方面是对引发自己身体生理变化的原因的认知,比如自己当下感觉如何,有什么生理上的变化,为什么会起这种变化?持这种主张的两位学者分别是沙克特和辛格。又由于该情绪理论强调个体对其自身身体生理变化以及刺激性质两方面的认知,所以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沙克特-辛格情绪两因素理论。还因为他们的情绪理论重视当事人的认知解释的重要作用,故又被称为情绪的归因理论。

暴徒 沙克特-辛格理论

前述两种理论中路遇暴徒的例子在沙克特-辛格的情绪理论中,刺激情境、身心变化以及情绪体验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这个图。首先我们自觉到特定的刺激情景。比如路上看到的暴徒在接受到这个刺激之后,我们的身体,生理上会发生特定的变化。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出汗,或者我们做出逃跑的行为。

生理解释不唯一 沙克特-辛格理论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一定必然会体会到恐惧这一种情绪。唯有当我们根据情景线索排除其他可能性,对前面的刺激和我们随之而来的这一个生理或身体上的反应做出唯一的合乎逻辑的关联解释之后,我们才会有恐惧感。因为我们的心跳加速,我们的呼吸急促,它也很可能是由其他的引发我们兴奋的那些刺激所引起的。

实验设计 沙克特-辛格理论

沙克特和辛格曾特别设计多项实验,对其所持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加以验证。其中一项实验的设计是这样的,先向全体被试,假装说实验的目的是想验证一款新的注射用的维他命对视力的优化作用,然后将它们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注射了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注射之后将使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引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热、两手颤抖等生理反应。而控制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注射之后生理上不会发生任何的反应。在注射完两种不同的药物之后,这些被试再被混编成两种,分别将它们置于两种不同的情境当中。实验者要求被试等待一段时间,进行视力检查。其中一组在等待的过程当中有人故意干扰他们,强行让他们填问卷,目的在于引发愤怒的情境。另一组人在等待期间会看到令人发笑的滑稽表演。然后再假装检查视力时,研究者对原来注射了肾上腺素的那一组被试当中的一半人,如实的告诉了他们注射该药物之后会引起什么样的生理变化。而对该组中的另一半人却不告知。另外对注射了生理盐水的那一组被试不做任何的说明。这样的实验设计其目的是要让部分注射了药物的被试,对自己的身体所发生的生理变化的原因多一份认知上的解释。

实验结论 沙克特-辛格理论

上述实验设计基于这样一项假设,即知道了药物效应的被试会将自己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发抖等生理变化归因于药物,而非外在的情景。不知道药物效应的人会将以上生理变化归因于刺激情景所引发的情绪反应。

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刺激情境、生理唤醒以及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的归因解释,将严重影响到情绪体验的种类和强度。所以认知因素在我们的情绪的产生过程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结束 三种情绪理论

好,以上就是三种情绪理论今天我们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讨论
随记